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

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

叶盛听了毛胜的话,虽然皱眉,但也没有说什么。

因为叶盛也感觉要对大藤峡瑶民要严厉一些了。

之前,韩雍前后不知道派出了多少使臣,朝廷的态度,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也不必知道了。

只是大藤峡瑶民的反应,却很让他们失望。

固然是埋下一些暗子,也将大藤峡内部的一些地理情况搞清楚了不少,但是大部分瑶民倔强的很。

大部分情况之下,使者都无功而反,甚至还有不少根本回不了了。

不知道是一个下场。

毕竟很多瑶民与大明官府连绵几代人的仇恨,可谓仇深似海,哪里能如此被说服的。

特别是当时顾兴祖在大藤峡之中造的孽。当时被杀的人子嗣弟子都长大了。

只是这仇恨,一定要化解的。

一日不化解,这大藤峡就不安稳,大藤峡不安稳,广西就不安稳了。

化解仇恨有两个路径,一个双方握手言和,放下了仇恨,另一个就是当仇恨一方的主题不存在了,也就行了。

韩雍屡屡派遣使者,已经是将梯子给了,既然他们不想下来。那么大明官府只能有走另外一条道路了。

或许放在瑶民这边不公平。

但是放在叶盛的角度上,朝廷也不可能给瑶民更多让步了。有些事情他只能默许了。

毛胜见叶盛不反对,随即将几路人马的布置,一五一十说了,何人从何地出发,进攻那一个寨子。

朱见濬这才明白,看似一场会议,其实在此之前,他们大抵都有了结论,此刻不过是在他面前走一个过场而已。

朱见濬有些失望之余。却也生出一种渴望,暗道:“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不敢如此小看我。”

等布置的差不多了。朱见濬忽然开口,说道:“父皇命孤来广西,就是要见识一下战事,不知道这五路兵马,孤跟随那一路?”

此言一出,这些大臣都微微皱眉。

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可以的话,太子在后方老老实实的当一个牌坊,再好不好了。

叶盛说道:“殿下,万金之躯,岂能亲身犯险?”

朱见濬说道:“叶大人说笑了,本朝历代先帝,未尝没有持坚披锐,到了孤难道就不成了,孤也知道分寸的,只是随军而已,决计不会擅做主张,而且,这也是父皇的意思。”

朱见濬就说到这个地步了,他们还能说什么的。

毛胜说道:“既然如此,就请太子跟着浔州一路人马吧。”

如此一来说,其他人连忙点头,都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无他,其他几路都是要钻山沟,说实话在山中,说再安全,有些事情也不好说,唯有浔州这一路,要水陆并进。

到时候让太子待在船上,岂不是安稳多了。

朱见濬见他们都赞成,也没有说什么,也就点点头。

数日过后,朱见濬就到了浔州,一到浔州都督同知董兴就来拜见朱见濬,一副甘为门下走狗的样子。

不过朱见濬对董兴还不错。

他来之前,也看过董兴的履历了。

董兴乃是燕山卫出身,参与过平定邓茂七之乱,但并不是方瑾的旧部,而是在邓茂七之乱后,调任广东。并掌管广东水师。

当然了,董兴在水师上并不是多在行,他麾下有一个部将名为冯轼,却是精通天文与海事,是董兴在广东的左膀右臂。

当然了,因为大明开海,海盗很少有敢侵犯陆地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意,但并不是说,甚至敢上岸劫掠的海盗,不用官府出手,海商内部之中,就将他们封杀了。

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北中国海域,东海,渤海,乃至于后世称为日本海,而今称为鲸海的海域霸主,乃是大明水师王英所部。

但是对南海来说,真正有力量的,乃是因为开海而迅速发展出来的海商。

他们与官府有着默契,才是南方各省海岸平静的原因。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海上就安安分分的,出海之后,很多船只都再也没有回来过,有些没有背景的就不用说,毕竟海贸有风险,出海须谨慎,但是有些有背景的,真出了事情,广东水师还是要出面查查到底是谁做的。

虽然大多是不了了之。但是广东水师还是要有些力量的,否则与海商们说话都不硬气。

更不要说,广东水师一直有一个使命。

什么使命,就是巡视大明海域,也就是而今九段线以内,甚至以外的地方。一年两次。

这可不是朱祁镇的命令,最少在宣宗时期就有这种习惯了。

所以说九段线是很讲历史的。

而且朱祁镇还给他们一个任务,就是联系旧港与南海卫。

所以广东水师虽然比不上朝廷重金打造的海运水师,但也是纯粹是船与炮比不过而已,甚至广东水师的底子未必比海运水师差了。

这一次董兴过来也带了冯轼。

朱见濬寒暄几句,安抚一二,说道:“此处一切行止,都由董将军掌管。就当孤不存在。”

董兴满口答应,但是如何能当朱见濬不存在,从广东水师之中找出一艘大船为朱见濬的座船,如果不是黔江水文条件限制,董兴非将广东最大的海船都派来了。

但是即便如此。

朱见濬在船上,就好像是在平地上一座大宅院一般,张辅带了护卫分散在周围几艘船上,将朱见濬护卫着严严实实的。

朱见濬连一点烽烟的味道都闻不到。

而冯轼更是为朱见濬操舟,根本没有一点水师将领的风度。

只是冯轼这样做,朱见濬却不能真当冯轼作为一个船夫,故而就带在身前,让他解释战情。

当朱见濬座船从浔州逆流而上,没有多远,就看将两岸青山逶迤,向中间直逼而来,甚至有一种天上蓝天与船下江流相对,直剩下一线而已。

两岸山势险峻,时不时有人从山上窥视江中,双方目能所及,双方却无能为力。险峻的地理让他们只能对着对方吐口水而已。

如果放在后世大小炮火都封锁江面,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什么都够不到。

很快,江面越逼越狭。

冯轼立即向朱见濬说道:“殿下请看,这是大藤桥。”

朱祁镇顿时向天上看去,却见天际之上有一道黑线。细细看上去,却是一根粗藤,又好像是无数根藤条缠绕在一起。横绝了数百米的江面。

简直是鬼神之力。

即便是后世,将电线电缆放过数百米的峡谷,都是一个大难题,也就是而今无人机等飞行器多了,才方便多了。

冯轼看了看,说道:“正是碧溪,乃是贼人之中侯家的根基之地,黔江险峻,唯独在碧溪一带可以耕作,故而是贼人重地,侯贼也是仗着有这个地步,才能贼人之中发号施令,而今正是秋天,贼人是决计不会放弃粮食的,故而董兴将军应该已经与贼人交上手了。”

朱见濬心中顿时明了,暗道:“好一个攻敌于必救。只是如此一来山中瑶民有惨了。”他心中不由有一丝恻隐之心,但是他更明白,这个时候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荆关下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万骑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六十八章 铁路伏笔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二十六章 谁对谁错?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湾置州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机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应手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教诲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鲠在喉第五十二章 负担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八十章 寇深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圆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万骑第八十一章 钱家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八十章 西宁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