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倾销战略

一个星期后,林子轩把工作室写的稿子收上来审阅。

他给了这些人第一集的设定,大概能写上十万字左右,不过这些人只写了八万字不到。

林子轩原本以为是他们的写作水平不行,不懂得拖剧情和灌水,这可是网文的两大法宝。

但他看了以后才知道,这些人完全理解什么是灌水,环境描写是一段一段的,甚至一张桌子都要写上一大段,大量的对话充斥其间,让人觉得好像是在唠家常一样。

可就算是这样,还是没有凑够十万字。

林子轩看了一会就找到了原因。

原因是这个时代的文人文笔太好了,不会后世那种大白话的叙述方式,就算是啰嗦,也啰嗦的很有文采。

这让林子轩非常汗颜,如果是他写这类小说,一定是通篇的大白话,一个意思翻来覆去的说,唯恐读者不明白。

这就难怪一些文人攻击他的小说没有文采了。

看来找这些人代写算是找对了,他们写出来的小说才真正符合这个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唯一的瑕疵是这些人的写作风格不够统一,看起来更像是拼凑出来的小说。

这也是代写小说的一大特点,由于代写的人经常替换,导致前后文风不尽相同,很容易被读者发觉,应该找人审核一下,尽量统一风格。

不过通俗小说说到底就是消遣娱乐,只要情节吸引人,其他缺陷可以忽略。

总体来说,林子轩比较满意,便让平禁亚继续这种经营模式,培养一个写手团出来。

平禁亚不由得意气风发,有了这批写手每日提供的稿子,他终于能把《通俗小说周报》改成《通俗小说日报》了,这是万象书局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这些小说将来还会出版发行,这又是一笔收入。

这些作者也不局限于写小说,还可以写小品文和杂文,必要时还能参与论战,这是万象书局的后备力量。

他似乎看到了一家大型出版社正在向他招手,而他正是这家出版社的领军人物。

这个时候,他下意识的忽略了林子轩的存在。

经过这件事情后,林子轩开始了发散思维,这种写作模式不必局限于中国,还可以写外国小说,而且是大批量的写作。

他脑海里有不少只知道大概情节,却没看过原著的小说。

比如《超人》和《变形金刚》之类的故事,他看过电影和美剧,如果写下设定和大纲,找一批精通英文的作者写这类小说,会不会在美国获得成功呢?

反正只是通俗小说,不是那种需要精雕细琢的文艺小说。

想想还真有这个可能,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这些小说倾销到美国去,在赚钱的同时,也能影响到美国的文化。

如果以后好莱坞要拍摄这类电影,就要问问林子轩同不同意了。

这样类推下去,日本的小说和漫画,苏联的小说,英国的小说……

林子轩可以向全世界倾销文化产品。

当然,这只是他的一个想法而已,想要实现需要极其庞大的工程。

首先,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精通英文的人并不多,他们可以找到很有前途的工作,为什么要帮你代写小说呢?

比如周瘦绢就精通英文,可他是《自由谈》的主编,不可能帮你写《超人》这类小说。

其次,这些小说能不能获得成功还是未知数。

毕竟时代不同,人们对阅读的需求也不一样,在后世畅销的小说放在这个时代可能会扑街,所以要慎重的选择。

最后,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是林子轩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他需要一个能够长期合作的团队。

虽然有着诸多困难,但对于穿越者来说,没有挑战的人生太过无趣了。

林子轩准备在上海做一个实验,上海的租界内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群,说是一个联合国都不为过,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只要摸清楚他们的阅读习惯,就能知道什么小说会在他们的国家畅销。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俄国人。

来上海的俄国人都是逃难来的,你要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种推崇苏联革命的小说,一定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林子轩想首先拿日本人做实验,日本对中国倾销商品,林子轩就把文化反倾销过去。

1915年,公共租界内的日本人已达到7169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纺织业大规模投资上海。

