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

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

朱见濬问张懋说道:“你查的怎么样?”

张懋说道:“恽家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自己的土地之上,是一点没有做手脚,但是在别人家的土地上,却是宽了一手。”

朱见濬长叹一声,说道:“这恽家有兴旺之相啊。”

恽家这种手段与当初恽家老祖坑其他家族一样,对官府的义务摊派,从来是我来承担,将好处留给别人。

但是留给别人的好处真是好处?

恽家应该承担很多政府任务,担任粮长,家族越发兴旺,而其他家族因为对大明政策的不配合,一个个被朝廷给收拾了。

当然了,恽家敢这么做,也是有勇气。

毕竟与官府走的太近也不是什么好事,官府有些事情,让下面的人也是承担不起的,家破人亡也是常有的。

毕竟遇见一个贪官,这样的摊派根本就是无底洞。

但是还好,恽家家大业大,经得起官府消遣,同样大明开国到现在官场风气还是比较清明的。

即便有贪官,也不敢做到贪得无厌的地步。

恽家一面积极想朝廷靠拢,想尽办法在官府那边刷名声。比如前后捐献的两千石粮食,已经这一次多青丈出来的千余亩土地。

都是为了让官府看重他们。

再严厉督促自己的子弟读书。

朱见濬看不上恽家的私塾先生,但也不想想,朱见濬是谁的学生,大本堂的老师,都是重臣,翰林院乃至前后首辅,陈循,李贤都在的大本堂教过课,教授他们武学的,更是军中名将,传授他们数学的乃是钦天监中人,甚至有时候干脆是钦天监正贝琳。

但是这样的人在江南地面上已经不错了。

这样的家族,只要不出什么意外,不可不能转成官宦人家。

更不要说,朱见濬还留下了墨宝。

这四个字,也能让恽家规避很多政治上的风险了。

于冕说道:“殿下对恽家另眼相看,却是恽家兴旺之基。”

朱见濬沉吟两句说道:“不管怎么说,恽家如此主动配合朝廷清丈,也是该奖励的,别的我没有,给他几个京师学堂的名额吧,如果恽家的人有出息,十几年后未必不能混一个官身。也算是孤给的赏赐了。”

于冕说道:“此事无须殿下出面,就由我写推荐信吧,让他们去水利学院当我的师弟吧。”

很多事情都是无师自通的。

几个学校出身的官员都在自发的抱团。

虽然他们而今还被科举出身的官员压制在下僚之中,但是将来可就不大好说了。

朱见濬点点头,说道:“对了,族田交税吗?”

于冕沉吟说道:“似乎族田与寺院的土地都不用交税的。”

朱见濬点点头说道:“将这些事情都写下来,发给寇大人,让寇大人看着办吧。”

朱见濬心中暗自衡量得失。

这个黑幕该怎么应对?

朱见濬想过自己掀开,但是这就违背了父皇让他来江南的初衷,朱祁镇是让他来看的,那他就看看。

一看看,寇深有什么手腕,二看看就江南这一张黑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第二天,朱见濬让于冕留下几封推荐信,推荐恽家子弟到京师水利学堂就读。

这让恽老爷子大喜过望,连连感谢。

无他,这十几年下来,随着水利学堂的学员在各地任职,以及大明对水利的重视,水利学员的身家也有见涨的趋势。

在朱祁镇调整之下,一个省三司慢慢变成了四司,多出来的就是都水司,虽然没有水利学员的出身的官员坐到都水使的位置上。

但是都水司以下,地方工部关于水利的官职,大多被水利学员占据了。

虽然水利学院进院的门槛并不高。

几乎每一个重臣写一封推荐信,或者说水利学院的自己人,写推荐信,就足够参加考试,但是能不能进,就不好说了。

其实在此之前,推荐直接都能进,连考试都不用。

这也是水利学院行情见涨,人数太多了,就必须用考试删除一些人了。

如此一来,推荐名额权重就有些下降,有些不值钱了。

但是对恽家这样的地方家族来说,几封推荐信依旧是他们圈子接触不到的资源。

要知道,对于恽家来说,只有一个人从水利学院毕业,就说明了什么,说明恽家到了水利学院的圈子里。

之后的恽家家族子弟都能进入水利学院招生名单之中。

这才是最大的好事。

自然是千恩万谢不提。

等送走朱见濬一行人之后,恽老爷子更是将清白人家这四个字,让工匠雕刻成牌匾,挂在祠堂之上。

恽老爷子自然是人老成精。

虽然对太子的盘问有些不耐烦,但是随着这几分推荐信出来,自然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决计不简单。

有一个细节更让他震惊,就是写推荐信的人,乃是这个公子身边的人,而不是公子自己。

要知道水利学院出身的人,而今枪手之极,当一个县丞不是问题,而今却是这个公子的跟班,更显示出这个公子身份显赫之极。

当然,他决计想不明白,朱见濬的身份。

很多年之后,恽老爷子已经不在了,恽家下上才知道这个四个字是谁写的,但是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于冕的书信,将武进清丈的内情一五一十的禀告了寇深。

而此刻的寇深已经在苏州一段时间了。

看上去寇深在苏州这一段时间,什么都做了,但是如果细细看的话,却是什么都没有做。

寇深是明察秋毫,什么猫腻都瞒不过他。

但是很多案子一旦牵涉到政治上,就不是简简单单的是非黑白可以断定了。

是的,寇深手中的证据,真掀开,再来一次郭恒案,也不是不行。

郭恒案的后果是什么寇深更是清楚。

虽然人杀多了,仅仅是一个数字。寇深多年历练下来,早就不是小孩子了,即便不敢说心如铁石,但是该下手的时候,寇深也是敢下手的。

但是面对这个规模。

寇深也犹豫了。

将黑幕揭开很容易,但是如何收场却是不容易的。

寇深而今七十了,早就不怕死了。这一件事情掀开了即便将他给牵扯进去,寇深也是不怕的。

只是他担心的却是大明。

寇深作为河北人,在江南狠狠的捅上一刀,甚至将江南士绅杀得元气大伤。你做初一,就不要怪别人做十五了。

倒是很可能引起党争。

说而今大明没有党争,那是骗人的,从三杨之中的明争暗斗,周忱与曹鼐之间的摩擦,刘定之与李贤之间的不愉快。至于勋贵与文官之间的老过节。

等等。

但是总体上来大明内部的摩擦还是比较小的。

内阁成员之间,还是能够妥协的,或者说是相忍为国,但是寇深担心他这一下子打破这个平衡。

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将事情一步到位,本身就是很成问题的。

寇深没有指望一下子将这一件事情解决了,比较这里面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

所以他到了苏州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做。这是为什么,就是等,等某些人来谈。事情还有折冲的余地。

寇深也没有想过真大开杀戒。

但是寇深等了这么多长时间,不见有什么动静,不知道这些人是觉得寇深老了,不敢杀人了,还是寇深老眼昏花,看不出他们的手段。

寇深一番好意付之流水了。

本来他还想等等,但是而今太子已经来信,其中虽然没有细说,但是对于寇深来说,就是一个督促。

“既然如此,休怪不得老夫了。”寇深眼睛寒光一闪。

第八十二章 武进县第一百五十二章 给他们死亡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十五章 徐有贞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议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五章 新内阁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争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四十章 舆情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