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诸子

第六十八章诸子

河北的农业,让河北吸纳了大量的河南山东流民,在编户上一直在快速增长,之前北方的战事,大部分用得都是河北的粮食,

必须承认一点。

那就是而今单单靠河北,还支撑不起北京城,与延边的粮食消耗,但是随着河北水利进一步完善,依旧东北一带的屯耕。将来单单靠北方就能支撑起大明北部边防与京师,却是可以做到的。

而少府大量作坊兴建在以顺天府为中心,百余里的地方之内,也带动了当地经济。

更不要说大量河北籍将士参与战事,立下功劳。

如果细细看大量低级军官的籍贯,河北人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

虽然河北人在科举考试上发力,自然是比不过江南,浙江,江西,福建。这是文化底蕴的问题,但是大量河北籍将士立功受赏,列位军中。

不要以为武官就不是官了。

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能头上有一个官帽子,不管是什么官,都是改换门庭的大事。

更不要说大明在北京建立的各种学堂,更是大部分以河北人为主。

当然了,这样的倾斜是对大明其他各省的人不公平。但是正是有这么多倾斜,朱祁镇敢肯定,如果太祖打天下靠着是淮泗子弟,太宗打天下,是靠着大明边军,朱祁镇征伐四方,就要靠河北男儿了。

正是如此,朱祁镇想让太子妃的籍贯,乃是河北籍的。

太子妃家族的官职未必要多高,但是他们背后不是一个,是朱祁镇一直引导,处于上升期政治集团。

当然了,这些人而今还没有这个觉悟。

他们此早会有的。

就好像是江西人在大明官场抱团,也不是一开始都有的,还不是满朝半江西吗?

有些事情总是要准备在前面。

朱祁镇这个当爹,对太子也算是尽心尽力,多番筹谋了。

“陛下,”钱皇后说道:“太子的事情就这样定了,臣妾这就去安排,却有一件事情,却要陛下决断,老三老四他们是不是也送大本堂去?”

朱祁镇微微一皱,说道:“怎么他们没有去大本堂吗?”

朱祁镇这个父亲对太子是合格的,对其他几个皇子就未免有些薄情了。对这几个皇子有没有去大本堂上课都不清楚。

钱皇后说道:“臣妾不是等着陛下发话。”

朱祁镇也明白钱皇后的意思。

太子与皇次子在大本堂之中上学,很自然就交接到一帮好友。而能在大本堂上课的人,都是大明的达官显贵。背后都有政治力量。

也就是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从大本堂出来,他身后的人脉关系都是大明顶级的,更不要说皇子。

但凡有些野心的皇子,都会通过在大本堂学习的时候,构建一批班底。

就好像太子在大本堂之中与张懋关系最好,但并不是说,太子麾下只有张懋一个人。

皇次子乃是嫡子。

钱皇后自然也给予倾斜。是亲儿子。

但是皇三子,皇四子。钱氏就未必愿意这般做了。

毕竟在此之前,大本堂只是在太祖开国之初,短暂的存在过,之后太子与亲王的教育就分开了。

朱祁镇心中暗暗揣摩,暗道:“皇后担心的未必是老三老四,而是老五。”

无他,老三老四的娘,不过是后宫一美人而已,在外没有一点关系网,甚至而今他们家的富贵,还是靠着这个女儿在宫中受宠生子而已。

但是庄妃所生的老五就不一样了。

其实单单说背后的力量,皇后的娘家都未必比得上庄妃。庄妃的娘家在草原上的关系网,真惹急了是真能拉出数万骑兵的。

但是钱家?无非一个锦衣卫同知的虚衔,吃一分俸禄而已。

钱家上下,就好像是当初的孙家一般,是一点忙都搬不上的。

老五而今才小,不过两三岁。这个年龄未必是劣势,甚至可能是优势。

朱祁镇为什么不想让太子在京,未必没有太子如果一直在京师的话,稳坐太子之位数十年,这潜势力就相当了得了。

朱祁镇不是不信太子,但是对京城周围的绝对控制,乃是朱祁镇的底线。是他性命的保证。

几十年的太子储君,自然会在京城的势力范围之中分一杯羹。如果不想这样做,朱祁镇必须时时刻刻敲打太子。

但是又会造成什么事情?

要么将太子培养出唯唯诺诺的性子。要么就给某些有心之人带来可乘之机。

所以,朱祁镇才要将太子放在外面养。

在远离京师的地方,太子自然是能一言九鼎的。能培养太子的能力,也能避免父子之间的矛盾。

当然了,太子在外,一旦朱祁镇自己出了什么事情?岂不是乱了。

这一点,朱祁镇也是有准备的。

首先,大明体系决计不会因为一个皇帝突然死亡而乱了的,正德死后大明几十天之内都没有皇帝,也不见出什么事情。

要知道当时并没有正统的继承人。还有临时选。而今却是有天下人都承认的太子,能出什么事情?

其次,有皇后在。

虽然不承认,朱祁镇也知道,一般情况下,女人都比男人活得时间长。而且皇后看上去人畜无害,但是关系到儿子身上,还是有魄力的。

他真有什么三长两短,皇后是能主持大局的。

唯一的风险,就是太子在外,处理很多事情,安全或许有问题。

但是朱祁镇也没有太在意,世界上哪里有事情不需要冒险的。再者,他也派了不知道多少护卫了,应该出不了什么问题的。

只是,朱祁镇心中所思所想,钱氏纵然是枕边人,也未必全部理解。

她只是看见皇帝专宠庄妃,排斥太子,不仅仅是将太子远窜于外,甚至连太子的婚事都放在心上。

皇帝对这一件事情,不在乎。她当娘的不能不在乎。

甚至太后为什么忽然提起这一件事情,未必没有人提醒太后。

朱祁镇一瞬间想了很多,说道:“我早已说过了,朕的儿子,将来是要封国一方的,自然要有理政的能力,不管是谁,都要从大本堂出来,却武学学习几年,必须文武双全不可。”

“陛下,有些事情臣妾斗胆一言,陛下没有想过将来吗?”钱皇后说道。

朱祁镇眼睛微微有一些迷离,说道:“将来。朕这个当爹也不算合格,也只希望我的儿子们,能当得起自己的身份。”

如果说,朱祁镇没有想到将来诸子之间的关系,绝不平静是不可能的。只是他本身就对嫡子继承制度,心有疑虑。

为了将来将诸子分封海外,自然要保证诸子是有一定能力的,否则出去了也是送死,其次,太子的优势如此之明显。

如果还不能压制住自己的弟弟们,岂不是显得太废物了一点。

这样一来,又怎么能承担大任。

而且朱祁镇也有自信,自信不管下面几个儿子,闹出什么局面,他反手就能镇压下去。他对自己对朝廷的掌控能力有绝对的自信。

几个儿子之间权力游戏,对朱祁镇来说,不过是处理朝政之外的一些小插曲而已。

只是朱祁镇的自信,在钱氏那边又是另外的理解了。

她看着自己的丈夫,心中一阵苦涩,从成婚那一日开始,她以为她已经理解了他的心思,而今看来,真是圣心难测。

即便同床共枕几十年,也不过是熟悉的陌生人而已。

她永远不清楚不理解不明白,朱祁镇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是作为母亲,有些事情,她永远不想让它发生的。

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四十五章 首胜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八十章 经筵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七十六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五十三章 处置曹吉祥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余声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一章 圣诞将至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一百零九章 待诏陆祥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万骑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盐产业链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十一章 孙氏第四十四章 孔弘绪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五章 新内阁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