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

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

于谦对朱祁镇变法思路,其实一直是有些担心的,不过眼前的事情,却要变一变了,这就是驰道这个体系与大明原来驿站递运体系两者之间,并不协调所致。

于谦存了这个心思,每到一个驿站,都坚持付钱。虽然于谦的待遇,让他不用出一分钱的。

虽然于谦致仕了。

但是朱祁镇给于谦的待遇一点也不差,首先是爵位,封安国公,虽然这个国公,更多是一个虚衔,并没有多少赐地,但是该有俸禄还是有的。并有太师的散官,两者之间的俸禄相加,每年大概有千石上下。

按照而今的米价,于谦每年的俸禄大概有四百两白银上下。

看起来不算多,但是对比京营战兵一年俸禄不过十二两上下,就知道于谦的俸禄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一笔很大的钱了。

于谦大部分钱财,都是回报杭州宗族,还有一部分资助书院,等等。

于谦并非没有钱,只是他习惯了简朴的生活。

于谦也是赐驿还乡,自然有资格使用驿站,但是他看到一路上情形,哪里忍心用这些民脂民膏?

不过,到了保定之后,于谦就不走驰道了,而是一路沿着大清河向东,不是却看别的,就是去看三角淀。

无他。

三湖五河工程,乃是于谦一辈子最深刻的印象,也是他一直挂在心上的事情。

更不要说,于谦年老体衰,这一次,大概只能梦里能来一观了。他不能将所有的工程都看一遍,但是最最重要的三角淀,还是要看一看的。

而今,正是枯水期。

河道之中有大片的滩涂。

只有河道之中,有一线流水潺潺而流,显示着单薄之极,与两岸坚固的河堤,形成鲜明的对比,似乎做了无用之功。

但是于谦却知道,每到夏秋之际,大清河的汛期有多么的迅猛。

于谦让老妻带这仆役在客栈休息,他带着于康,父子两个人,沿着堤坝行走,于谦驻着拐杖,还时不时的用力敲击,听一听声音。

来判断堤坝的情况如何?

当然了,这种判断其实很不靠谱,于谦能凭借的是自己的经验而已。如果于谦还是官员,来这里视察,自然要用各种手段。

但是而今他已经致仕却只能如此了。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三角淀这里。

却见一片汪洋,浩浩荡荡,虽然因为天气,湖面之上大片片莲花都枯萎了,但还有残荷形成各种各样的摸样。给人一种萧索之中,蕴含着生机。

于康跟随于谦在西北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湖泊,忍不住说道:“父亲这个湖是您挖出来的,真的好大啊?”

于谦叹息一声,说道:“千万两白银,得有此湖,岂能不大?”

于谦驻着拐杖,一步步的向一处庙宇走去。

远远的看见庙宇,似乎香火很是旺盛,规模也不小,就在三角淀旁的一座土山之上。远远看过去,有数重院落。

于谦远远看过去,说道:“变化真大啊?”

这个庙宇是于谦所建的。

当初三角淀修缮好了之后,百姓自发的向为于谦修生祠。于谦吓了一跳,竭力劝住之后,才将这个生祠改成了龙王庙。

而这个土山,正是从湖里挖出来的土堆积起来的。只是当时这个龙王庙,只有一间房间,还有一个龙王塑像,而后有一个瘸腿老军守着而已。

只是而今却有数重院落,让于谦一时间不敢认了。

于谦在于康的搀扶之下,登上这个不高的土山。

于谦跟随着陆陆续续的人流进入了庙中。

于谦河北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一代人的时间,这些人都不认识这个老人。

于谦忽然看见一个石碑,上面刻着一首诗:“峥嵘头角信非雄?变化飞腾顷刻间,等闲吸尽四海水,化作甘霖拯乾坤。”

于谦手指在字迹刻痕之上,慢慢的移动,这是他当初为这个龙王祠写的诗。多年过去,他似乎都忘记了,他曾经写过这一首诗了。

“大人?”一个颤抖的声音在于谦身后传过来,于谦转过身来,看到一个白发老头,一时间认不出来?

于谦说道:“你是?”

这白发老头说道:“大人不认识我,我乃本地里正,当年大人修建龙王庙,还是我领头扛得大梁。大人来了,怎么不说一声?我等好去迎接?”

于谦说道:“如今我已经辞官归乡,就不用惊动地方了。”

这个白发老头说道:“这怎么能行,如果让人知道大人来过,我们却没有招待,非被撮脊梁骨不可。”

这个白发老头似乎很有威望,一声令下,自然有人过来,一时间不知道多少老头子过来了,很多是当年于谦的旧人。

于谦当初在河北从来是轻车简从,来去匆匆,与百姓直接交谈,毫无忌讳,这才能深入了解河北地势。正因为在这种深入了解之下,才能规划好河道路线。

最后完成了这个大工程。

所以百姓之中认得于谦的人有不少。

只是于谦更多觉得眼熟,很多人都不认识。

消息传来,十里八乡的百姓都过来,各自拿酒肉,就在龙王庙之中,摆下筵席。一时间,于谦居然拖不开身来。

这就是于谦在河北之地的威望,即便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这股威望依然凝聚不散,很多后生没有见过于谦,但是听父祖讲过,而今都来给于谦磕头,即便是拦也拦不住。

可见当初杨溥捧杀于谦,让于谦不能入京,或许有政治算计在里面,但是对于谦在河北的威望,却是一点也没有说错。

于谦无法,只能留下来吃酒了。

于谦感慨道:“这龙王庙变化太大了?我都不认识了。”

白发老头笑道:“大人走后,河北因为水利之故,年年即便不是风调雨顺,但也有水浇地,有收成。”

“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我就与附近的几个庄子领头了商议了一下,觉得这是托了龙王的福气,就各自出人手,修了修这个庙,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将龟丞相,还有各个龙子,龙女都给供奉上。”

于谦轻轻一笑,只觉得有些好笑。

但是老百姓就是这样,很多庙宇里面乱七八糟的神邸供奉在一起。而今百姓觉得龙王有功,恨不得将龙王一大家子都供奉上去。

什么龙母殿,龙子殿,龙女殿,可不就变成一大堆建筑群了。

不过,这个庙也是于谦修的,在当地官府报备了,也算不得淫祀。于谦虽然也觉得道理不通,但也没有多说的意思?

“说起来,应该供奉大人才是。”旁边的一个老头说道。

此言一出,居然有不少人的符合。

于谦微微皱眉,还不等说话,旁边的白发老者连忙说道:“胡说什么的?活人不能供奉的,否则与人有害。不懂就不要乱说话。”

这才将这一片混乱给压了下来。

于谦心中叹息一声,心中暗道:“这里不能久留了。”

他固然喜欢这种淳朴的气氛,但是却也知道,这里待得时间长了,会授人以柄,于谦已经退下来了,自然不怕,但是对于这些百姓来说,随便一个七品小官,就能整治他们生不如死。

于谦与这些乡老一起饮酒不提,第二天一早,天还没有亮,于谦就与于康离开了这里,乘船顺着运河南下,离开了这一片他奋斗过数年,留下无数回忆的土地。

只是他并不知道。等他百年之后,河北大地之上一片于公祠,其中最大的就是龙王庙,于谦的塑像在上,龙王在下。也算是一出奇景。

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辅的落幕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三十四章 仓禀足而识礼仪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十五章 徐有贞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十六章 海漕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七章 定国公的野望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一百三十二章 庆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十六章 经筵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变化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十六章 经筵第十五章 香港第五十五章 送别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二十章 真相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制度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战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五十三章 处置曹吉祥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四十四章 孔弘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