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增援右屯

周正的松山城动用了数万人,投入了不知道多少钱粮,还是在松山堡的基础上修建,依旧用了四个多月才修建一点模样出来。

祖大寿的右屯在大凌河以北,没有多少锦州的就近支援,人手,材料都远远不足,不可能建成锦州那样的大城。

所以,右屯不可守。

周正是最先得到的消息,一面四处通信,传递消息,并且获取他们的态度,一面召集众人开始商讨。

曹变蛟道:“大人,最好的计划,就是退回来,固守锦州,建虏屡次在锦州折戟,不会硬碰,只会撤兵。”

众人听着也都是这样想法,右屯不能守,也无法救援,除了撤回来,别无他法。

楚金道:“大人,依照建虏的速度,最迟八月就会到右屯,时间不算短,却也不长,督师与巡抚必须要尽快做出决定。”

辽东这个地方,权力交错,最是复杂。孙承宗虽然是蓟辽督师,却也要倚重辽东巡抚,如果邱禾嘉不配合,孙承宗如失一臂。

上官烈接话茬,道:“大人,有这么长时间,我们能不能伏击建虏?”

孟贺州看了他一眼,摇头道:“越过大凌河,建虏的侦骑一马平川能看到所有角落,何况,辽东情况复杂,一些人,怕是已经投靠了建虏。”

周正身边的人一直比较避讳一点,就是知道周正厌恶那些投靠建虏的人,所以从来不提。

上官烈是从天津卫来送物资的,而后就一直留在军中。这位虽然二十岁,但想法天马行空,完全凭臆测,说话,做事极其冲动,好在没有惹出什么乱子,加上是周正的小舅子,众人也卖几分面子,没有苛责过。

周正看着身前的地图,沉吟好一阵子,道:“督师那边有什么消息?”

孟贺州道:“督师应该会从蓟镇赶回来,到宁远坐镇,最多两天时间就会有命令下来。”

周正看着地图,道:“现在要等督师的决定,我们继续做我们的预案,如果右屯退回锦州或者我们这里,建虏再越过大凌河进逼,我们要做好足够的应对之策。”

“是!”众人齐齐围过来,开始推演其中的种种可能以及应变对策。

……

果然,不过两天,孙承宗还在赶往宁远的路上,命令就传遍辽东各地,全部处于备战状态。

而给周正的命令,则令松山城的所有人吓了一大跳。

上官烈听着命令,神情大变,不可思议的道:“督师这是要干什么?要我们去送死吗?”

孙承宗的命令,并不是要祖大寿撤回大凌河以南,而是固守。同时,命周正率一万五千人进驻右屯,与祖大寿一起守城!

孟贺州,楚金,曹变蛟等人面沉如水,眉头紧拧。

右屯是不可守的,城矮墙薄,又与锦州隔着大凌河,是一座小城,孤城,一旦建虏来了,不用进攻,只要围着,城内粮食耗尽,要么死战要么就是……投降。

对于他们来说,毫无疑问就是死战,而死战,就等于白白送死!

众人沉着脸,心怀紧张,忐忑,议论一阵又看向周正。

周正听出了他们的一些想法,坐在主位之上,沉色道:“既然是督师的命令,我们别无选择!即刻起,挑选一万五千人,两兄弟在的,弟留,父子在的,父留,不愿去的,不强迫,即刻起,准备!还有,注意保密,要做的不动声色!”

众人听着周正铿锵话语,神色微震,齐齐抬手,道:“遵命!”

刚刚建好的松山城,再次动员起来。

周正站在箭楼上,遥望着大凌河以北,神色沉着,目中却有深深的忧虑之色。

他能理解孙承宗的想法,如果明朝真的从右屯退回来,那是战略上的失败,从此以后,明朝就再无北进一步的机会,明朝与建虏的战争,彻底落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再无转圜。

大明军队只有立足右屯,才能北望,失去右屯,大明就永远的失去辽东,并且建虏会不断坐大,总有一天,会鲸吞辽东,进逼山海关,坐看大明风云变幻!

那种后果,孙承宗未必敢想。

但周正心知肚明,历史上的建虏,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蚕食辽东,以至于窃夺神器,入主中原!

孙承宗不肯,不愿放弃辽东,是出于他的高瞻远瞩,比别人看得远。周正却比他看得更远,倒不是战略高度,纯粹先知先觉。

就是因为先知先觉,周正必须要保住右屯,让大明在大凌河以北站住脚跟,将建虏的獠牙打回去,要让建虏明白,大明不可欺,不该有的妄念,就该早早的死灭!

上官清站在他身旁,轻声道:“一定要去吗?”

上官清跟随周正南征北战日子不短了,自然看得出右屯的危险,这一去,比在京城那一战还危险百倍,简直是必死之局!

