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

第五十六章朝鲜两班

朝鲜立国初期,数代君主对朝鲜两班的斗争与打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用李氏朝鲜的新两班,来代替高丽留下旧两班。

而这个目标在世宗时代,基本完成。

朝鲜两班虽然在朝鲜李氏限制之下,但是朝鲜两班通过彼此联姻,与王室联姻,形成一道遍布朝鲜的大网。

徐有贞对朝鲜所有作为,都应证了他的观点。

首先,要统治朝鲜,不依靠朝鲜两班,是不可能完成的,除非大明愿意在朝鲜打上几年,将朝鲜打成一片白地。然后重新建设了一个新朝鲜,可以不依靠朝鲜两班。

其次,要统治朝鲜,朝鲜两班又是大明统治最大的障碍。

这也是徐有贞,既要拉拢安抚朝鲜两班,又要痛下杀手,大开杀戒的原因。

毕竟作为朝鲜统治集团,不管是京都还是地方上,都遍布势力,甚至朝鲜两班几乎等同于朝中整个官僚集团。

如果大的地方势力集团,留着他们,朝鲜永远是两班贵族的朝鲜,而不是大明的朝鲜。

只是,面对这样大的杀戮,朱祁钰有些犹疑,说道:“这,这不的好吧?”

郕王在汉城已经开始履行朝鲜王的职能。

但是依旧对徐有贞大手笔感到震惊。

这毕竟不是国初了。

即便大明皇室也不习惯这种动则诛杀数千人,流放十几万人大案了。

如果单单按徐有贞开出的名单,即便与明初三大案相比,在规模上,也不差多少。其中还有一些,是朱祁钰日常接触到的,朝鲜人士。

朱祁钰对他们的感官,也并不是太差劲。

徐有贞对朱祁钰说道:“殿下,臣有陛下圣旨,而且殿下离京之前,应该也有嘱咐才是。”

朱祁钰说道:“皇兄是有嘱咐,但是徐大人,这也太多了一点。”

徐有贞眼睛微微一眯,心中暗叹。这位王爷,完全不明白政治清洗的严重性。徐有贞说道:“陛下,以为安南之所失?”

朱祁钰说道:“愿闻其详。”

徐有贞语气淡然,但是言语之间,杀气腾腾的说道:“乃是杀人不当,该杀的人没有杀,不该杀的人杀的太多了。”

朱祁钰听了,眉头微皱,现在不大喜欢这个论调。

在士林之中,大致结论是宦官祸害百姓,使得安南百姓反叛。

徐有贞未必是要说服朱祁钰,而是目光转到曹义身上。

而今的朝鲜,乃是朝鲜王朱祁钰,徐有贞,已经征东将军曹义,三个人乃是核心决策层。

在汉城之战后,曹义似乎变得无所事事起来。他主要是派兵一一接受朝鲜南方,并且编练朝鲜降军,让朝鲜降军为他所用,否则依靠在朝鲜七八万明军,固然是精锐,但是想要完全吞下朝鲜,却还有一些力有未逮。

只是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大事上,徐有贞不可能不知会曹义单独行动。

故而虽然曹义在这一场三人密议之中,不发一言,但是徐有贞却不能真当曹义不存在。

“升斗小民,所念不过衣食而已,至于国家何姓,他们在乎吗?唯有一国贵族,如果亡国之后,自然不复当初之富贵,故而这种人,才是我大明最大的反对者。”

“但是灭安南之后,却怀柔此辈,想想就知道,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他原来安南的地位与权力还宝贵?”

“至于权阉之乱,说句不客气话,权阉之流在国内为患之深,难道就比在安南差了吗?为何,国内没有闹出什么祸端,反而在安南却出了事情?”

“有人说民心未附?可是安南对当地百姓,真好过本朝吗?”

