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

第七十六章于谦说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并没有在慈宁宫召见于谦。

而是在慈宁宫花园的一处凉亭中。

紫禁城之中有两处花园,一处就是后宫的御花园,另外一处就是慈宁宫花园。

太皇太后召见大臣,除却几个非常熟悉的,如杨士奇等人,一般都不在慈宁宫中召见。毕竟太皇太后也是要避嫌的。

“臣于谦拜见太皇太后。”于谦见太皇太后在一群女官簇拥之下,坐在凉亭之中。立即行礼问安。

太皇太后说道:“坐,我听杨士奇说过你,乃我大明后起之秀。皇帝说你要见我,什么事情?”

于谦说道:“臣为陛下而来。”

太皇太后说道:“皇帝有什么话,不自己来说,让你来说?”

于谦说道:“陛下尚在冲龄,有些话,他虽然心里知道,却不知道如何说。只有让臣代为陈说。”

太皇太后说道:“哦,你说吧。”

于谦说道:“太皇太后,这------”

太皇太后一听于谦的话,就知道怎么回事,一挥手,说道:“你们都下去吧。”

“是。”一时间太皇太后身边的女官躬身行礼,纷纷退了下去。一时间除却附近池塘之中水波不兴。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于谦说道:“臣斗胆一问,太皇太后希望陛下成为怎么样的皇帝?”

太皇太后说道:“我能有什么想法,只求能将祖宗基业安安分分的传下去,我死后,也能见列祖列宗了。”

于谦说道:“那么恭喜太皇太后。微臣以为陛下聪慧,定然不会辜负太皇太后的期望。”

太皇太后悠悠一叹,说道:“希望如此吧。”

于谦听了太皇太后的话,也轻轻一叹,说道:“看太皇太后如此,臣也想起了犬子。”

太皇太后说道:“于卿之子几何?而今几岁了?”

于谦说道:“臣唯有一子,而今不满十岁。在杭州老家,由贱内抚养。”

“贱内常来信教训,言小儿顽劣,不喜读书。我深夜之时,也难免担心,担心犬子不能自立,一旦我去了,不能支撑于家门楣。”

“我常常与家父写信,请家父多加教训,然家父来信说,我小时候上房揭瓦,不如犬子多矣,而今不是也成为朝廷命官?”

太皇太后听了不由轻轻一笑。

其实就太皇太后的本意来说,她对朝廷政事不大敢兴趣。反而对家长里短的事情感兴趣。她说道:“却不想于卿小时候,也是这般顽皮。”

于谦三十多岁的人了,但是在太皇太后眼中,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而已,宣宗皇帝如果健在的话,也不比于谦小上多少。

于谦说道:“臣当时也很急,不过后来想想,却也不急了。”

太皇太后听了,有些好奇的说道:“哦,于卿想通什么了?”

于谦说道:“臣得太宗皇帝简拔,入仕十几年,在海内也薄有名声,纵然我儿不肖,想来也能过此一生。”

“犬子年龄尚小,不知科举之苦,即便硬逼着他学,也未必能学进去多少,不如让他碰上几次壁就知道世间深浅如何。只要他幡然悔悟,臣即便豁出面子,也要在江南为犬子找一个名师,即便不能登科,但是也能有功名在身,足以传家。”

“如此,臣也无憾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臣即便能活到天命之年,又能如何啊。”

太皇太后饶有深意的说道:“是啊,儿孙自有儿孙福。”太皇太后是何等敏锐,如何听不出,于谦明里说于谦自己的儿子,实际上是说皇帝。但是太皇太后却故作不知道。于谦只能硬着头皮说些一去。但是面子上却没有一丝尴尬之意。继续说道:“陛下之聪慧胜过犬子不知道多少倍。先帝后继有人,大明江山后继有人,太皇太后何必忧心。”

太皇太后说道:“于卿,我是知道你的,你是杨阁老的弟子,长期外任,当过巡按,也当过知府,地方上的事情,你比我清楚多了。”

“你觉得,而今朝廷你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吗?下面欺上瞒下,百姓逃亡,黄册早就成了一纸空文,每一次报上来的人丁数量,都不能细看。”

“你是欺负我年老吗?这样的情况,是打仗的时候吗?”

于谦一听,心中大喜,他不怕太皇太后说话,就怕太皇太后不说话。太皇太后不说话,他一个人唱独角戏,又如何能劝说太皇太后。

只要太皇太后说话,于谦就有办法说服太皇太后。

于谦说道:“太皇太后英明,而今陛下也改了念头。”

太皇太后淡淡一笑,说道:“皇帝不过是在糊弄老婆子而已。”

于谦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果然朱祁镇一些动作太明显。根本瞒不过太皇太后。于谦连忙说道:“太皇太后,陛下毕竟年纪小,有些事情看不明白也是很正常。臣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太皇太后说道:“皇帝的面子,我还是要给的。”

于谦说道:“太皇太后在一日,自然能让陛下听从太皇太后。但是太皇太后一旦山陵崩,耐江山如何?”

于谦说这番话,是很冒险的。

人都贪生怕死。

皇宫之中的忌讳,也是繁多,死,驾崩,等这样表达死亡的词汇,都不让说,太监宫女一旦失言,遇见脾气好的主子。少不了一顿板子。甚至遇见脾气不好的主子,说不定小命都没有了。

不过,太皇太后却没有动怒,因为于谦说的话,说到太皇太后的心里面了。

太皇太后最担心的地方,就是这一件事情。

太皇太后有自信,她在一日,皇帝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即便有什么问题他也能按下去,但是她一旦不在了。怎么办?

朱祁镇虽然聪慧,但是在太皇太后看来,却也有不少毛病。

在历史上太皇太后多次训斥王振。

想想就知道,打狗还要看主人,王振的主人是谁?

再着虽然皇帝常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但是皇帝可以这样说,一般情况之下,却不能这么做。

圣明无过陛下,才是政治原则。

即便皇帝有错,也不能直接惩罚皇帝,最多惩罚皇帝身边的人。连太子都是这个待遇,更不要皇帝了。

太宗皇帝对仁宗皇帝不满意,也不过是将仁宗皇帝身边的讲官下狱而已。

太皇太后也知道自己知道身子骨。

太皇太后已经年过花甲,又能再活几年?她如何能不担心。

太皇太后说道:“于卿有什么话说?”

于谦说道:“陛下聪慧,太皇太后也是明了的。太皇太后唯一担心的,不过陛下自负,不纳人言,将来埋下祸端。”

“但是太皇太后处处拘束陛下,难道能改变陛下的心性吗?恐怕太皇太后越是压制,将来就越发反弹。”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前朝哲宗皇帝故事,太皇太后不可不防。”

太皇太后心中一动,哲宗皇帝乃是宋神宗的儿子,宋神宗时期自然是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去世之后,哲宗皇帝登基,正是九岁登基。由宋神宗的母亲,太皇太后高氏临朝秉政。

太皇太后高氏任用司马光,推翻了神宗皇帝的新法。但是太皇太后高氏去世之后,宋哲宗尽反太皇太后高氏之政,重新任用新党,发动平夏之战。

哲宗时期新旧党争加剧,直接埋下了北宋亡国的祸端。

太皇太后听了这样话,脸色顿时不好看,但是于谦正是说中了她的担心。让她忧心忡忡。

第九十六章 镇守云贵方略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一章 圣诞将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二十九章 尘埃落定大藤峡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五十六章 襄国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四十六章 海关银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二四十三章 石疯子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六章 新天子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六十章 明浪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大皇帝贺寿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贮法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二十九章 尘埃落定大藤峡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湾置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九章 蹇公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