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

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

钱夫人说道:“女儿,其实事情也没有这么严重,我家求的不过一分富贵而已,朝政上的事情可一点都不沾,想来陛下也不会如此绝情的。”

钱皇后思来想去,说道:“好,我试试。”

显然他们两个妇道人家,根本不知道经济与政治之间的互动,仅仅觉得这仅仅是一个份产业。

要知道每年给钱家十万两分红,最少要有百万两产业的所引起的产业链锁反应只会更多。

朱祁镇岂能不重视。

钱皇后将外面的侍女叫过来问道:“陛下在什么地方?”

作为皇后,钱氏对整个皇宫掌控能力是相当厉害的,故而皇帝的行踪,几乎随时都在钱皇后掌控之中。

“回皇后娘娘,陛下在武英殿议事。”

钱皇后对钱夫人说道:“这一件事情,我记在心上了,你先回去等消息吧,等陛下回后宫,我就说给他听。至于成与不成,就看天意了。”

而这个时候,朱祁镇正在武英殿之中商议对日作战之事。

“啪”朱祁镇将一分折子砸在桌子上面,说道:“区区小国逆臣,胆敢如此,孰可忍,孰不可忍?”

“臣等有罪。”以刘定之为首的大臣纷纷请罪。

毕竟朝廷派往日本的使臣,不管是太监还是士大夫,都代表皇帝的脸面,硬生生被日本人打脸了。乃是对朱祁镇的侮辱。

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些左膀右臂的辅弼大臣自然是有罪的。

朱祁镇说道:“此事与众卿无关,只是这一件事情该怎么办,今日却要商议出一个章程来。”

刘定之叹息一声,出列说道:“臣以为让出兵助日本国主平逆。”

刘定之此言一出,下面的大臣纷纷说道:“臣等附议。”

刘定之很清楚,这是皇帝的意图所在。

至于死在日本那个太监,里面到底有没有什么猫腻。刘定之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却知道的。

那就是皇帝的心意。

使臣死在日本的消息,民间渠道比官方渠道来的都快,几乎朝廷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各个报纸都已经传开了。

随意掀起一波汹涌的民意。

给内阁带来很大的压力。

而朱祁镇迟迟不对这一件事情做出批示,美其名曰是等日本方面的结果,但是实际上是等这一件事情发酵。

如此一来内阁已经没有办法控制局面了。

所以,在这一次会议之前,会议的内容就已经确定了。而今不过是走一个过程而已。

刘定之即便反对也没有用处,自然没有与皇帝打对台的想法。

朱祁镇对朝廷的控制,更加娴熟。轻轻松松的就能让内阁会议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随即郭登提议令王英挂征东将军印总领海西北洋水师两路人马,出征日本。

朱祁镇又问了一下内阁的意见。

内阁之中也没有什么意见。

其实这已经是惯例了。

一场大战打不多,打多少内阁会议决定,真正决定要打的时候,却是郭登与枢密院的任务了。

内阁大臣们也很少插手。

一来隔行如隔山,一旦出了错误,也是要负责任的。二来,就是勋贵他们也不希望插手。

朱祁镇问道:“王英而在哪里?”

郭登说道:“正要京师。”

刘定之虽然不说话,但是更加明白,这是早有预谋的,否则在广东的王英,怎么会这么容易就到了北京。

朱祁镇说道:“等一会儿令他觐见。”

“是。”怀恩在一边答应道。

之后就是一些正常的军务调动,不久之前,襄王终于离开了人间,襄王世子继位,朱祁镇下令册封之余,也要对云南方向的军队做出一些调整。

毕竟,襄王在麓川二十多年,真正将麓川之一块土地打上了中国的痕迹。南疆各地土司对襄王也都是很认同的。

襄王世子能不能如襄王一样,将襄王在麓川的的基业保留下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已经各地军事情报,人员更替。

其实即便不打仗,军方正常的事务也是不少的,而且内阁与枢密院之间也是彼此制衡的,很多事情枢密院不能单独完成的。

一般都在枢密院与兵部之间扯皮。

但是如果双方解决不了,就只能上升到内阁会议了。

或者内阁扩大会议,将枢密院几个勋臣也叫过来,大家一起来处置。

这样的会议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几次。

等大半个时辰结束之中,各自散去之后。朱祁镇又在武英殿之中召见了王英。

朱祁镇直接问道:“日本之战可有把握?”

王英说道:“请陛下放心,臣以为准备好了,有完全的把握。”

王英已经提前一个月进京。这一段时间都在研究日本情况,而在调动军队,南洋水师一部分精兵强将已经从南方而来。

京营精锐数个营头,已经在准备还海西省驻军换防了。

可以说,在所有人都没有发现的时候,大明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始运作了。

只是日本这一场战事的规模太小,小的,根本不用大明这个战争武器满负荷运转。只需稍稍调拨一二,就有足够的兵力征日了。

特别是日本的状况比之前更严重了。

细川胜元这个老臣,其实做事要比足利义政有分寸的多了。而今的局面完全是足利义政自己的言行反复搞出来的,他先立了自己弟弟为储,又让细川胜元担任弟弟的老师,将细川家族与足利义政弟弟绑在一起了。而后又因为有了自己的儿子,足利义尚,想要改易储位。

其实未必没有改易的可能,这就要看足利义政的为政技巧了。

只是足利义政做的粗暴之极,逼得细川胜元骑虎难下。

但是细川胜元老奸巨猾,他始终没有将事情做绝,还有一丝将事情和平解决的可能。但是真正破灭他这想法的不是别的。

乃是大明使臣之死。

对于大明使臣之死,决计是日本历史上一大悬案。

细川胜元竭力说明这人不是他杀的,而且派人去北京请罪。没有保护好使臣。决计不承认这个罪行。

只是大明对日本只承认一个日本国王,那就是足利义政,细川胜元的使臣,根本没有见到大明官方人物的可能。

更不要说细川胜元知道大明要出兵的消息,顿时绝望了。

他不是绝望于细川家族的命运,而是绝望于足利幕府的灭亡已经注定了。

他反而放弃了所有幻想,回到自己的封地拥立足利义政的弟弟足利义教为将军,主动向京都发起了进攻。

似乎要在明军进入日本之前,敲定胜局。

足利义政也带领自己一方的兵马与细川胜元战斗,只是足利义政如何是细川胜元的对手,自然是节节败退。

逃亡了日本关东地区。

但是足利义政毕竟有正统名分,即便败仗之后,又有能力东山再起。

而今日本双方已经打出真火了。

这样的情况之下,明军出击,不过是收拾残局而已。根本不可能遇见什么强力抵抗,毕竟细川胜元数万联军真正的敌人乃是足利义政的军队。

数万明军足够决定这一场战斗的胜利。

这一场政变,在日本历史上被成为应仁之乱,乃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开始。只是这一次战斗,因为有明军的参加了,变得并不一样。

不过,细川胜元估计并不错,不管是历史的应仁之乱,还是而今的应仁之乱,都是足利家族灭亡的开始。

无非一个只是亡了足利幕府,另外一个要亡的日本国。

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辅的落幕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七章 定国公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二十章 出京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朱祁镇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边的准备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二章 大武学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二百四十八章 报仇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战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六十六章 突击兀良哈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一百零一章 细川胜元,死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八十五章 蒋贵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八十章 寇深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圆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