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骂就要骂的尽兴

这段时间,关于《妇女杂志》“新性道德号”的争论愈发的激烈了。

北大教授陈达齐于三月十四日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十四期发表《一夫多妻的新护符》,反对周建仁的《性道德之科学的标准》和章西琛的《新性道德是什么》两篇文章。

陈达齐是写政论的好手,从法律和道德各个方面进行驳斥,有理有据。

此人是新文化圈子里的资深斗士,这篇文章在新文化圈子里引起强烈反响,不少文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批判章西琛和周建仁为主。

一时间形成了人人喊打的局面。

这两人不甘示弱,写了反驳的文章,周建仁写了《答〈一夫多妻的新护符〉》和章西琛写了《驳陈达齐教授〈一夫多妻的新护符〉》。

他们把文章寄到了《现代评论》杂志社。

《现代评论》杂志社的编辑部在北平,徐至摩去了欧洲,由陈原负责。

编辑部原本不想刊登这两篇文章,后来决定删掉一部分敏感内容后再刊登,也就是所谓的删节版,稿子寄到上海万象书局刊印。

他们写信给林子轩说明了情况,毕竟林子轩旗下的报纸一直在攻击《妇女杂志》。

林子轩看了周建仁和章西琛的文章,发现不过是把西方的观念断章取义,重新阐述罢了,没有什么新意。

他们认为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度不好,存在很多弊端,坚持他们那一套性自由和性解放。

ωwш⊕т tκa n⊕¢ o

林子轩对此颇为无语。

一夫一妻制度或许有着诸多问题,但可以说是最能保障女性权益的一种婚姻制度了,否则也不可能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认同。

难道一夫二妻和一妻二夫这种制度会更完美么?

真是死不悔改,他把这两篇文章给抽了出来,不给予刊载,并亲自写了一篇文章。

“章先生和周先生以为从西方找到一点极端的女权思想,就是新潮和时髦,就是所谓的真理,哗众取宠,误导读者,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被批判后竟然觉得受到了多大的委屈,自认为是先锋人物,遭到旧势力的打压,心怀怨愤,殊不知自己传播的是西方的糟粕,和中国的国情不符。”

“他们所推崇的瑞典女权主义者爱伦凯其实根本不赞成新女性,他们故意忽视这一点,只选取对他们有利的言论观点,断章取义,这不是做学问的路子。”

“两位先生不研究西方好的东西,专门研究这些歪门邪道,还因此沾沾自喜,实在可怜。”

“本刊物以后不接受这种骗稿费的文章,请好自为之。”

林子轩在后世网络上也算是骂战高手,来到这个时代用笔名偷偷的骂过几次,一直觉得不能尽兴,这一次他用的是自己的名字,感觉很爽。

在四月份出版的《现代评论》上就出现了这篇文章,为这场关于“新性道德”的大争论添上了一把火。

章西琛和周建仁并不甘心,把稿子寄给其他的报纸和杂志。

然而,一般有影响力的报纸和杂志都拒绝刊登他们的文章,导致他们没有地方发表。

这不是林子轩造成的,在这个言论相对自由的时代,他还没有这么大的势力,能够影响到各家报纸。

主要是两人的观点不被大众所接受,那些报纸和杂志都不想引火烧身。

于是,两人就把文章寄给了鲁讯,请鲁讯代为介绍杂志刊载。

如此一来,他们把鲁讯牵扯了进来。

鲁讯把这两篇文章发表在《莽原》上,并附上了一篇评论性的文章。

“近几天收到两篇文章,是答陈达齐先生的《一夫多妻的新护符》的,据说,《现代评论》不给登他们的答辩,又无处可投,所以寄到我这里来了,请为介绍到可登的地方去。”

“诚然,《妇女杂志》上再不见这一类文章了,想起来毛骨悚然,悚然于阶级很不同的两类人,在中国竟会联成一气。”

“可是我总以为章周两先生在中国将这些议论发得太早,——虽然外国已经说旧了,但外国是外国。可是我总觉得陈先生满口“流弊流弊”,是论利害,不像论是非,莫明其妙。”

“至于林先生认为这些议论是糟粕,对如今的国家有害,我以为如果不传播进来,怎么能预知是否有害呢?总要让人了解和判断,争论一番,才能确认是否有害,否则便是一言堂,独断专行,不足取也。”

