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战

第一百五十八章金牌止战

西域地理形势,可以用三山夹两盆来形容。阿尔泰山,也就是金山。天山,昆仑山,两个盆地就是准格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

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称谓北疆与南疆。

两支大军都各自的任务,一个扫荡北疆,一个掌控南疆。

在出发之前,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两个任务都不是太容易完成的。

所以各自划分彼此的战场区域,又两个主将,也是理所应当。

就好像是北宋五路攻夏一般,当时的情报消息传递速度,做到彼此配合是很难的,还不如各自为战,说不定会好一点。

但是北宋硬要会师兴庆府,结果凄惨之极。

即便两军真到了会师的时候,那说明仗也打得差不多了。

朱祁镇给方瑾的嘱咐很明显,朱祁镇圈定的战场,只有西域,不包括中亚地区,只要站定南北疆之后,之后就不是打仗的事情了。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先前所想的种种阻碍,都是没有的,才有这番两军会师的结果了。

方瑾想要委婉的说服石亨的意图,被石亨断然否决了,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岂能仅仅想着我自己荣辱?”

“有如此机会,岂能放过?”

一瞬间方瑾都要以为石亨是一个正人君子了。

却不知道石亨之所以这样,一来是这仗他还没有打过瘾。二来,他其实也知道自己未来要很长一段时间驻守西域,与阿次帖木儿交手,既然如此趁着大军都在的时候,先灭了阿次帖木儿,岂不是更好一点。

最后,就是石亨心中他自己都不太明了的想法,他想距离北京越远越好,不知道是不是怕了皇帝。

方瑾没有办法了,只能说道:“国公,不要自误,陛下之前有密旨,只要求我们打下南北疆没有让我们翻过葱岭。”

石亨说道:“密旨,且不说密旨是真是假,即便是真的,那也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威远侯,你是南路军的,我北路军的事情,就不劳你多费心了。”

石亨居然拂袖而去。

方瑾不得已,只能派人快马加鞭去北京请旨不提。

石亨在亦力把里修整数日带领五万骑兵继续西进,这也是后勤物资能够支撑的极限了,甚至是在北疆刮了一层地皮的结果。

不过,石亨打的也是真犀利,连破数个部落,十几天之后,就出了后世新疆的版图,兵临安延集。

此刻阿次帖木儿也不能退缩了。

安延集已经距离察合台汗国的首都不远了,中间也无险可守,更不要说,阿次帖木儿将瓦刺本部很多人都安置在这里。

毕竟安延集一带,可以说是水草丰盛,是一片极好的草场,足够瓦刺本部休养生息。

更不要说,还有军心士气的原因。

之前是来不及返回,而今伯颜帖木儿这样的元老重臣战死,敌人从东边打过来了。如果还逃避,也无处可逃了。

但是阿次帖木儿也知道明军的实力,更知道各地部落心怀异志。他索性尽起大军,达到三十万骑之多,几乎压榨干净了各部潜力。

避免他们在后方捣乱。

阿次帖木儿带着瓦刺主力骑兵,在安延集与明军对峙,虽然石亨厉害,但是在这个位置上,却也是有力使不上来。

他出发的十万骑兵,近乎一半都看管后勤线,这还是方瑾在后面帮了他一把,否则他能带到前线的不过三万骑上下。

不过即便是三万骑,石亨也敢与瓦刺大军碰一碰。

只是阿次帖木儿似乎打起了坚壁对峙的主意。摆起驼城,驱赶数以万计的骆驼,让他们背了木箱,让后绑着在一起蹲下来,就好像是一座座城池,如果明军冲击,就让瓦刺的步卒用火枪抵挡第一波,然后瓦刺骑兵再度出击。

大明与瓦刺的战斗,从宣大开始,一路转变战场,从海西而辽东,辽东而漠南,漠南而漠北,漠北而西域,西域而中亚。双方战术也换了好几层,而今明军骑兵纵横来去,反而是瓦刺人开始研究以步克骑的技巧。实在令人有些无语。

石亨面对阿次帖木儿的阵势一时间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对峙下去。

但是阿次帖木儿将那些附从骑兵全部放了出去,不做什么。就是向挺进劫石亨的粮道。

石亨口中所说什么因粮就地。

但是因粮就地哪里那么容易?

而中亚对大明来说是相当之陌生的,就是锦衣卫也很少踏足此间,所以石亨几乎两眼一摸黑。

根本找不到什么地方有粮食。

就在石亨犹豫的时候,却听说南路军有两万骑兵来援。

石亨大为高兴,却发现了一个不该在这里的人,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吴瑾。

吴瑾虽然是蒙古人,但是在一系列大战之中,用自己乃至家族不知道多少人性命证明了他们吴家对大明的忠诚。

而今的吴瑾很低调,因为他的位置很关键,他们大明改制后的三军,左军,右军,中军之一,中军主将。

前文说过,左右两军是野战军,如果出外征战,自然要抽调这里的军队,而中军却是掌控北京城,乃至掌控皇宫的军队。

当然了,朱祁镇不会将自己想性命系于一人之手,皇宫有锦衣卫还有各种京卫负责,外围有城防军,中军内部分了好几块,即便吴瑾这个中军主将也不能完全控制。

但是即便如此,吴瑾能坐到这个敏感之极的位置上,也说明了朱祁镇对他的信任,要知道之前掌控这一切的是老太监刘永诚。

只是可惜,这个当初太宗皇帝亲卫出身的老将,已经老的不成样子了。朱祁镇自然免了他的差事,让他侄子刘聚好好奉养,颐养天年。

而刘聚在南征之中得到重用,成为方面之将,未必没有刘永诚的余荫。

还不等石亨说话,吴瑾已经拿出一面雕龙金牌,说道:“陛下有令,让你立即退兵。怎么你有异议吗?”

如果拿这个令牌来的人是别人,石亨未必放在眼里,但是来的是吴瑾,却是知道其中轻重的,在他看来这一场战事虽然艰难,未必没有得胜的希望,但是而今却只能放弃了。

石亨说道:“臣遵旨。”

吴瑾也松了一口气。

他也不愿意做斩将夺旗的事情来。但是他也明白皇帝的意思,中亚这里距离大明太远了。即便打赢了瓦刺,就能占领这里吗?答案是不能。

朱祁镇从来是注重实惠,而轻视虚名的。

有利益的战事才打,不管这个利益是土地还是别的什么,但是徒劳无功,仅仅得到虚名的战事,朱祁镇从来不会打的。

至于他们退兵,瓦刺会不会追击。在吴瑾看来,大体是不会的。

从战斗力来说,而今是瓦刺骑兵比不过明军骑兵,他们不会想来与大明打一场骑兵会战,同时,因为后勤的原因,越往东,大明的实力越强,瓦刺决计不敢轻易东进。

当然了,朱祁镇为了双保险,给了吴瑾一个特权,他可以与瓦刺谈册封的事情了。

是的,当朱祁镇知道瓦刺逃到中亚之后,在心底之中就放弃了对瓦刺追杀,虽然号称要追杀到天涯海角。

但是越往西打,越是赔本买卖,而今大明需要经营西域的时间。很可能要几十年。所以对西北这个邻居的想法,也就要变一变了。

当然了,大明是决计不会议和,有的只是大明重新册封阿次帖木儿。允许阿次帖木儿朝贡。

即便如此,要谈判成功,也是很长时间的事情了。

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图的法会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六十七章 风雨将至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四十六章 海关银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九十六章 镇守云贵方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六十八章 铁路伏笔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七十章 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