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新德里扬汉旗(一)

1935年5月21日,巴基斯坦成立的第二天,新德里战役拉开帷幕,这次战役的目的就是围歼在新德里的8万英军和20万土著,将秦国的国旗插在新德里的总督府,不过插在废墟上就可以了。

这次英军有的空军还是很强大的,有五百架飞机,全部是其他殖民地飞过来,不过新式的战机只有两百多架,但是也已经够了。

秦国的空军飞机并不比英军的新式战机先进,秦军有空军战斗机200架可用,轰炸机250架,不过秦国的陆军可就比英军多太多了,英军满打满算30万,秦军包括巴军、尼军有70万,另外缅甸运输民夫30万,另外地形上面有巴方大量的穆斯林做向导。

英军的大量部队集结在新德里市区,英军也知道在野外和秦军打根本打不过秦军,所以这次他们很光棍的龟缩在城里,这里已经被改造成成一座军事堡垒了。

新德里(NEWDELHI)是印度共和国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位于东经77度,北纬28度,恒河支流亚穆纳河从城东缓缓流过,河对岸是广阔的恒河平原,总面积为1485平方公里,人口约900万(1997年),主要语言为英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和旁遮普语,作为德里的中央直辖区,它还统辖着饱经沧桑的老德里,新德里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新德里原是一片荒凉的坡地,1911年开始动工兴建城市,1929年初具规模,1931年起成为首府,1947年印度独立后成为首都。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于该国西北部,坐落在恒河支流朱木拿河(又译:亚穆纳河)西岸,这个国家的首都有时称“新德里”,有时也称“德里”,这是因为德里本是一个古都,后来在古都旁边扩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将这个新城区称为新德里,以区别于老德里,新德里和老德里中间隔着一座印度门(theIndianGate),并以著名的拉姆利拉广场为界,广场以南为新德里,广场以北为老德里。

新德里是古老传统和现代化相互结合的一座城市,老德里如一面历史镜子,展现了印度的古代文明,新德里则是一座里程碑,让人们看到了印度前进的步伐,老德里历史悠久,建都公元前约1400年,取名“因陀罗普拉斯特”,即“因陀罗神(雷神)之住所”,8世纪曲女城的土邦王迪里重建此城,由于古代诸侯割据,征战不休,德里几经兴衰,历尽沧桑,这里曾先后出现过7个德里城,到公元前1世纪,印度王公拉贾迪里重建此城,德里由此得名,12世纪末,征服印度的外来穆斯林开始在这里建都,公元1648年,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从阿格拉迁都到此,用10年时间建成了七个德里城中的最后一座,把德里改名为沙贾汗纳巴德,17世纪中叶,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杰汗19世纪中期,英国吞并印度,英属印度的首都迁至加尔各答,1911年,德里再次被宣布为首都,随即在德里城外的西南开始兴建一座城并于1931年完工,这就是新德里,1950年1月26日,独立后的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定都新德里。

亚穆纳河,旧名“朱木拿河”,恒河最长的支流,约1,380公里,导源于印度西北的本德尔本杰山西南坡的亚穆纳斯特里冰川,在格尔西亚以下与西源通斯河相会,水量加大,继续南下,为旁遮普平原与恒河平原的界河,东西两侧均有灌溉运河网,引亚穆纳河水灌溉,格尔纳尔以下转为东南行,阿格拉以下,河身蜿曲加大,至阿拉哈巴德汇入恒河,重要支流有昌巴尔河和贝特瓦河,终年有水,季节涨落,易洪易旱,河岸高耸,沿河主要城市有德里和阿格拉。

今天新德里对岸就是秦国了,本来于汉本来是想拿下新德里,升个元帅,不过现在情况是一变再变,现在搞的要三个集团军围攻了,有功劳也要三分啊。

看着英国人大部分龟缩在城里,他又想到能不能水淹新德里,最近他一直在考察新德里外面秦军控制区域的水文。

不过时间到底允不允许他完成那好大的水淹工程呢,没人知道,秦军在英意联军到达之前完成会战,歼灭新德里的英军,然后将破烂的印度留给他们。

战役打响后,三个装甲师在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经过三天的攻击,伤亡数十两坦克,飞机也有四十多架被打下来,伤亡八千多,终于将英印军压缩到城里。

