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传来

第二百一十章噩耗传来

猫儿庄之战消息来到。

首先知道的是朱祁镇。

因为锦衣卫直入大内。几乎在杨洪与成国公汇合之后,就已经将大概的消息传到了朱祁镇手中。

朱祁镇已经没有愤怒的力气了。

在朱祁镇知道有这个可能的时候,该愤怒早就愤怒过了。

在收拾烂摊子的时候,生气毫无用处。

朱祁镇直接召见孟瑛。

此刻孟瑛已经担任了之前张辅的位置,在御前听过咨询。另外这一段时间,孟瑛已经在准备了,为居庸关与紫荆关两个重要的关卡加派人手。

并从京营剩下的士卒之中挑选合格的兵源。

似乎猫儿庄之战戳破了京营的窗户纸,在孟瑛摸底之下,京营之中所谓的二十万大军,只有五万可以出战。至于其他的军队,连守北京城都很是勉强。

但是延边诸关加固,也是需要不少人手的。

这个关卡,除却居庸关之外,其他都是如阳和口一般,是一条两山之间的通道,并没有修建关城。

即便徐晞在加固九边边防的时候,也没有想这些地方改为关城,一来是觉得耗费太大,二来,却是觉得不值得。

那个时候,在这些关卡之前,最少数卫护持,所以谁也想不到。天下转眼之间就崩坏到这个地步。

朱祁镇召见孟瑛之后,先将锦衣卫的急报给孟瑛看,随即问道:“居庸关与紫荆关各关准备的怎么样了?”

孟瑛说道:“臣已经视察过一遍了。唯独紫荆关没有防备,两三里宽的缺口,即便现在想要加固已经不成了,只是派精兵强将驻守了。”

朱祁镇说道:“何人?”

孟瑛说道:“臣以为威远伯方瑾可担重任。”

朱祁镇说道:“福建兵可用吗?”

说实话,朱祁镇可没有想用三万福建兵。他只是想看看福建练兵的成绩如何。毕竟福建卫所的改革乃是朱祁镇军事改革的一个试点。

这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朱祁镇之后的举措。

所以,朱祁镇想趁着大战的时候,将他们调入京师来看一看,毕竟除却这个机会,平日调外兵入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是此刻这三万福建兵,就成为救命稻草了。

只是三万福建兵到底能不能用,朱祁镇也是没有底。毕竟之前福建兵在平定叶留宗,邓茂七之乱的表现,实在令人辣眼睛。

难道数年之内,就能脱胎换骨吗?

孟瑛说道:“臣已经到福建军中视察过来,福建士卒训练刻苦,虽然身材矮小,但是纪律严明。以臣观之,瓦刺马队也冲之不动。”

朱祁镇说道:“紫荆关可不比其他地方,卿觉得方瑾可以胜任吗?”

孟瑛说道:“臣以为方瑾可以胜任。”

朱祁镇说道:“如此,就令方瑾带领本部人马驻守紫荆关,守北京侧门。各部安排,朕信得过你,只是而今宣大局面如何收拾?”

“朕准备令你代替成国公,为征虏大将军,总领宣大总兵官,主持战局如何?”

孟瑛呼吸微微一紧,说道:“陛下有命,臣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迟。”

说实话,孟瑛年轻的时候,倒是有这个想法,当时他是靖难二代之中,比较出众的将领,只是孟家偏向汉王而已。

如果汉王登基了,此刻张家的地位就是孟家的。

只是,汉王事败了,孟家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此他再也没有想过,有一日能再持帅印,掌近乎举国之兵。

孟瑛自然有些激动。

朱祁镇说道:“你准备如何对付瓦刺?”

