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专业精神

这天晚上,石虎胡同的松坡图书馆内非常热闹,来了不少新月社的成员。

徐至摩尤为兴奋,没过多久,林子轩就明白了原因,原来是林徽茵和她的父亲来了。

来到北平后,林子轩见过林徽茵几次,闲聊了几句,但没有深交,他们不算太熟识,也就是几年前在伦敦一起游览了一番风景名胜。

中间再没有联络。

《新月》杂志这几期都有刊登林徽茵的诗歌和散文,得到了文学界的不少好评。

其中追捧的成分要多一些,毕竟这个时代出现一位女诗人不容易,要爱护,没有男人会大煞风景的进行批评。

林子轩希望她能在女诗人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时林徽茵和梁思城已经有了相处的意思,林徽茵从培华女校毕业,两人打算在六月份到美国留学,学习建筑学。

林子轩想着妹妹林晓玲也要到美国留学,在去往美国的途中有个认识的人互相照顾也好。

他便和林徽茵约定六月份乘坐从上海出发的邮轮前往美国。

今晚之所以这么热闹,是因为他们要排演一处戏剧,泰戈尔的抒情诗剧《齐德拉》。

这是徐至摩的主意,在5月7日,是泰戈尔的64岁生日,新月社的成员准备为泰戈尔献上这出诗剧,作为生日礼物。

所谓诗剧就是用诗体写成的剧本。

它除了舞台提示采用散文形式外,人物台词全部运用诗的句式,因而人物台词富于诗意和强烈的抒情性,语言凝练、含蓄、流畅,讲究韵律和节奏。

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歌德的《浮士德》。

泰戈尔的《齐德拉》是根据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一段故事写作的。

讲述了般度族的王子阿顺那和马尼浦国公主齐德拉的爱情故事。

整部诗剧有九场,全部是英文,这就要求演员的英文功底非常好,还要有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如此才能驾驭这种类型的作品。

在这部诗剧中,林徽茵扮演公主齐德拉,张歆亥扮演王子阿顺那,徐至摩扮演爱神玛达那,林常民扮演春神伐森塔,梁思城则担任舞台布景设计。

张歆亥是浙江海盐人,出生于上海。

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堂,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赴美留学,入哈佛大学学习英国文学,1921年任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随员。

1922年获英国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西洋文学教授。

徐至摩倒是想扮演王子这个角色,和公主来一场热恋,不过梁思城可不答应。

林子轩在一旁看着这三人在排演时的小摩擦,觉得挺有意思,比诗剧更有意思。

最郁闷的恐怕就是王子的扮演者张歆亥了,他完全是个局外人,被拉来凑数的。

在北平,新月社的成员都知道这三人的复杂关系。

徐至摩对林徽茵那是一往情深,林徽茵则是若即若离,梁思城把徐至摩当成了头号情敌。

好在现场还有林徽茵的父亲,否则他们三人还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

张歆亥对此颇为抱怨,他不想参与其中,在排演中,一旦他和林徽茵有了肢体上的接触,就会受到其他两人的怒视。

这是爱情题材的诗剧啊!

没有牵手,没有拥抱,没有亲密的动作,怎么表现伟大的爱情?

林子轩觉得这家伙恐怕就是想占便宜,现在占不到便宜所以才抱怨,好在这是印度诗剧,不是西方戏剧,没有男女之间大尺度的场景。

林常民快要五十岁了,不可能一直排演下去,很快就离开了。

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徐至摩和梁思城就像是小孩一样斗气,林徽茵则从中劝说,完全像是后世的爱情肥皂剧。

张歆亥实在是受不了直接走人了,林子轩也准备回房睡觉,其他新月社的成员纷纷离开。

林徽茵看两人不听劝,也恼了,便说了几句狠话。

这部诗剧是要给泰戈尔的生日惊喜,如果一直这样子闹下去,根本没办法排演。

公主一发狠,徐至摩和梁思城两人老实下来。

然而,扮演王子的张歆亥已经离开了,排演没办法继续了。

让梁思城扮演王子,徐至摩肯定要反对,就像徐至摩扮演王子,梁思城不答应一样。

这时候,徐至摩看向了林子轩,这出诗剧要以新月社的名义进行演出,如果由林子轩出演的话效果想必会更好,至少林子轩的名气够大。

也显得对泰戈尔足够尊重。

徐至摩想起林子轩是位戏剧家,写过话剧剧本,还演过电影,多才多艺。

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林子轩已经结婚了,妻子有孕在身,家庭美满,这样至少他能放心。

