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跌宕

刘六辙见周正不屑,瞥了眼身后,见无人跟上来,这才道:“二少爷,现在西北几乎都在李自成手里,朝野人心惶惶,都说要改朝换代了。”

周正背着手,越发冷笑,道:“就凭他?他或许能做成一点事情,但却绝对没有能力开国,他不具备这样的气魄与能力。”

李自成本身具有极其严重的缺点,这种缺点,导致了他无法真正的成大事,同时,这也是流寇的致命缺点。

历史上,即便没有满清入关,李自成的大顺国也不会成为第二个大明。

刘六辙自然不会不信周正的话,一副原来如此模样的点头,道:“那,二少爷,我们怎么办?”

周正停下脚步,望着京城的方向,笑着道:“京城是越来越忌惮我了,先下手为强。待会儿我写到奏本,就说身体不适,请求休养。”

刘六辙立马就接着道:“二少爷,这个我知道,这是以退为进,对不对?”

周正转头看向他,道:“这个你要是不知道,我就踢你下水。”

刘六辙嘿嘿一笑,而后又道:“那,万一朝廷借坡下驴,收了二少爷的蓟辽督师的官职,拿走兵权,怎么办?”

周正这个蓟辽督师,除非离开驻地,或者有人背叛突然拿下他,不然朝廷就只能采取一贯的套路——诱骗。

当然了,如果权臣识相,自动放弃了,那就再好不过了。

周正一笑,道:“我要看的是朝廷的态度,不是要他们同意。”

刘六辙立即会意了,道:“还是二少爷高明。”

刘六辙知道周正与首辅周延儒的关系,也隐约猜到了宫里那个人是李忠,有这两个人在,周正能在事情发生前阻止。

周正看了一会儿京城方向,转身道:“让人在运河上弄点事情,将南来的钱粮挡两个月。”

现在朝廷极度缺乏钱粮,只能从南京强行征收,解送京城,这是朝廷的救命稻草,晚两个月,李自成的麻烦就会少很多。

刘六辙想了想,道:“让那批死士去。”

周正嗯了一声,他手底下的死士已经发展到了五百人,做了很多隐蔽的事情。

周正踱着步子,道:“再给李自成一点支持。”

……

在山海关待了几天,周正又去了天津卫,除去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将天津卫彻彻底底掌握在手里,周正便顺道抵达山东。

在周正还没到济南府的时候,朝廷就收到了周正的奏本。

站在崇祯面前的,是首辅周延儒以及兵部左侍郎张缙彦。

崇祯神色枯槁,拧着眉头,浑身都透着愤怒,语气却又十分平静的道:“周征云的奏本,说是旧伤发作,疼痛难忍,无法理事,请求回京休养。”

周延儒在这道奏本到京之前已经收到消息,此刻故作沉吟的没有说话。

倒是张缙彦连忙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千万不能同意。”

崇祯枯槁的脸色,掩盖了他真正的表情,淡淡道:“怎么说?”

张缙彦立即就道:“陛下,现在天下人都希望周征云能统领西北诸军,再次剿灭闯贼,可朝廷偏偏没有调派他,他这是什么?这是在表达不满啊,要是陛下真的同意了,不止寒了周征云的心,还有西北那些巡抚,总督,总兵啊……”

崇祯眉头拧的更紧了,鼻腔里哼了声,道:“首辅,你怎么看?”

周延儒这才开口,道:“陛下,张侍郎说的有道理,但周征云手里握有辽东,天津卫,山东三地的兵权,就这么放任,臣有些不放心。”

何止周延儒不放心,随着李自成不断坐大,周正的地位不断得到凸显,尤其是他手里的兵权,三地加起来,少说也有二十万,大部分还是精锐,京畿近在咫尺,谁能放心?

崇祯脸角抽了下,刚要说话,张缙彦慌张的道:“陛下,不能动啊,若是周征云认为朝廷对他有疑,真的……将他逼反了可怎么办?”

崇祯双眼骤然爆闪着冷芒,杀机如实质。

周延儒看着,心头微惊。

大明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刻,皇帝十分的敏感,尤其对手握重兵的权臣。

周延儒近来越来越后悔再次入朝,后悔没有听周正的劝告。

不过,现在由不得他了,周延儒沉吟片刻,道:“陛下,周征云于陛下,于朝廷是有大功之人,没有罪责不能降罪,更不能让他休养。”

崇祯眉头拧起,脸角抽搐了几下,声音有些冷漠,道:“那你们说,怎么办?”

张缙彦立即就道:“陛下,赏,这个时候,要重赏!”

