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雷雨》

话剧这种艺术形式是舶来品,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欧洲各国通称戏剧,在中国话剧最早被称为新剧或者文明戏。

1906年冬天,受日本“新派”剧启示,中国留日学生曾孝孤、李叔桐等人在东京组织建立一个以戏剧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团体——春柳社。

同一年,王钟生等人在上海组织“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

这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奠基和发端。

1907以后至1917年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先后出现文艺新剧场、进化团、南开新剧团、新剧同志会等一批新剧团体,演出《热血》、《共和万岁》、《社会钟》等剧目,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然而在辛亥革命之后,文明戏逐渐沉寂下来。 щщщ✿ttκan✿CΟ

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表演形式的问题,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文明戏的形态成为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杂揉混合的过渡形态”。

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其次,一些商人见演文明戏有利可图,便一拥而上,一时间新剧团林立而起,所谓新剧目也纷纷出台。

看似新剧从业人员增多,表面上壮大了队伍,实际上鱼龙混杂,降低了素质。

剧社只顾赚钱,曲意媚俗,使本来就没有站稳脚跟的文明戏艺术质量急剧下降,最终,反倒失去了观众。

最后,文明戏的底蕴不足,思想贫乏。

很多剧社演出前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是根据大致情节在台上让演员自己发挥,甚至是插浑打科,恶俗逗趣,根本无法保证质量。

在五四运动之后,爱美剧走上了历史舞台。

所谓爱美剧不是后世的美剧,而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职业戏剧,先后成立了民众剧社、辛酉剧社、南国社等戏剧团体。

爱美剧注重社会问题,推崇易卜生的话剧,比如《玩偶之家》。

这种话剧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在这个时代属于时尚,他们自己创作剧本,自己演出,不考虑赚钱,只想表达自己的观点。

由于胡拾、陈独绣等人的推荐,在青年学生中引发风潮。

学校里大多都组织有话剧社,青年人拥有无比的热情,他们根本不需要一个大舞台,在教室里,在街头都可以演出。

当然如此创作出来的剧本良莠不齐,很多剧本只想喊出口号,缺少深刻的内涵。

这是中国话剧方兴未艾之时。

在1921年五月份的一天,《雷雨》的稿子出现在了北平的一所女校之中。

冯程程端坐在教室里,翻看着《雷雨》。

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看的是一部伟大的话剧,她只是被剧中的情节所吸引,根本没有听到讲台上的老师在讲什么。

《雷雨》有四幕,集中在两个场景中,剧中情节发展不到二十四小时,却展现出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

随着剧情的展开,冯程程觉得越来越压抑。

周朴园的专制、冷酷和伪善;周冲的热情和单纯;以及繁漪对爱情的深挚乃至略显变态的执着;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软弱的周萍;被侮辱的被捉弄的悲苦的鲁妈……

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

有错的、有罪的,无错的、无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毁灭。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

作者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此时的冯程程还不能完全理解《雷雨》所要表达的内涵,只是觉得故事怎么能这样悲惨,怎么能这么压抑。

她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想要到教室外边大口的呼吸。

这和她以往接触的话剧完全不同。

作为文艺积极分子,在学校里,她也排演话剧,比如反抗家庭的包办婚姻,争取独立自由,或者是来自欧洲的著名戏剧。

她第一次觉得以前排演的话剧是如此的肤浅,故事情节是如此可笑。

她没想到自己只是随口一提,林子轩竟然给了她这样一个剧本,这根本不是中学里的学生能够演出的,只有正规的剧团才行。

冯程程慢慢静下心来,继续翻看林子轩的信件。

后面是林子轩的叮嘱,他对刊载诗词没有意见,可以用真名,不过《雷雨》若是刊载就不能用真名了。

他本身出自一个大家庭,《雷雨》的故事也是如此。

如果被人知道《雷雨》是出自林家少爷之手,难免会引起联想,甚至是影射。

林家是他的根基,他可不想惹麻烦,被逐出家门,说到底他和这个年代的青年并不相同。

正因为如此,冯程程觉得林子轩缺少胆气。

她身处北平,五四运动的中心,感受到这里青年的狂热,整日里被一些热血的口号感染,好像不和封建家庭决裂就不是新青年一样。

她也幻想着毕业后有一份职业,可以独立自主。

绝不能像《玩偶之家》之中的娜拉一样为了丈夫而活,成为生活的玩偶,最后被丈夫抛弃,才幡然悔悟,离家出走。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情了,眼下她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理《雷雨》。

