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

第一百九十三章瓦刺的崩溃

此刻真正考验的不是成国公与也先的指挥能力,而是考验下面各级将领的指挥能力。

瓦刺从脱欢上位之后,几十年来连战连捷,让瓦刺从西域一隅之地,扩展到东西数万里的大国,其中将领也都是在一场场胜战之中磨砺出来的。

临阵指挥杀敌的能力。自然不容小觑。

而大明这边,京营之中新一代将领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已经差了一筹了。但是太宗遗留下来的老将,还占据指挥位置。

如吴家兄弟,西宁侯宋瑛,武进侯朱冕,等等。

看他们履历,都是在太宗皇帝手下效过力。这样的场面虽然艰难,但是他们还撑得住。

而且在身体素质上,装备之上,京营都比瓦刺强悍不少。

没错,不要以为蒙古人都吃肉,就比京营身体素质强。

首先,朱祁镇对京营看的最紧。在待遇上京营决计超出其他边军,虽然不可能是顿顿有肉,但是隔三差五打打牙祭,还是行的。

而且古代游牧民族,生活也不想后世想的那样,顿顿吃肉。他们更多是吃奶制品等等。

单单看身形就知道了。

蒙古人个头一般都不少太高。与从数百万卫所军中选出来的精锐相比。自然比不过。

这种体力,装备的优势,反应在战场之上,就是虽然明军将领在很多战术层面有些呆板,没有经营,很多时候反应慢一拍的。

但是瓦刺骑兵却不能将明军击溃。

一直在这个时候,双方杀伤还是相当的。

成国公朱勇稳坐钓鱼台,但是也先就有些坐不住了。

这就是国力的差距。

承认成国公带出来的三千营,五军营,已经各部骑兵,是大明军中的精锐,但是并不是说大明没有了这些军队就不能活了。

而且成国公根本不多考虑这些问题,他只需要考虑如何胜利就行。

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成国公打过半辈子仗了,早就淡看生死了,不管是瓦刺的,还是明军的。

鏖战两个时辰,最少有万余横死当场,成国公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但是也先却承受不住了。

这一次也先麾下的将士,大多都是瓦刺精锐,虽然还有一些征召的部落军队,但是他们与瓦刺本部的战斗力相差太大了。

在这样的厮杀之中,根本就是煎熬。

已经有稳不住的形态。真正挡在前面的都是也先的心头肉。

这样的骑兵,瓦刺不超过十万。

这就是也先控制整个草原的基本盘。

仗打到这里,胜负还没有分出来,也先已经知道一件事情,就是这样死磕,即便是他打赢了。瓦刺也输了。

因为瓦刺没有实力镇压住其他有野心的人了。

这样的胜利,并不是也先想要的。

也先心中暗道:“南朝虽然战力大不如前,但是底子还在。只能另想办法了。”

也先一声令下,下面人纷纷吹起了号角之声。

一时间下面蒙古骑兵立即纷纷进攻。

这号角是督促进攻的号角。

只是战场上的变化,却超出所有人的预料之外,战场之上,具有有一半铁骑掉头撤回来了。

所有撤回来的骑兵,自然是瓦刺本部人马。

一时间,被拖在后面的蒙古各部有十万个曹尼玛说不来,因为他们要面对明军的反攻了。

没有瓦刺本部人马作为砥柱中流,再加上这些蒙古骑兵被瓦刺人扔下来,更是士气近乎崩溃,哪里有一点抵抗能力。

明军各部根本不用等,成国公的命令,各路分进,就将蒙古各部给击溃了。

成国公见状大喜过望。

这一战斩首最少有一万多,也算是本朝少有一场大胜了。

只是仗打到这个地步,不仅仅成国公朱勇,不满意就此收手,连全军上下都不大满意。成国公一面下令各部打扫战场,一面派出一部咬住蒙古各部的尾巴追击。

但是为了提防,瓦刺有诈,追击一部,不许追的太远。

各部将士正在修整的时候,成国公朱勇召集所有讲官,开诚布公的说道:“今日大胜,瓦刺残贼,已经是釜底游鱼了,我欲追亡逐北,扬我大明之威,诸位将军可愿意跟随?”

