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

第十三章刘定之入阁

自从正统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之后,北京的雪就没有停过,不仅仅是北京的,以锦衣卫的情报最少宣大,辽东,河北一带都处于降雪之中。

不过这并不知道大惊小怪。

北方天气本就如此,只是进入腊月之后,南直隶一直到浙江大雪,海河冻彻。这才让朱祁镇心中一惊,只是老天爷还没有放过他。

如今旱灾洪灾蝗灾,朱祁镇都习惯了,大冬天也不消停,来了一场雪灾。

朱祁镇对于而今这局面,立即下令给南京留守王直,要他小心救灾,无比不让一个百姓冻死,江南钱粮可以先行截留。

但是朱祁镇也知道,这样的情况,这个想法估计是一场奢望了。冻死人是一定的,但是冻死多少,一要看老天爷的心思,二要看王直的准备了。

只是如此一来,内阁大学士的事情,自然不能再拖了。

朱祁镇将这个任命留给了陈循,让陈循推荐。

毕竟在朝鲜之事上,陈循已经表明了向皇帝靠拢的决心,想来将来朱祁镇准备大战的时候,陈循是决计不会掣肘的。

他也要给陈循一个面子。

毕竟朱祁镇要的是一个大臣,而不是一个奴才。

一个奴才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能皇帝的命令就行,但是作为独挡一面的大臣,内阁首辅,即便是弱势的,他背后也要有自己一套班子。

如果朱祁镇将于谦任命为内阁首辅的话,朱祁镇一点安插好几个人放在内阁,作为制衡。

但是对于陈循这样的弱势首辅,朱祁镇反而要培养一些威望,否则,将来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事事都要依靠朱祁镇的权威,朱祁镇要这个内阁首辅何用?

陈循倒也识趣,他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刘定之。

刘定之从西北军前起家,然后转辗马政,盐政,少府,虽然没有在户部工作过,但是在方面是一把好手。

更更重要的是,谁都知道刘定之是陛下的人。

而且刘定之的资历也够。

刘定之乃是正统元年状元,从政也有近二十年了,更不要说,少府机构在刘定之的手中,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将兵部工部很多工坊都吞并了,也将二十四监衙门之中很多司职都侵吞了。不管是在正统十四年的战事之中,还是在正统十四年后的整军之中,少府都发挥出庞大的作用。

刘定之也从一开始的少府丞,被升为少府令,正三品,与六部侍郎同一个级别,到达了能够入阁的最低界限。

少府也成为一个仅次于六部的大部。

而且陈循上台他首先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周忱的残余势力。而今何文渊作为户部尚书,他就是得益于周忱在盐政上的改革,才一步步当上了户部尚书的高位。

所以周忱去后,他就是周忱身后派系的中坚。

陈循上台后也要面临这样的困扰。

从正统十三年到现在,朝廷的核心施政核心,一直有一个,那就是钱钱钱。不管是打仗,还是治水,不管是开河,还是抗旱,都需要钱。

再加上周忱是户部出身的首辅,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户部权力的扩大。

陈循作为首辅,处于平衡局势的想法,也要压一压户部那些人,毕竟陈循不是户部出身的,他注定不可能将周忱的班底全盘接受。

但是而今朝廷局面,紧绷的财政,也说明了,内阁之中需要是一个理财之臣。所以陈循既是要拍朱祁镇的马屁,也同时是赏识刘定之的才干。

朱祁镇心中犹疑了一会儿,就答应了下来。

虽然朱祁镇觉得刘定之在少府的位置上,他能很放心,但是想想人往高处走。刘定之而今已经四十了,朱祁镇当初就有将刘定之放当首辅来培养的意思。

按照而今的规则,内阁之中顺位继承,除非出了大变故,否则很难让外面的一跃成为内阁首辅了。

刘定之此刻进内阁熬个十几年,了解大明的方方面面,到时候,他自然是内阁首辅了。

朱祁镇其实有意将内阁首辅的年龄控制在五十多岁六十多岁上下。

更老的,不堪为用。而更年轻倒不是能说不能用,但是就要面对另外一个当过几十年内阁首辅大臣,就好像杨士奇一般。

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而今内阁首辅,与杨士奇刚刚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已经不是一回事情了。

两宋时期,皇帝一般不会让丞相久任。而今朱祁镇也是如此。不算杨士奇,从杨溥,曹鼐,周忱,任期最久的居然是周忱。

每一个首辅上位之前,朱祁镇就想过当如何罢免。

最好的办法,就是乞骸骨。

如果君臣之间,有巨大的分歧,朱祁镇希望大臣能以体面的方式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而五十六十岁,是正合适的时候。

是一个政治家的黄金年龄。

所以朱祁镇想要培养内阁大臣,必须提前占位,否则将来连争夺首辅的资格都没有。

朱祁镇说道;‘好,刘定之算一个。还有一个,先生以为谁比较好?”

陈循说道:“商辂如何?”

朱祁镇摇摇头说道:“不行,商状元文章虽然好,但是没有经过历练,如何能担待内阁大事。”

说实话陈循也是那种从进士,庶吉士,翰林院,一路升上来的内阁大学士。这个惯例关系很多人的利益,朱祁镇自然有所妥协,不能将事情做绝了。

而且诚实的说,并非翰林院出身的就没有能臣了。朱祁镇也觉得自己不能那么绝对,但是如果内阁之中都是这样的人,却是万万不行的。

更不要说商辂资历太浅了。

虽然三元及第,似乎别寻常状元好一点,但是问题是同样是状元,刘定之天南地北不知道做了多少事情,才有一张内阁的门票,商辂凭什么能上来。

当然,朱祁镇也理解陈循。

陈循内外大名不显,外面虽然知道有这个阁老,但是有什么政绩,似乎在宣宗朝的时候,犯颜直谏过,但是除此之外,却没有多少了。

他比不得杨士奇杨溥那一是一定的,甚至比不上曹鼐,曹鼐上位的时候,有两位老臣的人脉,也比不上周忱,周忱在担任户部尚书之前,就有天下疆臣之首的名声,被民间称为青天,在户部任上又做过那么多的事情

不管是恨周忱的,还是看不上周忱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周忱是一个人物。

但是陈循连周忱都比不上。

他虽然不是一个三旨相公,并非他比三旨相公高明多少,而是朱祁镇不喜欢将大权放在一个三旨相公手中而已。这个时候,他又怎么敢引真正有能力,资历强大臣进入内阁。

别的不说,他将曹鼐请过来,曹鼐分分秒秒能将大权给夺了。

王直,于谦也同样不例外。

首辅次辅不过是名分而已,历史也不少见次辅将首辅呛的没有脾气。所以陈循要从年轻一辈挑选。

而商辂有三元及第的光环在,又在朱祁镇身边担任过起居注,朱祁镇很欣赏商辂的文笔,很多圣旨都是由商辂持笔的。

陈循想来,商辂定然深得圣眷,这才推荐,万万没有想到马屁拍在马腿之上了。

毕竟而今的朱祁镇的不是当初了,当初他手中没有可用之人,这才细细安排刘定之,但是而今,朱祁镇却不在乎了。

不用他安排,而是让天下大臣按的要求来,他欣赏商辂是一回事,但是让他将商辂的前程放在心上,却是不可能的。

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序章 我, 朱祁镇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五十五章 送别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七章 定国公的野望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二十章 三世说与大同世界第二百四十八章 报仇第十二章 军议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七十九章 解缙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四十三章 正统历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