冯程程决定把那些诗作和《雷雨》交给周作仁先生,刊载到报纸上,让更多的人看到。

两天后,她在北京大学见到了周作仁。

她从诗作中挑选出了十六首,这十六首新诗都是极少涉及情爱的,她可不想把那些略微出格的诗作刊载到报纸上。

其实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并不算出格,只是在这个时代很难被接受而已。

周作仁翻看着诗作,心中感慨不已。

他也是有才学的人,自认不比别人差,不过在诗歌上却不及这位林子轩。

听说林子轩是美国归来的留学生,他暗暗点了点头,只有接触了欧美文学的人才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新诗,很多诗作中明显是借鉴了外国诗歌的写法。

接下来,他看到了《雷雨》。

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周作仁一直沉浸在《雷雨》的故事里。

他内心里激动不已,和冯程程不同,他可是看出了《雷雨》的价值。

他一向主张文学为人生,注重现实主义写作,认为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才是真文学,应该注意观察和描写社会的黑暗﹑人们生活的痛苦及新旧两代思想上的冲突。

《雷雨》毫无疑问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第二百五十五章 等将来你就知道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初为人父第一次播音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路向北第一百七十二章 就是那种哀伤第三百二十八章 珍惜眼前人第八十八章 百花齐放,良性竞争第三百四十七章 打擂台第二百九十五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五十五章 看,真的有飞碟第一百四十三章 这个时代离开家庭的女青年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三百五十七章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第一百七十二章 就是那种哀伤第一百六十七章 创造社的困境第三百七十章 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第三百零四章 滚滚红尘中,有幸遇到你第一百九十六章 这才是真爱粉!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三百一十三章 看来你已经有了灵魂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科学家和大文学家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国主义墙角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时宜的思想第一百七十九章 关东大地震第七十八章 贴近生活和粉饰生活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神之作第十一章 一场通俗小说之间的内斗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是猛龙不过江第一百一十三章 这一切都是为了电影艺术第一百四十六章 婚礼第三百一十二章 哲学船第五十九章 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的遭遇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怀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国制造的超级英雄们第六十章 彼得逊律师的日记第十六章 诗坛新风向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距离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走寻常路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一十三章 这一切都是为了电影艺术第一百零九章 入戏太深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见,我的爱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哲学船第二百七十六章 随便挑第一百五十六章 祭祖第七十一章 陪审团制度第六十九章 有声电影的困境第四十八章 侥幸之心第三百五十七章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给多少女孩子写过诗?第三十七章 诗坛风波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一百六十章 大规模写作计划第九十六章 这个时代的饮食男女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吧!第三百五十七章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说引发的风暴第九十六章 这个时代的饮食男女第九十三章 猴戏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骂就要骂的尽兴第五十六章 《乱世佳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观世界第二百三十二章 高朋满座,客似云来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会风俗大调查第三百三十七章 做戏做全套第十五章 射雕引发的热潮第二百九十四章 冬天里的一把火第八十章 蜚声世界第三百四十章 一场电影行业的战争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个都不宽恕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第四十八章 侥幸之心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第一百九十六章 这才是真爱粉!第一百五十五章 炒作三江感言第二百九十章 你们在法国受苦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钻法律的空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别具一格的证婚词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们该度过一个怎样的青春第八十一章 文坛琐事第二十一章 上海滩的明珠第三百四十六章 白首同心在眼前第五十九章 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的遭遇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国主义墙角第三百六十二章这一页的历史该如何书写第二百四十八章 试映会第四章 阴差阳错第二百四十四章 要不要改变这个世界?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观世界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头条第二百三十二章 高朋满座,客似云来第三百零二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三百三十二章 千古大案第十二章 文学和白话文第二百四十五章 模拟计划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给多少女孩子写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