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

第二百三十二章无悔

朱祁镇开出的价码是什么?首先是免役。对于士绅来说,对这并不在乎,因为读书人本来就是免役的,而且即便不免役,他们有钱,是可以找人代役的。

而佃户们纵然有想法,他们也不可出一个不干活劳动力。在古代农村,一个女人都无法生活,男人被称作顶梁柱,如果不是有一些家底的人,是不可承受一个壮劳力一直在外的。纵然会有饷银。

但是即便到了几十年前的农村,也不是单单有钱就行的,更不要说古代了。

唯独自耕农,他们对朱祁镇开出的价码有兴趣。

首先,免役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毕竟劳役太耽搁农活了。而自耕农在经济上有独立性,如果儿子多的话,是能抽出一个孩子去当兵了。

更不要说每年十几两银子的饷银,对农家来说,也是一笔大钱。

而且在水利工程修建之后,河北年年风调雨顺,就会导致了大规模生育潮,或者说大量孩子活了下来。

毕竟并非在之前,就没有这么多孩子,这个时代又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只是更多的时候是生下来养不活而已。

这样的情况下,对父母老说,让大儿子出去赚军饷,他们紧紧熬上几年,等下面孩子十一二岁了,就能当半大劳力用了。

所以,朱祁镇征兵政策,因为种种原因,被很多人响应。只是有些事情,这些地方官或许明白,或许不明白,更或许是不愿意明白。

他们宁愿将这一切的事情,都推向陛下圣德之上。

朱祁镇其实已经免疫很多马屁了。

毕竟在他这个位置上,每天都有来拍。

如果朱祁镇真有马屁这个器官的话,他每天的马屁定然是红通通的,非被人拍肿不可。

但是此刻,朱祁镇明知道王骥所言,有夸大之处,或者是说有意拍马的地方,但是他依旧有一种醉熏熏,飘飘然的感觉。

因为他此刻终于明白且相信一件事情。

在历史的河流之中,他所有的挣扎,都好像是在河流之中扑水,不管他怎么动,水只会荡漾开来,然后恢复到原来的地方。

看上去他什么也没有做。或者他做了什么事情,都没有什么用处。

特别是猫儿庄之败,时时刻刻的攻击他的自尊心。

似乎他奋斗十几年,不过是用土木堡变成了猫儿庄而已。

但是此刻,他才知道。

并不是他的所做所为都被这个时代给同化了,他是有回应的,只是历史的惯性太强大了,他的反应回路太慢了。

并不是做了之后,立即就能得到回应。

而是根据事情的不同,要在几年之后,几十年之后,甚至他死了之后,才能得到回应。

但是人生就是这样的。

朱祁镇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十五年了,但是他真正掌管大权,却是在太皇太后去世之后了。

这几年间,他做了很多事情。

有好事也有错事,但是每一件好事,不过是买下一个好的原因,等到结出好的果实,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但是明朝在朱祁镇来之前,却已经种下了不知道多少恶果,此刻不过是朱祁镇来承受而已。

此刻朱祁镇忽然觉得心中大石去掉了。

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一直有一种要改变世界的急迫感。

虽然杨士奇,杨溥,乃至太皇太后都看得出来,点出来,但是朱祁镇都没有改,似乎改不了。

但是此刻他明白了。

人生不是游戏,游戏的反馈机制非常快,几乎是即时反馈,每做一件事情,杀一个怪,充一笔钱,你就立即能变强。

但是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努力,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能反馈在你身上,每一个考上清华北大的,都不是因为高考之前一个月的努力,甚至一年的努力,而是他最少数年努力才能得到的反馈。

甚至有些人一辈子努力,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胜利之前,不知道有多少失败者的尸骨。

但是如此,就不努力不奋斗不前进了吗?

不,当行好事,莫问前程。

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就足够了。

朱祁镇扪心自问,或许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有这样那样的挫折与失败,但是从第一天开始,他的信念从来没有变过。

让更多百姓能活下去,让更多百姓能吃饱饭,让更多百姓能免于战乱,让大明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工业化。种种种种。

出发点没有错误,努力没有松懈,即便是没有成功,看到最好的结果,那有如何?

“读圣贤书,所谓何事?而今而后,可以无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吾求古仁人志士之心,不过如此。”朱祁镇只觉得心中浑然开悟,心中暗道:“如此,吾何恨之有?”

朱祁镇不顾内阁在场,忽然大笑,说道:“好,命令通州大营进京,裁掉长安街两边的墙,朕在在宫门之前阅兵。”

后世的长安街,乃是北京,甚至是中国第一街。但是而今的长安街空有其名,因为在紫禁城前这一段,被两道城墙隔断了,后世的所谓天安-门广场,此刻根本就是皇家禁地。

之前朱祁镇做事还有一点束手束脚,唯独担心这个不行,那个不好,但是此刻朱祁镇想开了,做事情也就不在乎那么多了。

比如这长安街,朱祁镇早就想要打通了。

一直心中犹豫。

担心招来非议,但是此刻他一声令下,很少有人敢硬顶,立即有士卒将两道长街上打出两个大洞来。

这就是工部改良的方案,不是将墙给拆了,而是掏出两个城门来,毕竟即便朱祁镇将这里打通,有几个百姓敢在皇帝家门口经过啊?

所以还不如打开两道门,方便百官进出,再或者做一些礼仪用途,就好像而今。

这一次所谓的阅兵,其实是非常简陋的,不过是蒋贵的带领之下,五万亲兵,分成几十个方阵,一列列从长安街经过,文武百官与朱祁镇一起城楼之上观看。京城百姓虽然不敢来宫城之中,但是在宫城外面大街之上,也站满了人。

对于这五万人的质量,朱祁镇也是一言难尽,正如王骥所言加上城中几万老弱病残,守城足够了。这一点还要感谢刘定之。

刘定之管理之下,少府表现良好,就在猫儿庄之战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将大明军队的武器缺额给补满了。

当然了,少府之前也是有一定库存的,但即便如此,也不得不承认,少府在军事体系之中超高效率。

十万骑兵覆灭,不知道丢弃了多少武器盔甲,但是明军从来没有担心过这方面的事情,就是刘定之的功劳。

连新兵也是一样,衣甲鲜明,武器精良,单单看样子,还真以为百战雄师一般。而北京各城墙之上,各种火器的堆积也是越来越多,什么大炮小炮,万人敌一窝蜂,卢定河边的水利作坊以一个明朝人难以理解的效率,往外面喷成品。

朱祁镇心中暗道:“刘定之可以高升了。”

这不仅仅是朱祁镇的想法,难的是内阁的意见,内阁有意让刘定之到兵部去,王骥知道自己支撑不了多久了,有意培养出一个符合自己理念的接班人。王骥选中了刘定之。

朱祁镇还没有定下来。只等大战之后了。

只是朱祁镇刚刚阅兵安定京师人心之后,他就得到一个不大好的消息,瓦刺阿刺知院部,已经开始东进,算算时间,已经到了紫荆关下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应手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议麓川四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三章 会昌伯孙家第八十章 西宁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十五章 礼乐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八十七章 对刘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应手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四十九章 黄河大工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二章 云南局势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七十六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一百零九章 待诏陆祥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议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