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历史之中

林子轩虽然很不爽,但还是答应下来。

他的初衷是推广新文学,而鲁讯的小说的确很具有代表性,既然是鲁讯推荐的人选,只要林羽堂和鲁讯达成了一致,那他也没必要为了些许的闲气而拒绝。

和林羽堂一样,国内的很多人弄不明白林子轩在西方文学界的位置。

大家都知道林子轩在美国出版了小说,《乱世佳人》的中文版他们也读过,或许是因为文化的差异,他们并不认为这本小说有多么的好。

何况林子轩写的太过直白,没有文采,不符合中国学者的阅读习惯。

他们把《乱世佳人》划归到鸳鸯蝴蝶派那类通俗小说的范畴,认为林子轩在美国写了一本通俗小说,受到了美国人的欢迎,就和鸳鸯蝴蝶派作家在中国文坛的地位类似。

通俗文学一向不受文学评论家的待见,这是文学界的常态。

也就是说,林子轩根本没有进入美国文坛主流文学的领域。

就算有点名声,也极为有限,恐怕都是林子轩自己吹嘘出来的。

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因为内容不适合中国社会,林子轩懒得出版中文版,所以很多中国学者都不知道林子轩在美国又写了一本畅销书。

这些人的想法颇有道理,一般来说,通俗文学可能成为畅销书,却很难成为名著。

但他们忽视了《乱世佳人》描写的故事,是美国人最感兴趣的内战。

美国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一次是华盛顿领导的建国战争,一次是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这两次战争深深的改变了美国的历史。

美国人对这两次战争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少文学作品都讲述了这方面的内容。

《乱世佳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化界虽然崇尚西方文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名著,似乎和西方文化接轨了,但还是有着一种小圈子思想。

他们看到的都是西方的那些名家和名著,以为翻译了莎士比亚就了解了英国文学。

其实,他们和欧美的文学界是脱节的。

他们不清楚此时此刻的欧美文坛正流行什么创作流派,他们翻译过来的都是欧美文坛几十年前,甚至是上百年前的作品。

而且,大多还是从日本贩卖过来的二手货。

日本文坛接触西方社会,学习了西方的文学创作技巧,然后中国留学生又学习了日本的创作手法,带回了中国。

就以川端康城的新感觉派为例,日本人学习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创立了新感觉派,然后传到中国,形成了中国的现代派文学。

为什么中国文学家不直接学习西方的创作技巧呢?

这就是小圈子思想,大多数中国文人并不懂得外语,接触的西方文学都是通过翻译的作品,这些作品经过翻译之后透着一股浓浓的中国味道。

特别是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翻译作品。

林子轩找来看过,都是文言文,而且是意译,就是按照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进行翻译。

这让中国文人有了一种错觉,认为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区别并不是很大,西方文学不过如此,除了西方的科学可以借鉴外,西方文学还不如中国的传统小说。

直到白话文的推广,不少翻译家舍弃了文言文,使用白话文翻译外国名著。

如此才让中国文人意识到外国人的写作技巧和中国文学差别很大,但还是较为隔膜。

只有那些出国留学,直接接触西方文学的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这种人非常少,就算回国之后介绍了西方文化,短时间内也改变不了中国文坛的风气。

所以说,中国文人对林子轩在西方文学界的定位不是很清晰。

《时代周刊》对于林子轩的吹捧让他们觉得一个在美国写通俗小说的人都能出名,那我们难道还不如一个写通俗小说的么?

