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

第一百二十一章安南捷报

“好。”武英殿之中,传出朱祁镇的声音,惊动了外面的飞鸟扑哧一声,飞上了天空。

朱祁镇看着手中的捷报,说道:“这是我半年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此乃陛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经此一战,安南亡国有日,陛下为先帝雪憾,臣为陛下贺。”李贤也是满面红光,朗声说道。

“臣等为陛下贺。”下面内阁几位纷纷出列说道。

虽然这些大臣拍马,让朱祁镇有些熏熏然,特别是李贤,他一向对安南之战颇有微词。此刻却是一副心悦诚服的样子,让朱祁镇有一种痛快的感觉。

毕竟如李贤这样的人,都是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想让他们低头,或者承认自己的政见有问题,都是非常难的事情。

不过,朱祁镇还没有得意忘形一挥手说道:“朕怎么能与前线将士争功,令兵部五军都督府商议赏功之事。”

“是。”两人说道。

朱祁镇沉吟一会儿说道:“追封列代营国公为郡王,并荫郭登诸子,晋大将军,并领枢密院使,代灭安南之后,回京就职。另此官田三百倾,黄金万两。”

朱祁镇对郭登的封赏真是大手笔,一口气砸出小十万两白银,甚至认真的说,还要超过十万两。

毕竟赐田是不用交赋税的,唯一问题是,一旦爵位被夺,一般情况下,跟随爵位一切待遇都被剥夺了,连同官田在内。

不过,朱祁镇另外一层意思也很明显,有很明显的盖棺论定的意思,即便灭了安南,郭登的封赏也不会有太多了。

朱祁镇随即点出几个将领的名字,说道:“毛锐功臣之后,令其袭爵,王越有功之臣,封伯,王英功过相抵,赏银即可,至于下面的君臣,有司酌情处置即可。”

其实这个时候,朱祁镇心中是闪过一个人名的,就是柳溥。

心中冷笑一声,暗道:“柳溥老了。”

的确这一次大战,柳溥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

当然了,柳溥所带的云南军,为什么没有参与也是有原因的。

木邦这边与麓川打起来,引导南疆局势动荡。柳溥一边关注安南战事,一边关注麓川这边的情况。

自然不能专心用力于东。广西与云南之间,看似是临省,但是道路通行艰难,甚至连消息通传都不方面,柳溥自然也难以有所作为。

但是朱祁镇从来是只看结果的。

毕竟说困难,谁没有困难,郭登没有吗?郭登要面对的是安南的主力所在。

当然了,也因为这边的问题,朱祁镇也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只是心中贴了一个无能的标签,等将来再有战事,也不会想起柳溥了。

朱祁镇一一交代下去,几个大学士纷纷领命。

这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事。

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就有一点敏感了。

刘球说道:“陛下,大喜之事,臣本不该言之,但是前线所做之事,太过荒唐了。一战斩首三十万,古今有多少次?更可疑的俘虏只有区区千余人?此欺谁乎?”

刘球言语之间还算客气,但是已经直言不讳的指明,其中有杀降之事。

“陛下,”李贤说道:“营国公有大功于国,只是凡是防微杜渐,而今已经不是杜渐的事情,如此不加以处置,臣恐怕今后领兵大将,将毫无军纪可言。”

“请陛下三思之。”

朱祁镇听了心中也满是踌躇。

如果说朱祁镇不知道杀降的时候,那就太小看朱祁镇了。

虽然这一段时间,朱祁镇大部分时间都在慈宁宫之中,与太子一起侍奉汤药。有空闲时间,就在慈宁宫侧殿之中,与太子一并批阅奏折,也顺便教教太子如何处理朝政的。

但是对各方大事,朱祁镇还是有掌控能力的。

安南之战,在朱祁镇心中重要性虽然比不上与瓦刺一战,但是已经排在前列的。所以在郭登杀降之后,整个北京城之中,朱祁镇是第一个知道这一件事情的。

他刚刚知道之后,心中很是恼火。

毕竟朱祁镇心中的价值观并不支持他这样做,但是他之后又看了郭登的密奏,设身处地的想想,放在郭登的位置上,杀俘或许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也不能是没有好处。

诚然,郭登杀俘之后没有想到黎思诚不战而走。

郭登并非没有想过这一种可能,但是战场之上,那能光想好事。一般都要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郭登提前知道这一点,或许不会这样处置。总之迟了一步。

朱祁镇将心中各种情感因素给按下来,他立即决定,要保住郭登。

保住郭登有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不用说了。

郭登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顶梁柱,军中大将之才。除却郭登之后,军中没有几个能够驾驭十几万大军。

第二个理由,就是郭登大胜之后,如果被处置了。会伤军心士气的,安南的战事虽然看上去最艰难的一战已经过去了。

但是毕竟还没有结束,怎么能临阵处置大将。

第三个理由,就是文官与武将之间的平衡问题了。

从清丈田亩之后,朱祁镇真实的看见士大夫集团的冰山一角。也幸好这个集团从大局上来看,是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

否则朱祁镇真不知道自己将何以自处。

所以握住兵权,就是朱祁镇的本能。

从这个角度出发,朱祁镇也不应该因为一些虚名折损大将。

但是李贤说得也是。

这样大规模杀俘都不加以处置的话,将来大明军队打仗,就不要想对方有活人了。即便是情有可原,也不能轻易开这个口。

说实话,在朱祁镇看来,大明军队的军纪本就够稀烂了,如果这一件事情,还在稀烂之上打出一个大口子。

就更不好办了。

朱祁镇皱眉问道:“诸位先生以为该怎么办?”

“陛下,决计不能在这个时候处置营国公,甚至不应该掀开盖子。”杨洪说道:“否则天下议论的不是营国公而是朝廷。这一件事情应该暂且不说,等将来营国公回京之后,再做处置。”

“如此如何挡天下悠悠之口?”刘球当然不愿意了。

刘定之忽然开口说道:“昌国公所言极是,安南小寇永乐年间,屡屡犯边,正要以儆效尤的时候,即便从下面的情况来看,这一件事情营国公并没有参与,真正参与进去的是征南军士卒,如果惩罚营国公,那么这些士卒会怎么想?”

“徒徒惹得军心不安,朝廷颜面受损。”

“不如依昌国公之意,陛下密旨责罚一番,但是在明面之上决口不提此事。”

李贤说道:“臣也认为昌国公之见正合宜。”

朱祁镇听了,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虽然他觉得这一件事情,有一些掩耳盗铃的感觉,但是他也知道,如果被人知道三十万斩首之中,最少有一半是杀俘,清流之中恐怕要炸开锅了。

不仅仅是郭登不得安生,朱祁镇也未必清闲了。

如此做,将朝廷的颜面遮过去,至于能遮住多久,就不知道了。

如此这一件事情就过去了。

接下来一件事情,还是与安南有关。却是郭登的一封奏疏。

这一封奏疏只有一个内容,就是分析了而今安南的局势,又分析了而今明军的各种优势劣势,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暂停对安南用兵,修整半年之后,再次继续对安南的进攻。

这个奏疏,内阁之中一直没有统一意见,朱祁镇也有一些犹疑。

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四十五章 首胜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七章 议政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五十五章 于公入陕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二十章 三世说与大同世界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辅的落幕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七章 议政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战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一百一十三章 议麓川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十六章 经筵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