这篇文章看似公允,对两方都有评论,实则还是有维护章西琛和周建仁的意味。

这件事的结果是章西琛从商务印书馆辞职,周建仁被调去编辑《自然界》杂志。

后来,章西琛创办了一份《新女性》杂志,继续宣扬他的观点,而且创建了开明书局,成为林子轩的竞争对手。

这次争论只是一个开端,《现代评论》和《语丝》的论战才刚刚开始。

论战的起因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反对校长杨阴榆的事件,也被称为女师大风潮。

杨阴榆于1884年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1907年获公费东渡日本留学,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18年赴美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24年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杨阴榆按照从西方学来的教育理论,在学校强调秩序、学风,并要求学生只管读书,不要参加过问政治活动,把学生游行示威视为学风不正。

这就和学生产生了矛盾,特别是一些学生中的激进分子。

这些激进的学生中有一位叫做许广评。

1925年1月,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向杨阴榆递交了要她去职的宣言,请求教育部撤换校长,4月,教育总长章时钊强调整顿学风,公开支持杨阴榆。

这场风潮愈演愈烈,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现代评论派中存在着诸多不同的政治倾向,比如说陈原,就支持杨阴榆,反对学生闹事,从而和鲁讯展开了一场著名的论战。

有意思的是这次风潮背后的故事。

学生冲锋在前,各方势力在幕后操控,有人被利用,有人得到了爱情。

后来,许广评对此做了反省:“而且公举你出来做事时,个个都说做后盾,个个都在你面前塞火药,等你灌足了,火线点起了!他们就远远的赶快逃跑,结果你不过做一个炸弹壳,五花粉碎。”

第六章 未来的路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见,我的爱人第一百零二章 《娜拉走后怎样》第九十章 两种不同的道路第三百零四章 滚滚红尘中,有幸遇到你第一百七十章 没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第二百三十章 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个都不宽恕第二十二章 出名要趁早第一百八十章 文学真正的作用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十一章 一场通俗小说之间的内斗第七十八章 贴近生活和粉饰生活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一百二十九章 妇女之友第二百四十一章 战争爆发前的上海第二百九十六章 在写与不写之间第七十四章 经典不需要续作第一次演讲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科学家和大文学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世界级的骂战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讲明白第三百一十三章 看来你已经有了灵魂第七十四章 经典不需要续作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怀第九十六章 这个时代的饮食男女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吧!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第一百一十八章 乡土小说的新方向第三百零五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专业精神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个不一样的林子轩第六十六章 提前出炉的奥斯卡第一百二十九章 妇女之友第二百四十四章 要不要改变这个世界?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海滩的一道风景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们该度过一个怎样的青春第一百四十九章 独霸贺岁档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的中国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倾销战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童星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一百九十一章 所谓知己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个人的舞台第二百五十章 城市所承载的文化第二百零七章 女性的权益第三百一十二章 哲学船第二百七十一章 给世界一个警告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第七章 新派武侠小说第一百五十二章 看过才知道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能忘却的纪念第四十章 文坛论战的兴起第九十七章 未来国舅爷争风吃醋的手段第五十八章 美国第一位华人律师第七十章 一场来自南方的旋风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第六十九章 有声电影的困境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位女演员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时宜的思想第一百章 话剧的专业化之路第三百三十六章 隐藏起来的剧情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学之我见》第三百四十章 一场电影行业的战争第一百六十九章 法租界的新势力第一百七十九章 关东大地震第七十五章 从《死水》到《荒原》第三百零五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第六十五章 敲门砖和交学费第一百九十六章 这才是真爱粉!第三百五十七章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创作小说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第四十一章 鸡犬之争,渔翁得利第一次播音第三十章 理想主义者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能忘却的纪念第二十四章 冬皇第一百七十一章 文化沙龙第二百七十六章 随便挑第四十三章 好一场大《雷雨》第二百零三章 让文学归于文学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个人的舞台第一百九十七章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第四十一章 鸡犬之争,渔翁得利第三百四十七章 打擂台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间的北大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些在荒岛上发生的故事第三百五十七章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么是新文学?第三百六十章大买卖第五十七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第三百五十七章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笔名第六十六章 提前出炉的奥斯卡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专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