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

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

郭登的语气之中的轻蔑之意,显而易见。

日本的国力与安南相比,都要差上不少,不过,不管怎么说,日本也不是一个小国,如果真要是日本上下拧成一根绳,与大明过几个回合,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日本最重要的问题是,内部的不统一。

日本比起大明本来就小,而今又四分五裂,更不要说,日本在大海之上,偏偏水师比大明差了不知道多少。

这种实力对比之下。

想要拿下日本,要比灭安南容易不知道多少倍。

当然了,打赢之后,如果想占据日本,却也不是太容易安堵下来的,就好像是安南一样,安南灭过也五六年了。

但是交趾一省,依然有十万大军驻扎,还有数万京营精锐。以及占城,老挝等国兵马为附从。就是为了震慑安南人。

如果大明想要将日本列省,兵力最少要多一倍。

但是单单要以上这三个条件,就容易多了。

当然了,如果大明真正想帮足利家族,只需派不足万人精锐就足以帮足利义政抵定胜局。毕竟而今足利义政一方,与他弟弟足利义视,双方可以动用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超过十万,有大明万余精锐,在关键时刻,就可以想那一方获胜,就可以让那一方获胜。

朱祁镇既然对日本有所图谋,就掌握日本的主动权,这才是郭登要增兵的原因。

朱祁镇说道:“既然如此,此事就令枢密院准备吧,只是可令谁为将?”

郭登沉吟片刻说道:“可以令南洋水师总兵官王英为帅,总领水陆之师,此次去日本,关键都在海路上,王英老将比较妥当。”

郭登之所以,推荐王英,一方面是就是因为王英在水师之中的影响力,可以说大明水师是王英一手一脚打造出来的,王英的资历很老,而且有自己的山头。

水师与陆军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是太亲密的。

如果想要两方亲密合作,自然要找一个能压得住的人。王英就是其中一个。

另外一个原因却是大明战略转向的问题了。

随着南北洋水师的建立,再加上朱祁镇提出的对南洋移民攻略,眼见今后大明的重心不在北,而在南。

在南洋打仗,是少不了水师的。

如此一来,王英掌控的水师就非常重要了。

这里以杨洪郭登为首的正统勋贵们,就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他们的子弟,骑将,步将,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不少,但是能纵横海上的人才,却没有多少。

这就很尴尬了。

难不成今后打仗的果子都让王英为首的这个小山头给吃了。

王英战功一高,将来中枢之中,自然少不了他一个位置。

如此一来,郭登的那些旧部们位置在什么地方?

大明军队之中虽然有很多派系,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以战功为一切说话的底气。

郭登想解决王英已经很长时间了。

当然了,郭登想解决王英,并不是想要杀了王英,不管怎么说,王英也是大明堂堂伯爵,航海伯,军中一个小山头,怎么说杀就杀?

郭登对要王英的命,没有兴趣,但是对摧毁水师这个小山头很有兴趣,别的不说,最少王英不能在水师之中一家独大。

这是郭登一直以来的想法。

这一次征日本,这一战并不是太难打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只要王英不搞出什么幺蛾子,就不可能打败。

这一战功成之后,王英封侯爵,调入中枢,列为枢密院,也就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南北洋水师的军官就要遇见一次人事上的大调整。

之前不受待见的,以为是辅兵一般的水师,就会成为未来军中内部争夺的香饽饽。

在别的方面,朱祁镇或许有些迟钝,但是在政治上这种人事斗争,朱祁镇早就敏感的不能再敏感了。

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想通是怎么回事了?

要知道王英打仗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战绩,还有过白藤江之败的黑历史,真要比战绩,即便是后起之秀,镇守西藏的范广,打起仗来都比王英利落。

所以选王英,定然不是军事上的缘故,自然是其他缘故。

至于是什么原因,朱祁镇自然也是知道的。

不过,他沉吟片刻,就说道:“好,那就传令给他,让他立即赴京吧。到时候朕与卿,还有枢密院,三军共同商议此事。”

处于权力制衡的角度出发,下面任何一个小山头太过坚固,都不是朱祁镇所想看见的。

说实话,朱祁镇其实并不怕,那种方方面面都有人,中枢有人列为朝堂之上,地方各部队之中,也有自己的人。

比如而今杨家与郭家。

盖因这样的势力,其实已经将他们与大明王朝绑在一起了,一荣具荣,一损具损,除非皇帝做的太过分了,谁会造反了。

但是势力不大,在中枢没有发言权,但是在下面盘踞在一处,力量集中,反而让人担心。

因为有割据造反的可能。

如此对王英,其实也是好事。

王英而今也五六十岁了。一直在海上漂泊,也很是辛苦。

今后到京师列为中枢,影响力大增。从此王家也比当初上了一个台阶。不过唯一可惜的是,王英失去了一个进封国公的机会。

毕竟大明如果启动南洋攻略,很可能再出一个或者两个国公。

当然了,郭登想将正统勋贵的实力渗透进水师之中。朱祁镇虽然不反对,但是他的着重点,却是水师的势力在中枢有一席之地。

这才是符合今后大明对水师越来越重要的趋势。

毕竟很多时候,在中枢没有发声的人,朝廷在决策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忽略掉某些地方部门的利益。

这也是很正常的。

至于将来郭登与王英之间的暗流涌动,朱祁镇就不在意了。不过,朱祁镇估计,北人到南方未必有适应。

当然了,军方虽然开始准备了。

但是先礼后兵的套路也不能少。

这一次,朱祁镇让怀恩从宫中选一个太监。

当然了,在太宗年间,大明派太监出使各国也是常有的事情,比如郑和,比如亦失哈,等等的。

朱祁镇所选择也不算出格。

更因为朱祁镇,文官命比较贵重,死一个不大好收场。而且一旦有流言蜚语传出去,败坏朱祁镇的高大形象就不好了。

但是太监就不一样了。

皇帝家奴而已。

皇帝要他死,他还敢不死吗?

所以朱祁镇召见这个太监的时候,干脆挑那一种外面有家人的,直接令怀恩去做坏人,让他乖乖的死在日本,开动自己的脑筋为大明寻找一个借口。

他为国而死,朝廷会追封,并让他的家人,从此改换门庭,成为官宦人家。

虽然有些残酷的,但是很多底层的太监都会愿意的。

无他,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进宫当太监。真正当太监的家里没有一个家境好的。而且在宫中就有好日子过了?

却也是未必。

宫中真正混出头的太监,也是很少一部分。

大部分太监都在底层沉沦。

而且这些年,朱祁镇有意抑制太监,出头的太监就更少了。

如此安排好之后,朱祁镇就将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了。毕竟从出使到回来,也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

朱祁镇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关注这一件事情。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的。首先要处理的就是他几个儿子,已经到了要封国的时候,不仅仅是朱祁镇要推行的国策,这一件事情已经有很多人催促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六十六章 突击兀良哈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五十九章 松潘旧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四十五章 首胜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三章 灾年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后继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二百章 马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五十四章 于谦的身体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一百二十六章 宁化黄氏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四十五章 首胜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