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

第六十章辽东局势的漏洞

王翱说道:“臣年事已高,活不了几年了。有些话不怕直说,老臣并不希望陛下重蹈太宗皇帝的覆辙。”

“然事到如今,已经是不得不发了。陛下的计划,固然完善,但是老臣以为有一个最重要的缺陷。海西战略当文武并重,而今海西依旧是军镇,之前尚有徐有贞坐镇,而此位乏人。施聚此人,固然不错,但是安堵数十万百姓,却不是他所能做到的。”

朱祁镇沉吟片刻,忽然发现王翱所言不错。

王翱毕竟是在辽东巡抚任上,很多事情都是绕不开他的。所以王翱对朱祁镇的战略大体还是了解的。

正如王翱所言,很多大战略布局,到了很高层次,是不分文武的。

在海西安置几十万百姓,施聚虽然是善于屯田,但是这事情,让他来做,真的可以吗?

毕竟武将所谓善于屯田,善于理政,大多是在武将里面自己比,但是与当世第一流之文臣相比,却是欠太多了。

如果将这一件事情,让施聚来做。

他心中其实有些没底的。

但是这里又有很复杂的权力平衡问题。

朱祁镇一直以来都在平衡文武,但是现实却是,文官在一点点的压过武将,即便是他整顿勋贵,重建京营,不过是延缓这样的事情发生而已。

如果安排一个文官主导海西屯田事情,那么在战事上谁领导谁?

于谦已经是三边总督,掌管西北军政大权,然后朱祁镇还要在辽东方面设置一个总览方面的大臣吗?

今后怎么办?

很多事情,一开始就很难回去了。

其实这一件事情,内阁并非没有提过,其中王骥最热心不过,他一直提倡设置东北总督,掌管辽东,海西,朝鲜三地,总览军政,主持对瓦刺的战事。

这是朱祁镇不允许的。

毕竟东北距离北京太近了,这种近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朱祁镇觉得他能够在北京总览全局,不用设置一个权力如此之大的大臣,二来,权力如此之大的东北总督,朱祁镇担心影响北京的战略安全。

所以即便是临时差遣,这个人也文武双全,深得朱祁镇信任才行。

而在孟瑛却又打包票,认为施聚可以完成这一切。如果朱祁镇担心,孟瑛可以担任这个东北总督。

但又是兵部完全反对的。

王翱见朱祁镇语塞,似乎也想到朱祁镇的犹豫,说道:“老臣久镇辽东,上下熟捻,文武之间,可以略作调和,如此陛下不召臣,臣在今年三月,就会在前往海西主持海西事务。”

朱祁镇这才明白王翱为什么一定要留在辽东。

王翱在辽东足够长。他对辽东情况足够了解。而且资历足够压得住这些将领,而且经验足够老道,在三十多年就组织过松潘之战的后勤事宜。

朱祁镇说道:“那就辛苦先生了。”

王翱说道:“臣能在此时上为朝廷效力,是毕生之幸事,只是老臣年老,不知道何时就去了,臣推荐一人,乃是辽东布政使李秉,此人乃正统元年进士。久在东北,人地两熟,臣一旦不在,此人可以代替臣,有他在,海西之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朱祁镇说道:“先生真柱国之臣。”

朱祁镇原本的解决方案,先从中央调到海西一位大臣主管屯田事务,但是而今看来,还不如王翱的解决方案。

在很多时候做事的时候,有时候大刀阔斧,将下面的权力结构,打乱重组是一种办法,有时候尽量与下面权力结构想吻合,让他们为你所用,也是一种办法。

从上面直接派人,看上却能让朱祁镇放心,但是事实上情况真一定会好吗?

随即朱祁镇也将李秉这个名字,记在心中。他抽空在查了一下李秉的履历,正统元年进士,担任过延平推官,户部主事,宣大巡按,等等,因为在正统十四年大战之中,守宣府有功,虽然不是什么大功,但也足够他高升辽东了。

在辽东被王翱看中。

是否参加过正统十四年大战,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履历标准。

凡是在正统十四年战事之中,粘一点边,有一点功劳,都能高升。

这不是朱祁镇本意。但是朱祁镇的看重地方,下面的官僚就会自然向这边聚集。

朱祁镇留王翱在京师数日,这一段时间,朱祁镇频频带着王翱接见大臣。又是赐给王翱很多御用物品。

显示恩宠之极。

又给王翱加了散阶官,这虽然类似于一个虚衔荣誉,但也是代表了朱祁镇对王翱的看重。

在古代圣眷这东西,本身就是能超过官职本身的东西。

随即送王翱回辽东,因为辽东冰雪已经开始融化了,从朝鲜迁徙的百姓,已经准备出发了,从朝鲜通过海路转到海西,与此同时,山东第一个卫所,已经准备从山东迁徙到汉城,作为第一个长期驻守朝鲜的卫所。

这一切都要大量的文官工作量,这些事情,就交给王翱以及王翱所推荐的留守辽东的李秉。

而这个时候,于谦关于松潘的奏疏也到了。

他在奏疏上说明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那就就走私路线而言,松潘虽然是最大的,但并不是仅仅是唯一。

所以他准备先封堵其他各地的走私通道,并设立巡检司严查。

其次对于处理松潘的问题,他鞭长莫及,盖因于谦无暇管理松潘,于谦三边总督所管理的地盘,就是现在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一部。

可谓广阔之极。

但是松潘却归属四川。

这属于捞过界了。

所以于谦请朝廷下旨,让川陕联合处理此事。

最后,于谦认为松潘百姓困苦,虽然屡平屡乱,与汉人结怨已深,要平定松潘打通商道,不能单单用兵,以临之以威,示之以恩。

只要朝廷下旨,期年之内,解决这个问题。

朱祁镇对于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心中是有一些怀疑的。只是他想起了王翱的话,如果信而不用,不如不信,用而不信,不如不用。

所以,他直接照准了。

只是有些担心今年茶税整顿,能不能完成。

虽然而今东南方面茶水整顿,已经开始了,从南直隶,浙江一带开始,一个个县的清点茶树,确定茶树的数量。

而且何文渊的奏疏之中,对茶树数量期望很好。

毕竟在开国之后,四川茶树都有两百多万株。要知道宋元之间战争在四川打的最惨烈,即便如此四川已经有两百多万株。

再加上近几十年太平日子,有很大的发展。

估计一年清点下来,最少要数千万株之多,但是茶叶这东西在国内并不是多值钱,即便是十分之一的税额,也不会要多少钱的。

唯独在西番,或者在北边才能卖出高价来。

所以,支撑百万两茶税,大部分都来从西宁的互市征收。

不过,曹鼐已经到任了,开始整顿运河钞关,想来也会有一笔格外的税收。再加上从前后收刮出来千万两之多。

大明财政危机暂时是没有问题的。

茶税的事情可以缓上一缓。

只是朱祁镇也明白,不管他如何美化,从民间征收越多,民间的压力也就越大。更不要说税收成本也要算上去。

为什么朱祁镇不管想什么办法,也不敢从田赋上想办法?无非是因为田赋影响最广,而且田赋征收赋税成本最高。

明末的三饷就是一个残酷的证明。

只是朱祁镇也明白,这是透支朝廷几十年积攒下的元气。

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九十四章 内外新结构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九十章 贝琳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十章 开发东北第一步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第八十章 经筵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