我们只要在美国发表小说,也能获得巨大的声誉。

这种错觉让不少文人开始琢磨如何在国外出名的事情来,他们利用关系和外国出版社联系,希望能出版自己的小说。

甚至说他的小说比林子轩写的好上一百倍。

结果可想而知,除了受到一番奚落外,外国出版社根本不予理睬。

这时候,他们听说林子轩要在美国推广中国的小说,还负责出版,又把主意打到了林子轩这里来。

在他们想来,只要自己的小说能够在美国出版,美国人就能看出自己作品比林子轩写的好,自己也就能出名了。

于是,不少文人开始改口称赞林子轩,目的是希望林子轩能把他的小说在美国出版。

林子轩打听了一下,这个消息是林羽堂说出去的。

推广新文学丛书本来是他在美国的一种尝试,如果反响还可以,就会继续推广下去,如果反响不好,就暂停下来。

这是一件没有公开的事情,如今却传的人尽皆知。

来找林子轩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还有鸳鸯蝴蝶派的作家。

林子轩也不能说我只收具有代表性的新文学作品,你的小说不够资格,那样太得罪人。

还有不少文坛的老前辈,倚老卖老,弄的他不堪其扰。

他不知道林羽堂是无意还是有意放出的消息,但他心里极为不爽。

林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林子轩决定把《京华烟云》给写出来,这本小说是林羽堂的代表作。

这是林羽堂于1938年在巴黎用英文写成的小说。

翻译成中文后也叫做《瞬息京华》,旨在向西方介绍道家文化,以弘扬道家思想为主题。

故事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1975年,林羽堂凭借《京华烟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子轩在后世看过电视剧,随后找来翻译成中文的小说看了看。

他本来没打算写《京华烟云》,因为这部小说的时间线太长了,横跨中国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发生的事情他怎么写,他不可能泄露天机,那是自找死路。

但林羽堂让他不高兴了,那就写吧。

没发生的事情可以以后再写,就当是写一部记录这个时代历史的小说了。

对于林子轩来说,这个时代的确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他正生活在历史之中。

第七十七章 《日出》第二百八十五章 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第三百六十八章 世界级的骂战第三十七章 诗坛风波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么?第二十章 给中国电影一个机会第一百三十四章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收音机第二百三十一章 初为人父第五十七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第二百四十八章 试映会第三百四十章 一场电影行业的战争第三百五十七章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第一百八十章 文学真正的作用第三百一十六章 做一只有坏习惯的公鸡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位北漂文艺青年的人生路第九十八章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发明第六十七章 如何逍遥法外第二百八十三章 寻找失落的世界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二十四章 冬皇第一百一十三章 这一切都是为了电影艺术第一百九十一章 所谓知己第二百四十九章 电影的黄金时代第九十三章 猴戏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创作小说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黄昏第十四章 通俗小说周刊第二百八十三章 寻找失落的世界第一百八十三章 逼我出绝招第一百二十章 踢皮球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四十一章 鸡犬之争,渔翁得利第一百零八章 不会剪掉的剧情第三十九章 诗霸是怎么炼成的第一百零一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风范第五十三章 这是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大事第二百七十章 结局肯定是光明的第二十五章 开启流行音乐的新时代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国主义墙角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路向北第一百零九章 入戏太深第三百六十六章无声的中国第十一章 一场通俗小说之间的内斗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位北漂文艺青年的人生路第三百一十一章 这就是莫斯科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国第三十章 理想主义者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变世界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历史之中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黄昏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三百六十六章无声的中国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百零八章 不会剪掉的剧情第六十八章 他是个喜欢做梦的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游第三百四十五章 别具一格的证婚词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边新闻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学杂志第二百四十六章 文坛是非多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第二百八十三章 寻找失落的世界第一百四十六章 婚礼第二百九十五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后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变世界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骂就要骂的尽兴第一百零三章 和完美主义者较真伤不起啊!第三百四十五章 别具一格的证婚词第二百零三章 让文学归于文学第一百五十二章 看过才知道第三十三章 一个歌星的诞生第三百四十九章 穿越者就该这么骄傲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是矛盾的综合体第十二章 文学和白话文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六十四章 勇闯好莱坞第九十三章 猴戏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间的北大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风云第九十九章 来自童年的情结第五十四章 断更引发的大猜想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是猛龙不过江第二百章 超越时代所遭遇的尴尬第一百三十章 未来显赫一时的家族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国第六十八章 他是个喜欢做梦的人第三章 大预言家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创作小说第三百三十五章 有公足壮海军威第七十一章 陪审团制度第五十五章 看,真的有飞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