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偷鸡不成

bookmark

最为紧张的,莫过于首辅周延儒了。

当晚就宴请了杨嗣昌,李邦华两人,虽然外人不知道三人居然谈了什么,但却有不少人看到,是周延儒亲自送两人出门,有说有笑,气氛十分的融洽。

这会儿,周正正在带着两个孩子读书,一边给他们念,一边解释着。

周德慎还是乖巧听话的,小恪儿就调皮的,不时扯扯衣服,拉拉周正的胡子,嘻嘻哈哈没个正经。

刘六辙从外面悄悄进来,等周正收住嘴,这才在周正耳边将事情说了。

周正一推椅子,示意他坐下,不在意的道:“他们在乎这所谓的内阁票数,就让他们争去吧。我让你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刘六辙连忙道:“查的差不多了,盐,一百万石盐,到了淮扬没多久,就以各种名义被领走,而后消失不见。盐价在涨,应该是有人在刻意的谋取暴利。”

“元辅有关?”周正放下小恪儿,将两个孩子推出去。

两个小家伙一走,刘六辙凑近一点,道:“我查到,有一艘船,去了元辅的老家,少说十万。”

周正拿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道:“一点都不奇怪,咱们对这位元辅,了解的也不是一天半天了。”

刘六辙点头,却又恼恨,道:“我们在前面拼命的变法革新,元辅在后面使劲的捞好处,看似做了点事情,实则还在坏事,真要是到了哪一天,怕是元辅会翻脸不认人,第一个清算我们。”

周正倚靠着椅子,心里转着念头。

贪官之所以肯做事,那必然是为了他的利益服务,不会真正的用心,说到底,还是自私自利,在国家与私利之间,他们永远选择后者。

刘六辙瞥了眼外面,低声道:“二少爷,元辅动作越来越多,不像是巩固权力,倒是像在有意的削二少爷的权。在朝廷,在军队或明或暗的插手。我有些担心,要是有一天,他们坏了二少爷的清名,在一举偷袭扣下,周延儒扣以大罪,雷霆迅速之下,我们可能未必反应的过来。”

周正瞥了他一眼,笑着道:“这个是你的想法,还是什么人的?”

刘六辙尴尬一笑,道:“他们不好说。”

周正轻吐一口气,道:“他们说的也没错。这朝廷,就是一个大江湖,上面没有足够能力的人压着,就会没完没了的斗,斗到国破家亡。”

刘六辙一听,连忙道:“二少爷,要不要我们先下手为强?”

周正眉头一挑,认真的审视着刘六辙。

刘六辙神色一僵,道:“这是我的想法。”

周正神色不动,心里揣度。或许是这么久的忍耐,他这一系的人内部出现了反弹的声音。

周正心里沉吟一阵,道:“先不要动,将他们这些人,脉络给我摸清楚了。”

刘六辙多少有些不甘心,还是道:“是。”

周正摆了摆手,等刘六辙出了门,这才看向他的背影,自语道:“连你也生出了野心了吗?”

周正说不清是对是错,随着他们曾经的‘大业’的开始,人心慢慢开始变了。

科尔沁的使者很快来了,是科尔沁大汗的一个儿子,黄台吉的大舅哥,名叫桑吉。

周正没有见他,全程有周延儒安排。

或许是感受到了压力,周延儒急于表现,很快,双方就谈妥了。

科尔沁向明朝进贡,恭贺新皇登基,并送来五百只羊,六十匹白马,还送来一位格格。

尽管没有表示‘臣服’,却也只剩下一张窗户纸。

明朝这边,则暗示不会对科尔沁进行军事进攻,并开放张家口与科尔沁互市。

尽管科尔沁没有臣服,却不妨碍周延儒按照‘臣服’这样宣传,反正科尔沁也不会跑过来解释什么。

周延儒甚至于明发邸报,大肆宣传。

周延儒在士林间的声望是毁誉参半,骂声更多,这件事,着实为他挽回了不少,也稳住了在内阁,朝廷的颓势。

科尔沁这边‘臣服’,最受震动的就是建虏了。

宁完我以小皇帝的名义,公然斥责明朝‘威逼盟友,侵害邻邦’,而后又要派出使者,到大明谈‘和平共处之法’。

周正对这些是冷眼旁观,不参与,专心致志的继续推动他的变法。

到了十月,内阁,六部的事情就更忙了。

或许是忌惮周正,或者履约,周延儒启程前往南直隶。

周延儒刚到南直隶,就迎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南直隶参议耿重上书,严惩南京朝廷多为空架,虚耗朝廷钱粮,并且作威作福,祸害南京,有损圣德,请求裁撤。

