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

林子轩回到了往日熟悉的生活节奏之中。

他刻意的减少了工作,留在家里陪着冯程程,还要安排妹妹林晓玲的美国之行。

在这个时代,前往美国留学分为官费和自费两种,有名额限制。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对于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堂,并自1909年起,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

这就是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这种形式的留美作为一种制度被固定下来。

自从1909年开始,部分在美国的自费留学生也能得到庚款的资助,导致留美的中国学生人数迅速增加。

到了1924年,留美人数为1637人,其中自费生为1075人。

林晓玲毕业于上海中西女校,在后世相当于高中毕业,中西女校是教会学校,对于本校的毕业生想要出国深造,他们可以推荐到美国的教会大学继续读书。

比如宋家三姐妹就是如此,还有正在美国波士顿威尔斯利女子学院读书的冰欣。

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男子不得在大学里担任任何的领导席位,这是一座纯女子的学校。

林徽茵和梁思城前往的是位于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这是一座男女同校的大学。

林晓玲原本打算去威尔斯利女子学院,但她听说可以到男女同校的大学上学后,立刻改变了主意,准备前往费城。

或许是在中西女校将近十年的生活让她厌倦了。

至于学习什么她还没有想好,她感兴趣的学科非常多,包括商业和艺术。

这件事又让家里闹腾了一阵,老一辈的人观念不同,他们对于林晓玲和外国女人一起上学还能接受,和外国男人混在一起就有点接受不了了。

林子轩不由得摇了摇头,幸好现在美国大学的宿舍是男女分开的,要是像后世美国大学那种男女混住的宿舍,恐怕会让民国时代的父母崩溃。

有了林徽茵这个榜样,林晓玲没有退让,非常坚持。

按照她的说法,到了美国就是我做主了,我想到哪里上学就去哪里。

林子轩不免又要在其中进行调解,这就是家务事,虽然麻烦,却也是真的关心彼此。

冯程程倒是很羡慕这个小姑子,可以到国外留学。

她以前在北平上女校的时候也有过很多的理想,想到国外留学,想成为女画家。

因为自小在法租界长大,接触了不少法国人,巴黎是她一直想去的地方,在她的想象中,那里是浪漫之都,到处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然而,现实是她结婚了,有了孩子,经营着一家女装店。

冯程程记得自己为了上大学和父亲闹的很僵,那时候,她比这位小姑子还要倔强。

只是,她最终妥协了,没有离开上海,反而和一个男人结了婚。

有时候,回忆往事心底会有一些遗憾,也不知道当初女校的那些同学都去了那里,有没有继续追寻自己的理想,还是和自己一样对生活妥协。

自己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冯程程想了想,或许是从接到他第一封情书的时候,或许是在两人慢慢了解之后,或许是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看到他向自己走来的那个瞬间。

两人的交往和其他男女一样,没有刻意制造的惊喜,反而相当平淡。

这两年,她看着他一步步的走在成功的路上,他的圈子不断的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外人看来,他是上海滩的才子,享誉世界的小说家,文坛的领军人物,甚至连美国人也专门到中国来采访他。

可在冯程程眼里,她嫁的这个男人和当初认识的时候一样,没什么改变。

在上海,很多女人都羡慕她,觉得她非常幸福。

自己幸福么?

冯程程抚摸着腹部,望着坐在身边正在看书的男人,她对这种生活很满足。

或许这就是幸福吧。

至于遥远的巴黎,在梦里幻想一下就好了,眼前的一切才是最真实的,她的那位小姑子或许要几年之后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远方的风景固然美好,却不及家里温暖惬意。

五月的天气,暖阳高照。

在林公馆后面的小花园内,林子轩和冯程程坐在长椅上,冯程程倚在林子轩的身上,林子轩则拿着一本书在看着。

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他们的身上,远处有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他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正在回忆往事,只是习惯性的握住她的手,望着她慵懒的模样。

坐了一会之后,他扶起冯程程,两人围绕着小花园慢慢的走着。

按照医生的嘱托,孕妇应该时常活动一下,这样对胎儿和母亲都有好处。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着家庭的琐事,主要是林晓玲的事情。

这位妹妹有点让人头疼,林子轩还不知道她到美国后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冯程程则说不要太担心,到了美国,那位小姑子自己独立生活后就会慢慢懂事了。

这是她的经验之谈,想想以前自己任性和闹脾气的样子,现在只会觉得好笑,结了婚有了孩子,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这说明自己成熟了。

两人走了一圈,继续坐在长椅上,依偎在一起,林子轩开始轻声的朗读。

据说这是胎教,经过西方医生证明过,在腹中的孩子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经过胎教的孩子会格外的聪明。

冯程程认为是丈夫在胡说,却也没有拒绝,两个人这样在一起就挺好。

这个故事是林子轩写的,虽然是儿童故事,但听起来很有意思,连她都听得入迷了。

故事叫做《舒克和贝塔》,讲了两只小老鼠的冒险事迹。

她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怎么能想出这么多新奇有趣的故事,或许这是一种天赋。

因为孩子即将出生,林子轩想到了童话故事,这个时代的儿童文学刚刚起步,他准备办一份儿童杂志,把后世的童话写出来。

既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为了中国其他的孩子,没有童话的童年是难以想象的。

这是一件比文学论战还要重要的事情。

第一百章 话剧的专业化之路第九十章 两种不同的道路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飞出笼子的鸟儿第二十六章 杨康之死第二十六章 杨康之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一百九十一章 所谓知己第二十六章 杨康之死第二百八十六章 文人的操守第二百六十章 超级英雄的新伙伴第三十七章 诗坛风波第二十八章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第一百八十四章 关于诗歌的话题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卷而来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五十五章 看,真的有飞碟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头条第五十章 战况升级第二百七十九章 钻法律的空子第三百六十二章这一页的历史该如何书写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颗童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试映会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宁观潮第三十五章 那些年,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第一次播音第三百四十四章 秘书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转折点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卷而来第三十六章 明星电影公司第一百二十四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说家的想象力第六十八章 他是个喜欢做梦的人第一百七十章 没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三百一十章 前来苏联的参观者们第六十四章 勇闯好莱坞第四十三章 好一场大《雷雨》第二十八章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第二百三十四章 少女情怀总是诗第七十四章 经典不需要续作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四章 阴差阳错第二百一十八章 传统文化的美第六十九章 有声电影的困境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学之我见》三江感言第三百三十八章 那一抹刺眼的红色第四十四章 真相不忍直视第三百一十一章 这就是莫斯科第八十三章 群雄争霸第一百六十七章 创造社的困境第二百一十八章 传统文化的美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国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旧文学派系之间的交锋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颗童心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义第七十二章 法庭之外的手段第二百八十九章 对待诺奖的态度第四十五章 联手炒作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第八十五章 开讲啦!第二十八章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第五十五章 看,真的有飞碟第二十三章 为艺术而献身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怀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游第六十八章 他是个喜欢做梦的人第一百一十章 红袖添香夜读书第二百八十八章 我爱这土地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第三百六十章大买卖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讲明白第一百零八章 不会剪掉的剧情第一百五十六章 祭祖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火了一把第一百三十一章 童星第六十章 彼得逊律师的日记第一百一十三章 这一切都是为了电影艺术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国容不下的泰戈尔第三百四十二章 文坛新势力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场演讲第九十九章 来自童年的情结第三十七章 诗坛风波第一百零九章 入戏太深第十八章 《雷雨》第二百四十一章 战争爆发前的上海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一百六十七章 创造社的困境第三百二十六章 作家的联合国第二百八十九章 对待诺奖的态度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第一百九十七章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