这一问,还真让人难以回答。

如果以后世的观点看,大明百姓已经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但是如果仅仅以整个古代平均比较,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段之中,中国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是胜过其他各国百姓的。

甚至一直维持到了清代。

“无非是百姓愚昧,以困惑于本朝政策,而真正煽动南安造反的,无不是原来的勋贵子弟,也就是本朝最善待的那一批人。”

“这是本朝前车之鉴。也是陛下的意思,亲于百姓,王师入朝鲜,秋毫无犯。不吝杀戮,至于朝鲜原来的贵人,也应该让他去他们应该去的地方。”

王师入朝鲜,虽然有王越严格军纪,但是与秋毫无犯,却是差远了,只是古代百姓很容易知足。

毕竟没有闹出烧杀劫掠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这里面自然有徐有贞拿着鸡毛当令箭,自己的发挥,但是大体政治意图,他却没有领会错误。

只是朱祁钰依然有些不忍心,毕竟杀人太多,流放太多了。

朱祁钰看向曹义,说道:“国公的意思是?”

曹义说道:“老臣并无异议,一切唯陛下旨意是从。”

朱祁钰还是有些犹豫。

徐有贞身子微微前倾,说道:“陛下,请注意你的身份。”

朱祁钰听了,身子微微一震。这一句话,可是意味深长之极。

虽然朱祁镇放开对藩王的限制,出现了襄王封国麓川,韩王入京成为宗人令,西北几个藩王都回到了京师。

如是等等。

但是大臣们对藩王参与政治,还是敏感之极。

特别是朱祁钰这个朝鲜王,其实未必没有人反对,只是知道朱祁镇一言既出,绝无更改之可能,劝也没有什么用处而已。

既定事实虽然无法改变,并不意味,大明文武官员对藩王,尤其是近支藩王的关注会下降。

而今在有皇帝旨意的情况下,朱祁钰却要做好人,这的确不是朱祁钰应该做的事情。

而且朱祁钰虽然是朝鲜王,但是他本身就是一个过渡,是避免朝鲜人激烈反抗的过渡,甚至是安抚麻痹朝鲜两班贵族的工具。

所以这一段时间,徐有贞陪着朱祁钰频频召见朝鲜两班贵族。

不得不说,朝鲜两班贵族也不都是酒囊饭袋,有很多人秉承朱子学,在行为处事,为人品行上,不下于大明的士大夫。

而往往越是这样的士大夫,就越在处决之列。

盖因,灭亡一个国家,本身就是极其残酷的行为。个人命运在这样的浪潮之中,根本没有主导的权力。

他们所要面临的结局,也与他们个人品行,毫无干系。

朱祁钰如果不认识这些人,或许还可以不在乎,但是正因为知道这一些人,他才有些不忍心,但是此刻被徐有贞提醒,自然明白过来。说道:“徐大人就去办,有什么事情要小王配合,尽管吩咐。”

徐有贞说道:“没有别的,只是希望王爷能召集各家两班贵族赴宴,不管是腊八宴,小年宴,还是大年宴,都可以。”

朱祁钰哪里还不明白,反正都是鸿门宴。而且是以他的名义请的,估计这一件事情,朱祁钰在朝鲜士林之中的好名声也就荡然无存了。

但是朱祁钰还能说什么?

只是说道:“好。”

徐有贞说道:“汉城之内的事情,我可以万无一失,只是汉城之外,却要国公安排了。”

朝鲜两班贵族是一个庞大的集团,汉城是他们的聚居地,但并非全部,要动手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家族的聚集地,也是他们的老巢。

非动用军队不可。

曹义对这件事情倒是无所谓的很。作为一个将军,杀人杀多了,不在乎怎么下手了,只有是皇帝的命令,他不介意脏了手。

曹义说道:“各地都已经安排好了,只需定下时间,一起动手,万无一失。”

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五章 天马来兮从西极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五十九章 松潘旧事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八十章 西宁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十章 开发东北第一步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战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七十三章 脱脱不花赌赢了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三章 都掌蛮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五十五章 于公入陕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三十四章 仓禀足而识礼仪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八十七章 对刘定之的安排第七十一章 朱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