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

第七章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

朱祁镇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安抚王骥。

王骥这个八旬老翁,是老亦弥坚,特别是在正统十四年猫儿庄之败后,就掀起了对五军都督府进攻的号角。

他作为兵部的后台,让兵部重回正统初年的咄咄逼人之态。

大明天下任何关于军事的事情,都必须禀报兵部,似乎兵部才是正管,而五军都督府不过是一个养老机构。

王骥更是推荐了兵部尚书罗通。

在压制五军都督府这一件事情上,罗通比王骥更积极。

当初王骥督师西北的时候,罗通就在王骥幕中,但是王骥并不喜欢罗通,甚至还弹劾了罗通,将罗通降为河泊所大使,一个九品官。

原因就是罗通这个人,能文能武,但是好色贪财。

能文就不用说了,他是进士出身,科名不低,能武就是宣德年间,他担任交趾清化州地方官,为交趾兵所困,孤立无援,坚守孤城,最后等到了援军。

这样的事情不是谁都能撑下来的。

当时朱祁镇因为与瓦刺交兵之事将王骥调入内阁之中,王骥一看兵部的人,心中就觉得这些人能当承平时候的兵部尚书,但是却不能承担一国之兵相。

所以王骥立即起复了罗通,这个时候的罗通也老了,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小老头了。贪钱的毛病还有,但是好色已经好不起来了。

王骥将最艰难的工作都让罗通去做,而罗通都很好的完成了。

不管是因为瓦刺大军突然南下,紧急为成国公大军准备后勤,还是猫儿庄之战后,立即为孟瑛大军准备各种物资。

特别要提一下,那就孟瑛所用的战车都是用驰道的马车改装的,这就是罗通的建议,而且是他着手完成的。

一两万辆马车,在短短数日之内,完成了改造。

之后更是在冒着被瓦刺截杀的风险,巡视宣大各地,视察各地仓储。在瓦刺攻居庸关的时候,他也参与进去。

这一系列的功劳,最后被王骥推荐为兵部尚书。

其实王骥对罗通一些臭毛病,还是不大喜欢,罗通好大言,与人谈论兵事,能够滔滔不绝。

但是王骥却没有在下辈之中,找出一个能用来压制五军都督府的人才。

就好像杨荣选中他一样,他的政治衣钵也要有继承人。

罗通在兵部尚书任上,就一定会极致主张兵部的权力。能将他趁着猫儿庄之败,勋贵集团新老交替时期,夺过来的权力保留下来。

这一点他也知道很难。

因为朱祁镇对五军都督府规划,决计不仅仅是一个勋贵的养老院,也不仅仅是一个统兵机构。

但是朱祁镇没有心思与王骥硬抗。

却是因为一来,猫儿庄之败乃是军方的污点,并非区区一个黑山之战,就能挽回颜面的,正是这种政治力量的失衡,才让王骥有了咄咄逼人的底气。

王骥背后有大部分文官的支持。

所以,朱祁镇不会逆潮流而动。

二来,王骥已经老了,能有几年好活,政坛上有一句话,叫做人走茶凉,王骥即便今天做了再厉害,等王骥不在了。

朱祁镇想改回来不容易多了。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王骥这般的老臣。

朱祁镇步步退却的时候,也趁机与王骥做了交换。

什么样的交换,那就是重设五军都督府断事官。

五军都督府作为全国军事最高的指挥机构,在朱祁镇看来,他应该是什么样的?固然要有明军云集,也要有无数僚属,分门别类的执掌各方面的情况。

而今却是兵部一直在扩张自己的权力,一个劲的增添小吏,但是五军都督府之中门可罗雀,甚至连仅有一些小吏,也是吃闲饭的。

朱祁镇细细想来,处于权力制衡的需要,兵部执掌军需,是合适的,少府在他的直接领导之下下,执掌军械,锦衣卫执掌情报。五军都督府之中倒是有军队以及各方卫所的花名册,但是有多准就说不准了。

但是有一点却让朱祁镇感到不舒服,那就是军中监督谁来?

如果说,控制太过,监军权力太大,那自然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一点监军都没有,放任自流,那也是不行的。

而大明朝的体制到了朱祁镇这个,其实已经很健全了。

军中监督是谁做的?是太监。

几乎大明的全部军队都有太监监军,但是太监忠心有余,但是能力却不足的很。几乎每一个监军太监都闹出什么事情来。

如亦失哈,刘永诚这般的太监,却是少之又少了。

特别是当时走私案,其主力,也是最胆大的就是太监。

虽然朱祁镇还没有完全撤掉宦官监军,但是每一个出去的太监,朱祁镇都细细考察,都找一些老实安分,被人欺负了也不敢反抗的太监。

虽然这些太监能力有限,真遇见什么造反的事件,未必能够力挽狂澜,但是他也没有见过,真有什么造反是监军能镇压下去的。

只要他们老实安分就行了。

但是军中监督,太监不能胜任,朱祁镇只能寻找新的方式。

当他发现,文官对军中插手最大最多的事情,就司法权,也就是军中犯法,主审的却是刑部。

在这种情况之下,文官稍稍有些倾向性,就能让一个将领生,或者死。武将就在文官面前低一头。

除非朱祁镇出面,下诏狱亲审。

但是就朱祁镇而言,他并不喜欢这种破坏规则的情况。

在他看来,凡是要锦衣卫出面的案子,要么特别重大,可以是影响重大,也可能是涉及到一些大人物,要么就是特别敏感,内情纷杂,关系到一些不能让人知道事情。

除此之外,锦衣卫都不应该涉足。

而且大明这么多军队,真正算起来每天大概都有案子发生。朱祁镇又不可能事事都管,于是一个独立军法体系就非常重要了。

一来就是为了斩断文官间接插手军事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来就是一个独立健全的军法体系,也是军中一种监督方式。

在他看来, 要比太监监军靠谱的多。

而这个军法体系,其实在太祖时期就有,那就是断事官体系。

在太祖年间,军中案子都归入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但是这断事官在建文帝改革之中,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就被改革掉了。

在太宗靖难功成之后,改掉了所有建文新政,唯有这一件事情并没有改过来。

这也让朱祁镇很纳闷,他至今揣测不住太宗皇帝的意思。但是在朱祁镇看来,一个健全的军法体系,他们维护军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朱祁镇。

因为朱祁镇是军法的制定者。

而且朱祁镇要断事官,其实也是再增加五军都督府的职能,这一次京营的改革,其实朱祁镇近乎亲自下场,很多事情都是直接与内阁沟通,这是因为京营太重要了。

决计不能有失。

但是将来怎么办?

大明三百多个卫所,总不能让朱祁镇一个个亲手处置吧,也不能让兵部去做吧,兵部做了这一件事情,五军都督府还有什么独立性?

朱祁镇需要是兵部与五军都督府是一对欢喜冤家,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但是在很多事情上,他们能难摆脱彼此单独做成。

而不是一家独大。

想让五军都督府成为这样的机构,五军都督府的庶务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增加断事官还是其中一个手段。

迟早朱祁镇会完善五军都督府,成为一个行政能力上,比六部任何一个衙门都不差的办事机构。

而不是养老机构。

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击之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议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十六章 经筵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办事之道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八十一章 钱家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四章 都掌蛮之灭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七章 议政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八十一章 钱家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后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一百零一章 细川胜元,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