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内阁

第五章新内阁

按照官场的惯例,大部分贪污腐败渎职等罪名,虽然不至于罚酒三杯,下不为例。但是大多数时候,都不至于死刑。

就好像是现在一般,如果在开国之初某些案例来判,我大中国从街道办事处开始,大批官员都逃不过花生米。

一般来说,大明官员都是罢官判赎刑,或者说发配。只要不是牵扯到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中,很少一刀斩了。

所以,按刑部的意思,这些查出来有问题的官员,大多不过是罢官而已。少数或许有牢狱之灾。

但是按大明律来办,他们乃至他们的家人都逃不过家破人亡大套餐。

这样的事情李贤是绝对不敢点头的。

原因很简单,这还是以现在的处罚标准,查出来的官员,如果按大明律来办,天下官员要查出来要多几倍。要杀的人更多。

百官不安,朝廷要怎么办事?

李贤万万不肯按朱祁镇的意思办,同样他也不想让皇帝修大明律。

皇帝要修律,他的意图是什么?李贤岂能不清楚。

皇帝要更改祖制的想法,李贤一直是反对的,只是这种反对,更多是绵里藏针,柔中带钢。

朱见濬细细品读了最近一两个月内国内外变化,心中不由暗叹:“父皇真不容易。”

只是朱祁镇并不觉得。

就在远在兰州的儿子觉得自己老父亲苦的时候,朱祁镇却在乾清宫之中,卷着《大明律》细细的品读。

对举国上下的情况。似乎充耳不闻。

在正统二十三年初,也就是去年。

朱祁镇调整了内阁。也明白一件事情,或许找一个听话的属下,作为领导是比较舒服的。但是如果想做成大事业,就要挑选最顶尖的人才。

只是每一个顶尖的人才,都不是好相与的。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将他们全部压服,却要看朱祁镇自己的手腕了。

不过,朱祁镇却对自己有信心。

而今新内阁就确定了这一点。

内阁首辅李贤,次辅昌国公杨洪,随即财相刘定之,兵相罗通。工相王永和。至于原本的大学士江渊,被朱祁镇出外了。

外出东北总督,节制辽东,海西,朝鲜三地。

一方面,就是江渊的能力不被朱祁镇看重。

虽然江渊在内阁之中排名在后,但是并不是说内阁之中的排名就代表了在内阁之中的话语权。

如果说内阁排名不分先后,那是假的。

但是如果说内阁排在前面的大臣,就一定能压制住后面的大臣,那也是假的。

除却首辅之外,谁也不比谁高一头。有能力的人,未必不能架空首辅。而江渊弄得自己很没有存在感。

之前还可以在内阁充数,而今朱祁镇要做大事,自然不能留了。

另外一方面,东北方面的确是需要一位重臣坐镇。

王翱这位三朝元老已经不能支撑了。但是在龙城建立之后,最重要的是,能够做到步步为营。在东北大片土地上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统治体系。

这比打一两场胜仗更重要。

而以东北现在的情况,人力物力薄弱,如果再分成三省,反而不好,于是乎,朱祁镇就设立了东北总督这个职务。

也是不常设。

等东北发展的好了,自然会分成三省。

江渊还负担有一个秘密使命,那就是改朝鲜国为海东省。

虽然朝鲜的国名是在太祖皇帝所起的,但是现在依旧不合时宜了,为了消除朝鲜人的反抗意志,朱祁镇已经确定了,今后朝鲜平壤以东南都划为海东省,而平壤西边是辽东省,西北边却是海西省。

不过,江渊的驻地却不在朝鲜,也不在海西,更不在辽东,而是在吉林。

这个吉林并不是吉林省,而是吉林市。

这里原本就是朝廷在松花江上造船厂所在地,有汉人百姓聚居。而朱祁镇给江渊的重要任务,就是开拓东北平原,沿着松花江一线,建立城池,并招徕百姓屯田。

当然了,从内地迁徙过来的一些卫所,也会沿着松花江开辟一个个卫所。

而今有龙城在前线顶着,这一带的战略形式很安全。

不过因为气候的原因,想要将东北建立成为一个粮仓,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江渊在任内,能做到让肇州城到辽东之间,城池相连,就已经够了。

江渊注意的重点,就是肇州,松阴,吉林这三个城市以三角形圈出来的土地,从吉林到松阴乃是长白山,从肇州到松阴乃是松花江。

而松花江,却是从吉林向西北而流,在肇州城西边,折返向东。这就现在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一部分。

也被化为辽东省管辖。

再往北,就是还保持编制的奴儿干都司,但是它已经被辽东与海西两个编制占据了大量土地了,再向西北就是漠北都司,归龙城五卫所辖。再往西南一点,就是漠南巡抚所管辖。

这是朱祁镇专门设的一个巡抚。

巡抚大宁,开平,东胜等辖地。

这个职务任免,也是临时的。

朱祁镇还不确定,漠南蒙古一带到底该怎么做,是划出一个省来,还是分别隶属山西,或者辽东。

这个事情倒是可以先放放。

毕竟大明在草原上的统治,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还不到深入人心的地步。

等大明驰道交通网遍布三地,沿着驰道有各个定居的放牧点。这才是真正将三地归为一省的时候。

朱祁镇增补的两个大学士,也与之前不同。

朱祁镇之前增补的原则,就是想办法选能听话办事,百官也愿意答应的人。但是这一次,朱祁镇却一反常态,提拔的都是老臣,还是一个比一个有脾气的。

一个是从吏部尚书任上提拔上来的王文。

另外一个就是在都察院坐了十几年的刘球。

说起来王文固然是老臣,也是能臣,地方中枢都做过。干练之极,可托大事,但是真正让朱祁镇感到一些头疼的,还是刘球。

刘球在都察院任上十几年,不知道多少次犯言直谏,大名享誉天下。真要说起来,纵然是于谦的名声与他的名声,也不过在伯仲之间。

无非于谦多做实事,名声多在各地,而刘球为天下士林发言,名声多在士林之中。

如果真按威信,刘球很多年前都可以入阁了。

只是朱祁镇觉得刘球入阁之后,恐怕耽搁他做事,所以一直将刘球放在都察院的位置上,监察天下,刘球做的也不错。

但是而今,此一时彼一时也。

朱祁镇越发明白一件事情,有些事情,是可以一意孤行的,比如与瓦刺战斗到底,只要军方有人支持,朱祁镇是完全可以将文官甩在一边的。

但是如果变法还这么样做的话,就是找死了。

即便朱祁镇用自己的威信将这一件事情给压下来,最后也逃不过人亡政息,或者硬生生将变法变成了党争。

所以,朱祁镇改弦易辙,宁肯将最顽固的反对者都召入内阁之中,想办法先统一思想,尽量让朝廷之上大部分人都真心实意的,愿意推行朱祁镇的新政。

如果这样都不行之后,再想其他手段不迟。

也算是先礼后兵了。

只是,朱祁镇感到非常艰难。不过,朱祁镇感觉随着白莲教李天保造反,朱祁镇终于艰难的赢下了第一局。

大明律修订已经是一种必然,因为内阁承受不了,因为这种朝廷上的僵持,导致各地正常政务受到很大的影响。

必然会做出让步。

但是朱祁镇却不在乎,或者说不能说朱祁镇不在乎,是他能承受的住。

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八十七章 对刘定之的安排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一百一十三章 议麓川四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一百零八章 银铺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第一百零九章 待诏陆祥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余声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七十六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