于是,他邀请林子轩扮演王子的角色。

梁思城想了想,没有反对,他对林子轩有所了解。

虽然上海曾经传出林子轩和一名梨园行的戏子有染,但林子轩因为这件事把多家报社告上了法庭,最终让商务印书馆旗下的杂志社公开道歉。

想必只是小报的流言。

林子轩想到刚刚张歆亥的无奈,直接拒绝了。

你们三个继续玩吧,我没工夫和你们来一场四人行。

林徽茵知道林子轩在担心什么,向他保证不会再发生刚才的事情了,要好好排演,给泰戈尔献上一台精彩的演出。

看到三人坚定的模样,林子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答应下来。

他大脑里有搜索功能,记忆台词完全没问题,刚才看了他们的排演,记住了走位和说话的语调,只是模仿的话很容易上手。

这让其他三人诧异不已,只是看看就能记住台词,不要这么天才好不好?

林徽茵穿着一身印度女人的长袍,头上裹着头巾,一口流利的英语,表演时神情专注,眼神灵动,很有演戏的天赋。

林子轩觉得就算是演电影,她也能成为明星。

诗剧讲述的是王子和公主的爱情故事,自然少不了搂抱在一起的场景。

林子轩有点尴尬,特别是在两个男人的注目之下,他总算是了解刚才张歆亥的感受了。

林徽茵倒是泰然自若,斜倚在林子轩的怀里,用饱含感情的语调说出台词,非常具有演员的专业精神。

林子轩一想自己也不能表现的非专业啊,那就豁出去吧,一切都是为了艺术。

于是,排演继续下去。

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一百一十五章 跟风第三十四章 被差评的《笑傲江湖》第二百八十四章 谍影重重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距离第一百九十章 小说改编热潮第八十七章 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女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第五十五章 看,真的有飞碟第七十九章 生活更像是一出戏剧第一百九十三章 绯闻第三百一十四章 克里姆林宫的失败者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飞出笼子的鸟儿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尔与新文学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风云第三百六十四章与半个世界为敌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位北漂文艺青年的人生路第十四章 通俗小说周刊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走寻常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高朋满座,客似云来第三百章 未来已经改变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倾销战略第二十三章 为艺术而献身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个逆时代潮流而写作的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创造社的困境第二百零三章 让文学归于文学第二百九十二章 戏梦巴黎第二百零九章 采访第二百一十章 握手第二百二十三章 地域文化的隔阂第一百九十三章 绯闻第三十八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仅仅是文学第九十章 两种不同的道路第一百三十四章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收音机第二百一十章 握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那些书写时代的女作家们第一百六十七章 创造社的困境第八十章 蜚声世界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岭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读者第一百七十二章 就是那种哀伤第五十八章 美国第一位华人律师第九章 穿越流的鼻祖第一百九十九章 那些书写时代的女作家们第十二章 文学和白话文第一百七十八章 拒绝长大的霍尔顿第二百六十七章 中国式英雄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读者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文学从来都是小众的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宁观潮第二百四十一章 战争爆发前的上海第二十八章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第一百零九章 入戏太深第三百三十二章 千古大案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尔与新文学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见,我的爱人第五十二章 电影行业的暴利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观世界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七十二章 法庭之外的手段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游第二百七十一章 给世界一个警告第六十一章 让黑人兄弟们行动起来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科学家和大文学家第二十章 给中国电影一个机会第三百二十八章 珍惜眼前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们的家庭生活第一百八十四章 关于诗歌的话题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第六十九章 有声电影的困境第三百一十三章 看来你已经有了灵魂第一百九十一章 所谓知己第二百九十四章 冬天里的一把火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场演讲第三百一十六章 做一只有坏习惯的公鸡第三百四十四章 秘书第二百四十六章 文坛是非多第三百六十六章无声的中国第一次系统的讲述《红楼梦》第二百章 超越时代所遭遇的尴尬第二百三十二章 高朋满座,客似云来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后第一次播音第三十六章 明星电影公司第二百四十九章 电影的黄金时代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争第一百八十三章 逼我出绝招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文学从来都是小众的第三百三十六章 隐藏起来的剧情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听生第三百六十八章 世界级的骂战第九十章 两种不同的道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新月社第三百一十九章 动荡之年第三百一十三章 看来你已经有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