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没有人是世界的中心

吃饭的时候,冯敬尧和林子轩随意的说着闲话,嘱咐他们到庐山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最好多带几名下人一起去,也好有个照应。

他对林子轩很满意,却没想过让林子轩接手他的生意。

他如今的地位是拿命拼来的,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再过这样的生活,做他们这一行总是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不过,他总要找一位接班人,把法租界的这摊子生意接下去。

冯敬尧想到了今天见过的许文强,此人明白事理,懂得分寸,虽然有些野心,可还在他的控制之内。

再说,出来混的,谁不想出人头地呢,没有野心的人也混不出个样子来。

就当是培养羽翼了,先看看,这个年轻人能走到哪一步。

林子轩和冯敬尧的共同话题并不多,主要是围绕着冯程程。

他不愿意沾染冯敬尧的生意,不是因为觉得那种生意不好,他其实还蛮好奇的,只是他没有那种敢打敢杀的凶狠之气。

别看冯敬尧和他说话的时候很和蔼可亲,但杀起人来决不手软。

在后世他不过是个小职员,穿越之后也没有附带杀伐果断的强者光环,在报纸上写写文章还行,杀人还没有想过。

结婚之后,林子轩会时不时的陪冯程程回家吃饭,两家都在法租界,距离并不远。

或许是成了家,冯程程成熟不少,以前有点小叛逆,总是和冯敬尧对着干,现在父女的关系融洽了很多。

这是一顿还算愉快的晚餐。

“你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回去的路上,冯程程询问道。

“差不多了,其实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离开我这个世界还会照样运转。”林子轩自嘲道。

“别说这种话,没有你我怎么办。”冯程程埋怨道。

两人的相处模式还在磨合之中,不过已经初见成效,至少可以互相说一些心里话。

沟通交流是消除误会的最佳方式,也是化解家庭矛盾的重要手段。

林子轩的确安排的差不多了,只是他发现自己旗下的公司都能自行运转了,不需要他太过操心,或许他不在的话运转的会更好。

这个发现让他颇为沮丧。

原本以为作为穿越者应该成为中心人物,受到其他人的崇拜和敬仰,他就是太阳,一旦离开他,整个太阳系都会失去光芒。

可惜,事情并不是这样发展的。

这个时代的人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原始人,他们有学识,有智慧,有能力。

在这三个方面甚至比林子轩更强,林子轩有的只是超前的见识,只要把发展方向告诉他们,这些人会做的比林子轩更好。

比如明月歌舞团的黎锦挥。

他已经理解了流行歌曲的创作方法,自己就可以作词作曲。

他创办了一所音乐学校,接下来就是成立唱片公司,建造唱片制造厂,国产唱片的制作发行指日可待。

明月歌舞团推出了几位新星,虽然没有孟晓冬出名,但也能撑场面了。

到了这个时期,林子轩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指导了,除了偶尔拿出一两首后世的歌曲刷刷存在感以外。

明星电影公司被周剑允管理的井井有条,平禁亚主持万象书局,一切都在正常的运行。

这是我有知人之明,说起来还是我的功劳。

林子轩这么安慰自己。

其实,他不用妄自菲薄,在其他人眼中,他就是个神奇的存在。

他不懂曲谱,却能创作出众多优美的流行歌曲,他不懂电影拍摄,但总能想到创新的办法,更何况他还写出那么多的小说。

最为神奇的是他不怎么管理银行,可林氏商业银行不仅没有倒闭,反而业务蒸蒸日上,存款额屡创新高。

这主要是储户看好林氏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认为以他的声望和家世绝不会倒闭跑路。

1923年,是上海银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特别是对于华资银行而言。

六月份,汇丰银行的大楼建成,造价为1000万两白银,这笔庞大的建造费用几乎是汇丰银行两年的赢利,占当时外滩所有建筑造价总和的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和大陆银行联合投资开办四行储蓄会。