下面各级将领吃了甜头,自然不愿意就此放弃。

这一次大战,或许对延边各地是一场天大的浩劫,但是对整个勋贵集团,简直是一场盛宴。

别的不说,单单说这一次俘获的物资,大部分固然要充军需,但是有些东西,却是可以全军各级将领自己分了。

出兵打仗,不仅仅是军功,还是有外快的。

各级勋贵家族都是富贵之极,这其中固然是朝廷赏赐,更有这种打仗之中顺道而来的外快。

“我等愿意。”大部分将领都齐声说道。

成国公朱勇看见吴克忠没有动,语气看似平缓的问道:“恭顺伯,你有什么意见吗?”

吴克忠说道:“末将不敢,只是末将觉得今日瓦刺好像没有尽全力,此番追击,末将有些担心?”

成国公说道:“恭顺伯多虑了。”

“蒙古鞑子伎俩,我岂能不明白,不过诱敌深入,然后埋伏而已。出了前面山口,到集宁海子,一马平川,根本没有什么可设伏的地方。也先的心思我也明白,他怕手下折损太多了,影响他在草原上的位置。”

“这才如此。”

“不过,恭顺伯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这样吧,大军留后军驻守此地,作为接应,一路追到瀚海之南,最多不过三百里,如果追不到,就撤军。”

“诸位以为如何?”

成国公话语之中,一点也不尊重吴家兄弟,吴家兄弟就是蒙古人,成国公朱勇当着他们的面,一口一个蒙古鞑子,哪里有一丝尊重之意。

但是吴家兄弟也都习惯了。

鞑官就是这样。

这还是吴家从吴克忠父亲那一辈开始,就在大明为官。这才好一点的。

“我等遵命。”下面将领纷纷说道。

胜利就是一个将领最大的威望加成,刚刚打赢一仗之后,成国公的安排没有谁敢拒绝,吴克忠也是如此。

而且成国公心中也是有数的。

他决计不会越过瀚海而北的,因为如此在粮道之上,有太多太多的问题了。

猫儿庄已经出阳和近百里了,这里又有足够的物资。可以作为后勤基地,然后大军带十日干粮,就可以饮马瀚海之南。

一切顺利的话,不过七八日功夫,大军就可以收兵入关了。

也先一退,其他各部根本不去打,就会自己退兵的。

今年的大战,大抵就告一段落了。

但是成国公也很明白。

他并没有重创瓦刺主力,恐怕今后瓦刺骑兵年年秋后都会南下,到时候九边沿线防秋就成为必然行为了。

那时候兵力消耗,军费消耗,恐怕要比之前高出太多了。

从太宗年间开始的,九边宁静,只能我打别人,不能别人打我的局面,就此不负存在了。

成国公朱勇目光扫过所有将领,说道:“镇远侯。”

镇远侯顾兴祖立即出列说道:“末将在。”

成国公说道:“你带着本部人马,驻守猫儿庄,看好粮食辎重,还有伤员俘虏。等待接应大军。明白吗?”

镇远侯顾兴祖说道:“末将明白。”

成国公之所以选顾兴祖,并不是因为顾兴祖国公表现出色,而是表现最不好。成国公虽然觉得,此去,估计很难作战。但是问题是,一旦大战,就如同刚刚那一战一般,是一场苦战。、

顾兴祖能力有限,安排在军中,恐怕还连累了人,所系让驻守此地。

想来作为一个大明将领,守城这种看家本事也该会吧。

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边的准备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六十八章 铁路伏笔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三十四章 仓禀足而识礼仪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后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七十九章 解缙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二十九章 武学开学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七十九章 解缙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五十五章 于公入陕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三十九章 钦州黄氏之战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边的准备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五十五章 水利学堂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