朱祁镇此刻也没有办法了,能主持这等规模大战的人,也就那几个人。成国公兵败,英国公张辅年事已高,至于其他将领或许有能力,但是没有资历。文官挂帅?很抱歉,朱祁镇不信任他们。

孟瑛说道:“臣以为,而今的局面,朝廷不能败第二次了,所以,臣在宣大的战略,就是避免于瓦刺决战,坚壁清野,长久相持。”

朱祁镇听了,虽然觉得有些刺耳,但是却也知道,这估计是最稳妥的办法了。

在成国公大败之前,如果朝廷愿意谨守关卡,瓦刺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战果,但是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却是任何一个人都不满意的,包括朱祁镇,也包括外朝的大臣。

但是而今却又拿出这样的办法。

是的,没有大决战,就没有大败仗,而以瓦刺的国力,他们即便从宣大抢了不少东西,他们也不可能将战事维持到冬天去。

所以,只要相持到秋后,瓦刺一定会退兵的。

而今六月,也就是只要熬到十月,瓦刺就会退兵。

四个月的时间,以各城池囤积的粮草来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以瓦刺的攻坚能力,即便是攻城,四个月的时间,最大拔掉一个卫所而已,像宣府,与大同这样的雄城,是决计不会被攻破的。

等瓦刺抢够了,然后撤退。

毕竟一旦再来一次,猫儿庄之败,朱祁镇就觉得自己的小心脏都承受不住了。他彻底了解了,北京对蒙古战略空间狭小的概念。

几乎一场大败,北京就能遭受敌骑了。

但是朱祁镇还是忍不住说道:“难道只能这样吗?没有其他办法吗?”

孟瑛说道:“实在是朝廷兵力不足,臣细细算过,各关卡加驻军,已经北京城的驻军,已经将京师之中的兵马调用万了。京师随时要有十万守军,是决计不能动摇的。”

“臣即便去大同上任,也不过能带数千步卒而已。实在抽调不出人马了。”

朱祁镇也知道,如果说居庸关乃是北京的正门,紫荆关乃是北京的侧门,北京还有很多其他门户,比如倒马关,古北口,喜峰口,等等。

这都是要加固的。

这一道防线,乃是北京外围重要防线。一些地方都是二线防线,全部需要加固,虽然京营军中有不少滥竽充数的,但是派去守关还是不错的,至于北京城,恐怕少了十万人马,北京城墙都站不满,更不要说守城了。

朱祁镇说道:“真的没有兵马的,难道不能从其他边镇,抽调军队?”

孟瑛说道:“能,只是即便能,各镇未必能抽调出来兵马,而今即便抽调了兵马,一时间也不能直接进入宣大地区,所以,而今是赶不上了。”

“在者,延安宁夏兵马本就不多,至于辽东海西,此刻能面对脱脱不花,估计也难以抽调出来,至于甘肃,就太远了一点,等甘肃军队到了,什么事情都晚了。”

“缓不应急。”

“臣看的是锦衣卫密奏,臣估计,战报在明日或者后日就会到了京师,倒是举国震动,陛下为了安抚民心,也应该立即拿下成国公。臣没有时间去筹集更多的军队了。”

朱祁镇沉吟片刻,说道:“你觉得逼退瓦刺,臣要说的是逼退,并不是等瓦刺抢够了,抢不到东西自己退兵,你需要多少人马?”

孟瑛沉吟片刻,说道:“五万步卒?”

朱祁镇有些奇怪,说道:“只需要五万?”

孟瑛说道:“陛下,其实而今宣大人马并不少,臣估计宣大各部骑兵加起来有五六万骑,有京营步卒十万,还有各地守兵,加起来,并不比瓦刺少,只是瓦刺掌握主动权,一旦打起来,将我军分割在各个城池之中,这才难以对付。”

“而今朝廷也没有骑兵了,陛下给我的只能是步卒,其实多五万步卒少五万步卒,相差也不是太大,只是有没有足够的本部兵马,却是臣能不能在前线有足够的威信。”

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四章 太后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六十章 明浪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九十章 少府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三十三章 有变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八十四章 云贵总督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七十章 年关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九十章 贝琳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二十六章 谁对谁错?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二十七章 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