这个举措极大的推动了银行储蓄业务的发展。

民国时期上海的华资银行经营范围大致分为主要营业,附属营业和特别营业三大类。

主要营业分为存款,贷款和汇兑三种。

附属营业分为信托,储蓄,货栈,兑换,买卖证券和生金银以及旅行等七种。

虽然存款与储蓄同为银行吸引外来资金的组成部分,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别。

存款的客户都是与银行往来密切的人员,大都为巨商大贾,以及团体机关,而储蓄的客户为普通民众,所以很多银行重视存款,轻视储蓄。

在这个时代,普通民众大多没有存钱的习惯,他们更愿意放在家里,而且储蓄太过繁琐,银行也不愿意办理,浪费人力物力。

最早注重和推广储蓄的是上海的银行家陈广甫。

他在1915年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后,就以“注重储蓄”为办行方针。

不断推出“一元开户”、“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付息”、“定活两便”等各种新型储蓄方式,以服务社会,方便顾客,吸引了大量的储户和散客。

因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储蓄存款大增。

林子轩来自后世,知道储蓄虽然繁琐,但却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他同样注重储蓄,不过林氏商业银行本来就不大,吸引储户的手段不多。

在1923年,上海有洋商银行24家,华商银行60家,他想要在这些银行中脱颖而出,极为困难。

而且,华商银行中以浙江人开办的居多,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南三行”。

南三行是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合称。

三家银行都由江浙籍银行家投资创办和主持管理,并都以上海为基地,在经营上互相声援、互相支持,互兼董监。

和“南三行”对应的是“北四行”,这个“北四行”就是上面提到的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和大陆银行。

以上基本上就是这个时期中国华商银行的现状。

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十九章 新诗兴起之日第一百三十五章 曾经有这样一所大学第两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个第一百六十二章 奇怪的客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声响起来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火了一把第一百一十八章 乡土小说的新方向第一百一十三章 两位诺奖获得者在中国的不同遭遇第一百六十八章 神话剧的热潮第一百一十八章 乡土小说的新方向第二百七十一章 给世界一个警告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仅仅是文学第三百二十六章 作家的联合国第一百六十章 大规模写作计划第九十八章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发明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第一百三十一章 童星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三十章 理想主义者第一百零二章 《娜拉走后怎样》第三百四十七章 打擂台第三百零四章 滚滚红尘中,有幸遇到你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火了一把第二百七十一章 给世界一个警告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倾销战略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一百零二章 《娜拉走后怎样》第一百七十二章 就是那种哀伤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只猴子的逆天之路第两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个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六十六章 提前出炉的奥斯卡第一百三十三章 新月社第二百零四章 电影的产业链第二百八十六章 文人的操守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时宜的思想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里姻缘一线牵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距离第二百二十七章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第九章 穿越流的鼻祖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给多少女孩子写过诗?第四十八章 侥幸之心第九十四章 有中国特色的特效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转折点第十四章 通俗小说周刊第九十三章 猴戏第一百零三章 和完美主义者较真伤不起啊!第一百三十四章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收音机第三百七十章 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说引发的风暴第七十章 一场来自南方的旋风第三百零三章 家国情怀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矣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们只有一个立场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第二百六十三章 这一刻的上海第八十八章 百花齐放,良性竞争第二百零四章 电影的产业链第七十一章 陪审团制度第十六章 诗坛新风向第二百三十一章 初为人父第九十九章 来自童年的情结第一次播音第一百二十六章 有声电影的时代来临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边新闻第七十四章 经典不需要续作第二百九十章 你们在法国受苦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们只有一个立场第三百五十二章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第三百零四章 滚滚红尘中,有幸遇到你第一百零九章 入戏太深第三百零三章 家国情怀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倾销战略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通电话引起的风波第一百六十章 大规模写作计划第二百零一章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第五十二章 电影行业的暴利第二百六十章 超级英雄的新伙伴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仅仅是文学第三百零三章 家国情怀第二百八十二章 书稿的不同命运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岭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颗童心第八十五章 开讲啦!第四十二章 符合时代的节拍第十一章 一场通俗小说之间的内斗第一百二十八章 诗歌的艺术第八十六章 如流星一般消失的作家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倾销战略第一百五十二章 看过才知道第二百零九章 采访第一百二十九章 妇女之友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第三百一十四章 克里姆林宫的失败者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倾销战略第六十二章 《我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