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

第一百四十四章谁的西域?

朱祁镇对石亨所言的,是真的,但不全是真的。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朱祁镇所言皇子封国这一件事情,自然是真的,而且的确是五皇子去西域,无他,五皇子是诸多皇子除却太子之外,自带势力的皇子,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五皇子通过他母亲这一条线,牵连了大半蒙古贵族,甚至还与孛儿只斤沾亲带故,说不定还能与瓦刺阿次帖木儿攀上亲戚。

要知道,绰罗斯家族之前与孛儿只斤家族可以说是世代联姻,在大元时代,绰罗斯家族一直驸马候选家族,甚至在北元前期,绰罗斯家族与联系也很紧密,拥立与自己亲近的孛儿只斤家族子弟为汗,到了脱欢时期,还与脱脱不花联姻。

所以两边关系当初是非常紧密的。只是后来----。

五皇子身后的蒙古贵族势力,让朱祁镇觉得很是不安。

虽然朱祁镇对蒙古贵族进行了很多限制,但是这些蒙古贵族的势力在漠南蒙古却一时间不能消除的。

毕竟这些蒙古人多少年来,世世代代都是跟着这些家族,怎么能在几十年间改弦易辙。

但是如果下狠手,将这些蒙古贵族清除了,朱祁镇也下不了手。

别误会。

朱祁镇不是因为庄妃的温柔乡,而提不动刀,杀不了人了。

而是他很清楚,蒙古人虽然已经投降了大明,而且看上去当初的边墙内外一片和谐。蒙汉亲如一家了。

别做梦了。

别的不说,正统十四年,蒙古人将宣大之地,几乎杀成白地,当初多少家庭因为蒙古人的缘故妻离子散,甚至被掳到草原之上,从边墙向北,从来是累累白骨。

但是蒙古人带走的人,半路走不动的,生病的,逃亡的,被杀死在这里,沦为野兽的食物。

这才十几年了。

对于边民来说,仿佛来在昨天。

对蒙古人来说也是如此,大明与瓦刺数次战斗,瓦刺都驱使这些蒙古人作为前锋,细细数来,每一个蒙古家庭的壮丁都有死在明军手中。

这就好像是如果抗日战争之后,我国占领日本,于是政府号召我们要与东瀛省亲善如一。

纵然知道政府用意也是为了长治久安,但是怎么可能?

南京的血还没有干?

如今也是如此。

蒙古人作为失败者,他们心中虽然有所警惕,但是不敢说什么的。但是这多年漠南地区的形势案件,就有很多,就是汉人杀蒙古人,为的就是报仇。

蒙古人与汉人之间,虽然在经济利益上政治立场之上都在靠近,但是彼此民意之上却隔着一道深渊。

这种信任是很薄弱的。

如果朱祁镇将这些蒙古贵族给杀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可想而知。

所以,以五皇子封国的办法,将大批蒙古贵族,已经一批与汉人仇恨比较大的蒙古百姓迁徙到西域,也是一个解决办法。

所以,这是真的。

只是不全是真的。

首先这其中包含了朱祁镇对西域的处置办法。

虽然不想承认。

但是不得不承认。

从唐中叶失西域之后,到现在好几百年之间,汉人的军队都没有踏入西域。

而今的西域已经与汉唐之间的情形大为不同。

已经不是汉人的西域了。

甚至大明在西域根本是没有任何根基的。

西域的经营要从头开始。

在西域列州设县,很抱歉是不可以的也不合适的。朱祁镇觉得最好的办法,是用汉唐之旧制,设了西域都护府,或者安西都护府这样的机构。

不。甚至这样的机构都未必合适了。

西域大部分百姓都已经不说汉语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最好的办法是用一个人去用去做个大扫除。

石亨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石亨发起狠了,不要看郭登在谅山之战中,斩首三十万,石亨也有这个狠劲了。甚至比郭登还不将人命当一回事。

郭登还会想什么因果报复,什么三代为将,兵家不详之类的箴言。

但是石亨决计不会多想的。

他只会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至于将来石亨会不会割据西域自立,朱祁镇不觉得可能。首先石亨的年纪。

石亨虽然比杨洪年纪小,但也不年轻了。满打满算还能活上多少年?即便将来老了之后还活着,但是还能如而今能打吧。

石亨反不反,其实不看石亨,看石家二代,而是石家二代之中,最有能力的石彪就都没有反意,也没有能力造反。

石彪虽然在打仗也很猛,也能很勇,但是比起石亨,却少了一种灵性,一种打巧仗的本事。

不要看石亨莽起来,简直不要命,但是玩起兵家虚虚实实之道,也不让旁人。

石彪的能力尚且人出,石亨将来又将基业让给谁啊?

石亨心思自然没有这么长远。等他老了,他自然会想的。

但是朱祁镇却能看得出来,这也是朱祁镇放石亨一马的原因,如果石彪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结果如何,就要另外算了。

另外一个不可能,就是西域的经济。

朱祁镇算过,如果单单算经济仗的话,打西域决计是一个不划算的事情,开拓西域稳定西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最少有一两千万两的逐年投入。将来还会从西北调拨粮食,支援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很现实的问题是,而今的西北已经不是汉唐的西北,大明的西北有粮食吗?

而今是有一点的,毕竟于谦多年经营,胼手胝足,经营打造了西北的水利系统。打造了大西北的屯田。

但是自从宋夏百年战争之后,西北的生态损害,几乎是不可逆的,即便于谦如此努力,所能恢复的也不过当年十之二三。

所以,西北本身粮食都不的够,自给自足尚且有些困难,更不要是支援西北,粮道的拉长,更是让经营西域的成本提高不知道多少。

但是得到西北的利益?

如果要在西域收农业税,就不要提了,那一点粮食运输到北京,还不够路费。汉唐之际经营西域,主要有丝绸之路。

而今的丝绸之路虽然还在,但是规模与当初却是大大不足的。

因为有中间商赚差价。

大航海的起因之一,不就是东方的商道不通吗?

而且陆路的消耗几倍于海路,而海路的运输量又几倍于陆路,在大航海时代方兴未艾的时候,西域丝绸之路,还能保持一定的规模。

将来航海大发展,西域丝绸之路的价值只会更低了。

而今的丝绸之路,或许是西域财政的有力支撑,但也仅仅而已,与当初富裕了西域三十六国的贸易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这样的情况之下,西域是离不开中原的支撑。想占据西域自立,真是想多了。

这是同样的原因,让朱祁镇打消了在西北开拓的想法,所以他干脆将石亨流放在西域,如此一来石亨也安分。二来,他准备修通往西域的驰道,等十几年后。这一条驰道修通之后,石亨也老了。到时候再换石亨,有的是办法。

另外,五皇子的封国自然不可能以整个西域为封国,无非是天山北麓一处,具体的情况等十几年之后,再说不迟。

反正五皇子还小,而今更多是一个名头,用来挂着石亨而已。当然了顺便用这个名义,让蒙古人在这一次西征之中出人出力,毕竟他们也恢复了一些元气了。

不用白不用。

朱祁镇的蒙古西征兼减丁计划,可以一直惦记着的。

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九十六章 镇守云贵方略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兰忽失温之战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四十六章 海关银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八十章 西宁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计划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应手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传来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