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

第六十一章郭登到

有时候一个问题,朱祁镇必须召见会议,或者召见不同的大臣,分别征询意见之后,自己才能斟酌下结论的。

这已经够让朱祁镇累了。

如果大规模让下面人密折专奏,朱祁镇自己根本处理不来,要么专门养一个秘书班子处理,或者将这些事情分给内阁。

如果分给内阁的话,那还叫什么密折?

如果再养一个秘书班子,除非用太监,但是很能对内阁绝缘。

不要小看内阁大佬们的影响力,如果从翰林院之中挑人,真以为皇帝不让他们知道,他们就不知道了吗?

幼稚。

而朱祁镇一直压制太监。

实在是太监忠诚有余,做其他的事情,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做的所有的事情,都要皇帝来背黑锅。

虽然文官一个个也是千年老狐狸,但是宁可聪明人打一架,也不与蠢人说话。

太监之中并非没有聪明人,但是蠢人更多。

更多是一上位就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了。

王振与他们比起来,已经是够聪明了。但是与文官大佬们相比,王振是在是智商堪忧。

除非皇帝一直护着,拉偏架,否则没有一个太监是文官的对手。

而朱祁镇有病才一直找一个猪队友,于是太监就安心在宫中伺候吧,最多在少府办一些差事。

所以密折专奏制度,朱祁镇也不晓得雍正是用什么程度的工作量,来维持这一点,或者他找人代办了。

但是朱祁镇已经是007了,实际不想累死。

故而很少派出密匣。

同样物以稀为贵,真正有这个权力的也不过数人而已,比如于谦,太子,江渊。

朝臣之中很少有,因为只要大明朝臣,到了一定级别,只要求见,朱祁镇没有不见的,只是按照官职排队而已。

比如大学士是随时可以觐见,尚书是在大学士后面,而侍郎就要先到宫门禀报,然后每天派人在宫门处等候,到了你会派人通知。

至于侍郎以下?

除非是新官就任,或者外官任满回京,成批见一下皇帝之外,就等吧,或许半年之后,就轮到你了。

所谓的越次,就是让这个官员不用排队,直接觐见。

很多大臣更是越次觐见的超级选手,所以五品官大多数只能在早朝之上见一见皇帝,真要重要的事情,只能在早朝上闹出来点动静。

虽然早朝仪式化严重,但是你真要在早朝奏事,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一下子就将事情搞大了。

至于五品官以下,之前只能敲登闻鼓,而今可以试试能不能刊登在明报之上了。只有这两个途径能上达天听。

否则就只能层层上报了。

朱祁镇与徐有贞之间君臣相得,彼此之间如何虚情假意,就不多说了。

却说郭登,终于在冬季之后来到了京师。

而他自然是越次觐见的一员了。

朱祁镇召见郭登之后,先问问大宁的情况。

郭登说道:“陛下,而今漠南蒙古百姓安居乐业,牛羊满山,百姓乐而忘忧,蒙古上下皆愿为不惜赴死。”

“只是也有一丝隐忧之处。”

朱祁镇心中很是宽慰,毕竟漠南蒙古的统治,乃是朱祁镇打下框架的。此刻的他非常有成就感。

其实漠南蒙古的情况,不用郭登说,朱祁镇也是了解不少的。

端木瑞做的相当不错。

只是端木瑞毕竟不是科举出身,有天然的天花板,能担任一地巡抚,已经是到了极点了。不可能再升迁了。

否则内阁与吏部都不会愿意的。

当然了除非有一些苦地方,很多大臣不愿意去的地方,才有端木瑞的分。

而且漠南蒙古在青贮法的帮助之下,还有与关内无限量的贸易支持之下,恢复的非常好。不管是人丁,还是牛羊数量,数年下来,都增长的相当好。

唯一让朱祁镇有些遗憾的是,羊毛纺织虽然大有长进,但是还是入不了大雅之堂,倒是边地很多百姓,用羊毛作为保暖的填充物,倒是不错。

七章的问题是羊毛有一股羊骚-味,分外难闻,但是贫苦家庭不在乎这个。

中国百姓都是很勤劳且节约的。不会浪费东西,这些羊毛纺织的布匹,虽然还不能直接穿上身上,但也有百姓发展出这样那样的作用。

用来当棉花来用,仅仅是一例而已。

很多是朱祁镇想都想不到的。

这也朱祁镇能自我安慰,虽然我没有搞出来成熟的羊毛纺织品,不知道是羊的人问题,还是人的问题,但是百姓这样一点点扩大羊毛制品的使用范围,也能让羊毛成为塞外经济的重要一部分。

同样能达成目的。

还有漠南马匹数量,已经超过百万匹了。

也就是仅仅的大宁,开平,东胜三地在册马匹数量总和,并不算辽东,海西,甘肃,青海,宁夏,漠北等地的马场。

这样一直缺马的朱祁镇,感到一丝欣慰,大明马匹总数应该已经在一百五十万匹上下,当然了,这仅仅官马。

而且还在迅速繁殖之中。

等数年之后,朱祁镇再攻西域,马匹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他可以让数十万大军,全部骑马行军。解决了马匹问题,西域根本就没有问题了。

而今郭登却猛地说有隐忧,却让朱祁镇心中咯噔一下,无他他细细想来,他接到漠南蒙古消息,全部是喜讯,很少有报忧的,什么样的事情,要让郭登来说。

朱祁镇说道:“出了什么事情?”

郭登说道:“陛下,而今未必有什么事情,但是时间长了却不知道,臣为大明国公,不得不为陛下先言之。”

朱祁镇说道:“讲。”

郭登说道:“当日大破瓦刺之后,陛下建立三镇,迁宣大边军入三镇,三镇合计边军大概有十万之众,蒙古各部编户加起来有百万之众。”

“当时多屯田以安边军。还有一些百姓随行屯垦。”

“只是草原不必宣大,很多地方很难种地,而今能屯耕的地方,大多已经为卫所所占,很多地方还有百姓北上。”

“臣以为如果继续下去,恐怕会让沙漠南侵。”

朱祁镇听了,心中暗道:“这是一个问题。”

朱祁镇之前并没有考虑过草原生态。

毕竟控制草原才是他要想的,不是自己的东西,多想那么多做什么。

而今却不一样了,漠南已经是朝廷的了,自然要长治久安之法,草原之上能不能屯垦,答案是有些地方是能的。

比如一些河流旁边,种一些粮食还是可以的。

毕竟在元代岭北行省每年能产量二十三万石,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也能说明其中可行性。漠北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漠南了。

但是也是有些地方能的,更多地方是不能的。

草原生态破坏很容易,但是恢复过来却是很难的。

再加上边民与蒙古之间,可以有血海深仇的。种种矛盾与仇恨,可是不好化解的。

朱祁镇一想清楚,只觉得有些头疼,他拿大拇指轻轻按按太阳穴,他早已习惯这种感觉了,毕竟天下间,凡是能让他知道事情,大多都是头痛事。

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议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第十五章 香港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云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八十章 西宁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九十二章 朱祁镇的惧意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一章 圣诞将至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五章 太后二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战第七十章 年关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三章 都掌蛮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三章 都掌蛮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四十章 舆情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二十章 出京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