周延儒看了眼张缙彦,他之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个人这么会说话。

崇祯眼神闪烁一阵,轻轻点头,道:“确实应该这样。入阁,加衔,恩赏,内阁拟旨,在年前传旨。”

张缙彦又抬起手,道:“陛下,周征云不能回京,要继续镇守建虏,‘奴寇相合’这传言不能视若等闲啊。”

崇祯道:“嗯,朕也是这个意思。”

崇祯对建虏依旧抱有强大的警惕性,十年前那次兵临城下,差点亡国的危险,依旧在眼前。

如果建虏真的与闯贼勾结,再次破关而入,那就是真的亡国了。

建虏,绝对不能再次入关!

周延儒心头怪异,瞥了眼张缙彦,他怎么觉得,这个人也是周正的人,心里却知道,并不是。

崇祯的旨意在年底前,真的到了宁远。

除了各种赏赐,安抚的废话不说,周正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官职正一品,继续督师蓟辽。

周正的地位陡然攀升,在整个大明显得非常的突出。

周正身边的人自然是大喜,周正地位的提高,他们也将‘鸡犬升天’。

面对如潮水般的恭贺,周正与亲近人只说了一句:‘朝廷还没有失去理智。’

对周正的封赏,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对朝廷,尤其是西北剿匪的李邦华以及各路人马是极大的振奋,还以为朝廷终于要调周正来西北剿匪,士气大振,接连挫败李自成的进攻,不断有捷报传到朝廷。

为此,崇祯大喜过望,还特别恩赏了周延儒以及张缙彦。

朝廷还没高兴多久,过了年,也就是崇祯十三年元月,李自成公然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大封功臣,并誓言东征,推翻明廷。

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们也抓第三百零五章 浩浩荡荡第三百三十三章 海贸第三百八十六章 年前年后第一百九十五章 吊诡的金銮殿第三百三十章 左手笔右手刀第九十三章 一槌定音第两百五十二章 盐商的困境第两百一十章 一道奏本引起的风雷第五百三十六章 争权第六百一十三章 明晃晃的交易第六百二十章 紧迫第四百六十五章 全都该杀第两百五十三章 两家愁第三十九章 调任御史?第七百二十章 能吗第五百五十四章 似曾相识第五章 反转(求收藏,推荐~~)第两百六十六章 魏忠贤自尽(第一更)第六百五十四章 谈妥第四百二十五章 炮打莱州府第两百零六章 正主上门第三百六十七章 哭爹喊娘第六百零二章 不会有第五百七十二章 没有城府的小皇帝第五百一十二章 跌宕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用的棋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凡有大事必出妖孽第八十九章 我不是!第一百零一章 你要侍奉好信王第两百五十章 还笑得出来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锅粥第九十五章 报复来的快第四百二十九章 攻入城内第两百九十九章 阉党即将成为过去第八十四章 周清荔的手段第两百九十一章 动手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黄台吉要岁币第四十九章 初露峥嵘(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七章 五彪拦路第六百七十六章 夜话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四十二章 时间到了第三十六章 你想怎么死?(求收藏~~)第六百八十四章 钱第两百八十四章 弄巧成拙第三百三十八章 钦定逆案第五百零四章 李定国第一百八十章 去见天启第两百八十六章 步步紧逼第三百八十三章 辽东之扼第六百六十九章 沸水第两百五十九章 盐商的叛徒第三百七十三章 烽火燃起第四百八十六章 爆破第九十一章 站出来第三十二章 顾及池留下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启的厌恶第四百零二章 内鬼第六百九十七章 算计第五百六十章 小皇帝的动作第四百三十八章 战端又起第三百八十二章 票号第一百二十章 三不知第两百零三章 商业帝国第七百三十三章 激战第四百六十七章 下马威第三十二章 顾及池留下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变化第四百三十五章 京中乱局第两百二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三百六十六章 雷厉风行第九十二章 舌战群儒第七百三十三章 激战第五百九十章 两个月第一百一十二章 这是要决战啊第一百三十章 初试盐课第六百六十三章 考试第两百四十五章 名动海内第三百二十章 踌躇满志第三十七章 谁打断谁的腿第六百八十七章 沸水难静第六百一十七章 难消停第五百八十三章 宫外宫内的风第十章 神医又被打了(求收藏啦~~~)第一百七十九章 给你十万两第三百七十八章 令人窃喜的包办婚姻第三百章 商业帝国第两百五十二章 盐商的困境第一百六十七章 五彪拦路第六百三十二章 快人一步第四百九十七章 惊变第五百二十一章 登基大典今天已经更完啦第一百八十一章 面圣第三百三十章 左手笔右手刀第五百二十六章 分赃大会第五百零八章 急剧直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不能忍第两百五十九章 盐商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