周正转头看向她,表情有些僵硬,不知道是该大义凛然还是故作悲伤,好一阵子,才道:“你跟你弟留在这里,调度钱粮,准备随时支援。”

上官清已经二十四岁,退去了不少青涩,一只手握住了周正的手,声音清脆又坚定,道:“生则同眠,死则同穴。我要跟你一起去。”

周正很想说‘还没有同眠’这样的话来让上官清留下,但这话太残忍,周正嘴角抽了下,没有说出口。

就在周正内心挣扎的时候,曹变蛟急急的来了,道:“大人,邱巡抚也来信,催促我们立刻前往右屯,抢在建虏之前做好防御,固守不得有失。”

虽然众人都不喜欢邱禾嘉,这个时候却也不能置气,周正道:“传令,今夜拔师,昼伏夜出,赶赴右屯,上官烈留守,最好掩饰!”

“遵命!”曹变蛟大声应道。

辽东是一个混乱之地,周正要做的是尽可能不让建虏知道右屯有了援兵。

周正又看向上官清,见她目光坚定,一咬牙,拉起她的手,沉声道:“生则同眠,死则同穴,走!”

上官清嗯了一声,跟着周正大步下楼。

当天,松山城的士兵们进进出出,有的是运送木材,有的是垦荒,有的是拉练,一直到晚上都没有停止。

这在松山算是常事,但是没有人察觉人数的不断缺失,周正则趁夜悄悄聚拢各军,向着大凌河进发。

同时,松山城的钱粮以及从天津卫运来的,都出海,从大凌河西进,运送往大凌河。

刚刚七月初,建虏要整军,筹集粮草,从沈阳出发,赶到右屯,起码还有一个月时间。

第六百七十六章 夜话第五百六十四章 宏图一角第五十八章 强抢周记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锋临时外出,第二更放明天。第六百四十二章 静谧风波第七百五十四章 入京者众第三百五十五章 血色北城第两百五十九章 盐商的叛徒第两百七十七章 孤立无援的朱由检第三十一章 一网打尽第四百四十二章 时间到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跌宕第一百一十四章 周正回击第四十八章 陡然来的热闹第九十二章 舌战群儒第五百三十六章 争权第六百九十九章 巡视第三百二十六章 全面出击第四百一十八章 齐聚第三百九十四章 建虏围城第六百七十四章 抨击第三百九十章 首辅与大太监的表演第三百九十一章 建虏来袭第两百三十四章 东厂的大牢待遇可好?第五百零三章 捡便宜第五百五十九章 扩大临时外出,第二更放明天。第两百九十四章 杨家家主进京第三百六十九章 朝廷又能拿我怎么样第三百一十八章 瓮中捉鳖第六百二十一章 最后一战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思叵测第三百九十六章 艰难守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群起而攻第五百八十一章 添柴烧火第五百一十四章 建虏搅局第四百五十九章 情势越发急迫第三百七十章 壮志豪情第七百三十九章 灼灼第四十三章 给周正挖的大坑第五百八十章 潼关第六十二章 我宰了你第三百二十二章 训话第三百四十六章 拼杀第十四章 汉人绝不为奴第四百四十五章 内忧外患第九十九章 东林人的德性第五百零七章 水师第五百一十二章 跌宕第五百零五章 动手了第四百四十章 孙传庭狠角色第四百六十五章 全都该杀第四十章 冤家路窄第两百九十四章 杨家家主进京第六百三十一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十一章 牙行第两百九十五章 见杨家家主第五百一十六章 京城惨状第七百三十六章 投降第四百三十八章 战端又起第四百三十五章 京中乱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使建虏?第五十六章 一场乌龙第五百六十七章 爬山第三百二十五章 剿匪行动第六百一十三章 明晃晃的交易第三百章 商业帝国第四百零四章 自信第四十九章 初露峥嵘(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我宰了你第三百八十一章 强硬第六百五十六章 轰轰烈烈第四十一章 位卑权重!第一百八十一章 面圣第两百九十二章 一锅端第四十五章 大手笔订单第七百一十九章 胡言乱语第两百章 得做些事情了第七百一十九章 胡言乱语第三百九十一章 建虏来袭第七十六章 第一次家庭会议第五百七十五章 内阁党争第三百五十四章 短兵相接第四百一十九章 回门的尴尬第六百七十六章 夜话第七百二十五章 内外第五十五章 脱衣服第九十三章 一槌定音第三百零七章 履新第一百二十章 天启驾崩第两百九十九章 阉党即将成为过去第五百五十章 藩王齐入京第六百六十八章 反复第一百三十一章 下马威第五百二十七章 野心与行动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们也抓第六百九十四章 晋国公第五十章 要小心他第一百四十四章 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