经过细心准备的的英军,还是表现出来老牌帝国的军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他们在撤离到城中的时候在路上埋了很多地雷,给秦军造成不小的伤亡。

不过更让英军吃惊的是秦军的战斗力,本来他们打算在城外坚守十天左右,然后跟秦军在新德里打巷战,预计在城内战斗半个月到二十五天,而英国国内和意大利的大部队在半个月内就可以投入战斗,到时候秦军就会被拖在印度,凭借英印两国的工业能力,到时候就可以将秦军耗死。

可是才三天他们就完全退到城内了,按照秦军这样的战斗力,虽然他们对新德里的地形很熟悉,但是他们现在实在没把握他们在城内坚守多久。

英军在退守后立即发报要求英国国内火速派人来,秦军的战斗力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英国政府只能加快速度调集人马去印度。

秦国虽然在欧美的情报不是那么完善,但是也可以判断出来英意耳朵大部队什么时候可以抵达印度参战,王九龄估计英意军队十天内就可以抵达,所以如果在一个礼拜内拿不下,估计就要撤退了。

第186章 马其诺防线第103章 聂耳到来第166章 华北局势(一)第222章 天朝的文化入侵(四)第259章 对意、英宣战第293章 秦国的内政第306章 日本的反应第52章 矢野小条的逃亡之旅(一)第426章 意大利局变第449章 欧洲分裂第3章 军部会议(一)第44章 谍战风云(三)第284章 舰队出发第148章 法肯豪森到来(二)第149章 法肯豪森到来(三)第7章 高桥中队覆灭第36章 谍影重重(一)第37章 谍影重重(二)第356章 av是怎么来的第316章 柳暗花明第215章 交趾现状第157章 亮剑(一)第437章 秦军远征第7章 高桥中队覆灭第121章 闪电战、我闪第54章 突围第2章 视察前线第261章 轰炸孟买第255章 进军尼泊尔第222章 天朝的文化入侵(四)第440章 希特勒发现了第151章 要建铁路(二)第246章 英国人的反应第370章 与犹太人合作第59章 对策第413章 严寒到来第364章 犹太建国计划第182章 纳粹阅兵(二)第52章 矢野小条的逃亡之旅(一)第17章 南京之行第33章 渡边一雄的又一春第181章 纳粹阅兵(一)第125章 刘文辉纠结的抉择第339章 夺取平津(四)第225章 硝烟弥漫第304章 帝国军工第129章 智取成都(二)第274章 终结者第124章 风云突变第149章 法肯豪森到来(三)第189章 痛骂法、美、英第54章 突围第55章 举起手来第109章 不一般的乞丐第440章 希特勒发现了第337章 夺取平津(二)第146章 中正式步枪推广第162章 出击西藏(二)第225章 硝烟弥漫第115章 张文昊与夏小希第203章 蒋介石的谋断第229章 闪击暹罗(四)第32章 渡边一雄的第一次第276章 接见各国代表第38章 谍影重重(三)第356章 av是怎么来的第340章 夺取平津(五)第51章 收网(六)第346章 国共谈判第182章 纳粹阅兵(二)第368章 陈绍宽航母梦第117章 整编师第206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426章 意大利局变第152章 与英国人的摩擦第95章 建设基地第252章 战斗开始第194章 谈判第131章 卖国贼刘文辉第151章 要建铁路(二)第75章 土匪来袭(一)第372章 称霸世界之印度尼西亚第291章 南海风云(六)第63章 重新开始第283章 组建远征军(一)第345章 准备新政府第262章 巴基斯坦建国第50章 收网(五)第437章 秦军远征第59章 对策第426章 意大利局变第142章 纳粹来人(二)第70章 密谋(二)第241章 生化危机(一)第424章 跳梁小丑第374章 攻占几内亚(07)第19章 东窗事发(一)第321章 东北风云第103章 聂耳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