1923年,上海到长崎定期航线开设,公共租界内的日本侨民继续增加,达到了2万人以上,而且平均每天都要增加5名日本商人。

如今的虹口区,已经成为日本人的社区。

日本人在虹口建立学校,用日语教学,教导日本礼仪,建立银行和医院,采用日元进行交易,可以说,虹口已经和日本国内没什么两样了。

只要小说和漫画在虹口区的日本人里受欢迎,就能卖到日本本土去。

林子轩和日本人的关系不好,而且中国小说想要进入日本并不容易。

他要找一位日本人作为中间人,利用这个中间人把小说倾销出去,赚取日本人的钱财。

他想到了一位日本人,此人叫做内山丸造。

林子轩知道内山丸造,是从后世鲁讯的文集里看到的。

何况,他在上学的时候也学过阿累的《一面》,那是一篇课文,讲了作者1932年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讯的情景。

1934年5月,上海的小报《社会新闻》在第七卷第十六期刊登了一篇短文《内山丸造底秘密》,其中写了内山丸造是日本小特务的事情,每月领取两百块薪水。

还污蔑说和内山丸造交好的鲁讯也是日本特务。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小报这种程度的攻击是正常现象。

为此,鲁讯在《伪自由书后记》中进行了驳斥。

即便是在后世,这件事也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大多都是根据那份1935年《社会新闻》的报道进行的加工。

林子轩不管内山丸造的身份如何,他只是想找一位中间人而已。

从后世的资料看,内山丸造也乐于把中国的书籍介绍到日本,对于日本国内的文坛和出版社比较熟悉,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场演讲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时宜的思想第一百零五章 和自己的过去告别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断转移的话题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学杂志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后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第五十章 战况升级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倾销战略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颗童心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国第二百八十三章 寻找失落的世界第二百零六章 过年第三百四十六章 白首同心在眼前第二百八十一章 改变从不经意间开始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笔名第二百五十五章 等将来你就知道了第三百六十四章与半个世界为敌第一百六十二章 奇怪的客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那一抹刺眼的红色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争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创作小说第八十六章 如流星一般消失的作家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从悲剧的角度来看第一百九十三章 绯闻第七十八章 贴近生活和粉饰生活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声响起来第六十五章 敲门砖和交学费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说引发的风暴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怀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三百章 未来已经改变第二十四章 冬皇第二百九十四章 冬天里的一把火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二百四十六章 文坛是非多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二百四十三章 战争与和平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科学家和大文学家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么?第一次演讲第三百四十七章 打擂台第四章 阴差阳错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见,我的爱人第五十七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第四十五章 联手炒作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个人的舞台第一次演讲第三百一十一章 这就是莫斯科第三百三十章 老大哥在看着你第三十三章 一个歌星的诞生第六十六章 提前出炉的奥斯卡第六十八章 他是个喜欢做梦的人第三十六章 明星电影公司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创作小说第一百零三章 和完美主义者较真伤不起啊!第五十八章 美国第一位华人律师第一百四十九章 独霸贺岁档第一百七十八章 拒绝长大的霍尔顿第三十章 理想主义者第九十五章 女性文学的启蒙者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学之我见》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些在荒岛上发生的故事第六十六章 提前出炉的奥斯卡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么?第二百七十章 结局肯定是光明的第一次庭审第二百六十七章 中国式英雄第三百一十三章 看来你已经有了灵魂第三百七十章 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些在荒岛上发生的故事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转折点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科学家和大文学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科学家和大文学家第三百四十章 一场电影行业的战争第三百五十八章林孟尝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第二百七十九章 钻法律的空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书稿的不同命运第七十七章 《日出》第一百六十章 大规模写作计划第三百二十八章 珍惜眼前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国主义墙角第四十章 文坛论战的兴起第五章 再见,康桥第十三章 劣币驱除良币第三十六章 明星电影公司第五十一章 这一日,属于上海第三百四十九章 穿越者就该这么骄傲第二百零八章 一个全面的中国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矣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历史之中第三百六十四章与半个世界为敌第一百零八章 不会剪掉的剧情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头条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骂就要骂的尽兴第两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个第三十九章 诗霸是怎么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