耿重并没有要求裁撤南京,而是要裁撤那些冗余的机构,人事,又恰好拿着一些人的证据,合情合理。

南京,涉及多少高官显贵,哪怕之前被周正以‘逆案’牵扯了不少,但水面下的才更可怕。

周延儒没办法表态,而后就在吕大器的陪同下,四处走动,一面宣传他的‘功绩’,一面安抚因为变法引起的混乱人心。

客观来说,周延儒这些,确实是有利于变法,只要他不反对,在所有人来看,就是支撑变法。

这也让很多人失望,尤其是曾经的复社成员,在一次宴会上,公然揭短周延儒,抛出了他过去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的事情。

周延儒自然大怒,命南直隶抓了不少人。

由此一闹,周延儒算是灰头土脸,勉强在南直隶待了几天,匆匆回京。

他原本想借这一趟好好风光一下,趁机扩大影响以及势力,谁知道会有这样一出。

而在京城,杨嗣昌完全变成了周正的分身,对于‘变法’,他比周正还要急切,事事亲力亲为,通宵达旦。

六部尚书时不时被叫到内阁,轻者训斥,重则大众大骂,威胁要罢他们的官。

由杨嗣昌的压力,六部的动作明显加快。

先是工部,颁布了‘工部计划表’,列出了详细的投入,目标以及时限,还有就是各项具体负责的人等等。

工部列出了高达二十二项,未来三年,投入五百万,整修全国官道,河渠,桥梁,田亩灌溉等等。

户部则颁发了‘户籍法’,对大明的户籍进行统一立法,并要求地方进行登记,统计大明人口以及年龄构成。

吏部,刑部等也是相继出台类似的条文,一边清楚权责,一边制定行动目标,目的以及进度时间。

第两百六十章 魑魅魍魉第三百五十六章 诛豪格第四百六十七章 下马威第三百五十一章 最危险的时刻第十一章 抬价(冲榜~)第四百三十二章 狠手第七百一十五章 压迫第八十七章 兔子搏鹰第七百四十二章 惊喜第两百二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六百六十章 十害第五百一十章 朝廷艰难处境第五百三十九章 催债户部第三百八十八章 战场上的信任第五百三十章 暗戳戳的交易第一百零一章 你要侍奉好信王第四十八章 陡然来的热闹第三百零八章 遇险第六百八十八章 手段第六百零七章 六科第六百八十七章 沸水难静第四百五十四章 易如反掌第五十六章 一场乌龙第三百八十七章 拔师第三百九十四章 建虏围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抄没周家第两百四十章 大人物介入第两百九十九章 阉党即将成为过去第三十九章 调任御史?第四百一十章 山雨欲来第七百一十七章 斩杀第八十章 御批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们也抓第四百三十一章 破贼第四百四十七章 藩王们齐入京第九十七章 强硬到底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朝两尚书第两百三十六章 要被吓死的崔呈秀第两百九十二章 一锅端第两百三十一章 不知死活第四百零四章 自信第五十九章 试皇帝的水第三百七十八章 令人窃喜的包办婚姻第六百二十三章 突围方向第六百七十五章 假的第四百九十八章 有骨气的范文臣第两百七十三章 找死就成全第六百七十七章 分化与集中第两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六百七十三章 安排第三百一十章 不简单第四百四十二章 时间到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太好办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抄没周家第六十八章 诏狱第一百九十三章 分功定赏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启的厌恶第两百章 得做些事情了第四百一十章 山雨欲来第七百三十三章 激战第四十七章 解决第一百二十五章 袁崇焕第六百零七章 六科第五百六十八章 一面倒的谈判第四百四十二章 时间到了第六百五十章 好风借力第两百八十八章 抓盐商第四十九章 初露峥嵘(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三章 党争的龌龊第五百九十五章 君臣相悖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使建虏?第四百六十八章 民心第六百二十一章 最后一战第一百零一章 周家的机会来了第四百零四章 自信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个雏形第六百六十八章 反复第六十七章 原来是大嫂第六百七十七章 分化与集中第一百九十三章 分功定赏第九章 一顿暴揍第九十六章 我对刑具有特殊的爱好第两百二十七章 未来的首辅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锅粥第三百零三章 做事之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定大局第八十一章 纠察首辅仪表第三百零九章 小计策大作用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亲?第五百三十四章 自以为是第五百零五章 动手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绝不背离第三十二章 顾及池留下了第六十五章 初见班底第四百九十章 权钱在手第六百六十二章 科举之咎第五百六十九章 上好的挡箭牌哪里找第两百一十一章 头皮发麻第四百五十一章 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