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前来苏联的参观者们

林子轩之所以要引用这段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是因为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了他深刻的印象,是他阅读过的为数不多的苏联小说之一。

在后世,这段话和高尔基的《海燕》成为中国人对苏联的最后记忆。

而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事极为励志。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瘫痪,卧病在床,他的双目开始失明。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他决意通过文学作品,展现自己所处时代的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

这个过程非常艰苦,他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写作,终于在1933年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只是出版的过程并不顺利。

最终经过朋友的介绍才得以出版,没想到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苏联一书封神。

之后,他住进了苏联政府为他盖的别墅,有专门的人员照顾他,还有医务人员为他看病。

他开始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这本小说在写作的过程中时常要根据“上面”的意思进行修改,这是为了保证小说创作路线的正确性。

奥斯特洛夫斯基和法国作家纪德有过一段恩怨。

纪德是法国小说家,194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1935年访问了苏联,回国后写了《访苏归来》,并且很快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在其他国家出版,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访苏归来》的正文只有三万字,却真实的描写了在苏联的所见所闻。

正因为真实,并且表达了对苏联幻想的破灭,以及得出了苏联必将破产的结论,在世界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

苏联当局对这本书的反应极为强烈,通过各种途径动员各国支持苏联的人士对纪德及其《访苏归来》发动猛烈的抨击。

苏联的报刊指责纪德是“披着羊皮的狼”和“法西斯奸细”。

因为纪德宣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对苏联怀有憧憬,只是参观之后改变了看法。

纪德在苏联期间就批评苏联国内的现实主义作品都是平庸之作,没有人敢于写标新立异的作品,文学创作套路化。

他和奥斯特洛夫斯基有过一次会面。

当时两人的交谈很友好,但当《访苏归来》出版后,奥斯特洛夫斯基指责纪德是个卑鄙无耻的骗子,欺骗了苏联人民的感情。

和纪德同属法国作家的罗曼罗兰批评了纪德《访苏归来》。

罗曼罗兰是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获奖小说是《约翰克利斯朵夫》。

1935年他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了苏联。

因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西方文化界地位极高,罗曼罗兰在苏联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和斯大林等苏联高层有过交往。

他看到了蒸蒸日上的苏联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官僚主义作风,广大农民和一般老百姓的贫困生活。

回国后,罗曼罗兰写了《莫斯科日记》,记录了在苏联的见闻,包括对于斯大林等苏联高层的印象,还指出了高尔基性格上的软弱。

只是,他做出了封存《莫斯科日记》50年的声明。

“未经我的特别允许,在自1935年10月1日起的50年期满之前,不能发表这个日记——无论是全文,还是片段。我本人不发表这个笔记,也不允许出版任何片段。”

据说是因为他的妻子是俄国人,他妻子的家人还生活在苏联。

罗曼罗兰和纪德都看到了苏联的问题,也都写了下来,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纪德认为苏联没救了,罗曼罗兰觉得苏联还可以抢救一下,我们应该帮助它。

这恐怕是罗曼罗兰批评纪德的《访苏归来》的原因所在。

这一时期访问苏联的西方学者很多,比如英国哲学家罗素和英国戏剧家萧伯纳。

1920年5月,罗素以非正式成员身份随工党代表团访问苏联,与列宁和高尔基有过面谈,他对苏俄政府的统治感到失望,甚至于恐惧。

他写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阐述他的观点。

萧伯纳于1931年访问苏联,回国后,他发表演说撰写文章,赞扬苏联人民的卓越成就,并多次公开声称未来的世界属于社会主义。

中国文化界来苏联的人更多,同样写了不少游记性质的文章,记录了在莫斯科的见闻。

比如徐至摩的《欧游漫录》和瞿秋百的《赤都心史》。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观念对苏联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有人极力的赞美,有人大肆的批评,只有多年之后,才能真正判断出是非对错来。

正如纪德所说:“预先带着信念的参观者对光明和阴暗面常常是很敏感的。苏联的朋友常常很不情愿看到苏联的阴暗面,或者,至少说不情愿承认它。因此,往往仇视苏联的人说了真话,热爱苏联的人说了假话,这种情况是太多了。”

林子轩同样是位参观者,不过他是一位来自后世的参观者。

在他的世界里苏联早已解体,成为了历史中的一段记忆,是非对错早有了公断。

他这次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陪着冯程程见识一下这个时期的苏联。

林子轩在中国虽然有名气,但还没到引起斯大林注意的地步,如果他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许能够和斯大林见上一面。

就算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也见不到。

因为高尔基自从1921年就到意大利养病去了,直到1928年才返回苏联。

正因为不被重视,让林子轩有了较为自由的行程安排。

按照莫斯科中山大学管理人员的介绍,除了一些必要的参观地点和欢迎会议,林子轩可以在莫斯科随意走动,没有限制。

这样就很好,林子轩可不想随时随地的被人监视。

说实话,在莫斯科游行示威,声讨段祺睿政府的暴行只是一个形式,表达大家的愤慨之情,对国内的局势没有什么影响。

所以,游行活动到上午就结束了,林子轩和冯程程回到住处休息。

到了下午,当两人想要到莫斯科街头逛逛的时候,有人前来拜访,来人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说着一口地道的上海话。

他说是宋子闻安排他来接待林子轩的,并拿出了宋子闻的信件。

林子轩看了信件,的确是宋子闻的亲笔信,说明这个小伙子的身份不简单啊。

“我姓蒋,先生叫我京国就行了。”小伙子自我介绍道。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学之我见》第三百五十五章黑名单第二百七十章 结局肯定是光明的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讲明白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觉派小说第二百零九章 采访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二百八十四章 谍影重重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远不要低估一位小说家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第三百三十八章 那一抹刺眼的红色第二百零四章 电影的产业链第四十三章 好一场大《雷雨》第一百五十二章 看过才知道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给多少女孩子写过诗?第一百七十二章 就是那种哀伤第八十二章 他拍的不是电影,是情怀!第二百五十三章 远和近第十八章 《雷雨》第七十六章 专业和业余的差距第一百一十章 红袖添香夜读书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些在荒岛上发生的故事第六十八章 他是个喜欢做梦的人第一次庭审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七十章 没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二百零三章 让文学归于文学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断转移的话题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国容不下的泰戈尔第三百六十四章与半个世界为敌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时宜的思想第五十八章 美国第一位华人律师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国主义墙角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尔与新文学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吧!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间的北大第十八章 《雷雨》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变世界了第二百一十章 握手第一百二十四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第一百六十七章 创造社的困境第一百八十四章 关于诗歌的话题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学杂志第三十九章 诗霸是怎么炼成的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矣第九十九章 来自童年的情结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不会放弃的第三百一十三章 看来你已经有了灵魂第一次演讲第一百五十二章 看过才知道第二百五十九章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吧!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第三百五十八章林孟尝第十五章 射雕引发的热潮第一百二十八章 诗歌的艺术第二百章 超越时代所遭遇的尴尬第三十七章 诗坛风波第二百四十九章 电影的黄金时代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里姻缘一线牵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么?第一百七十九章 关东大地震第三百五十七章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一百六十七章 创造社的困境第二百五十三章 远和近第三百四十一章 两个凡是第一次演讲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义第二百四十五章 模拟计划第二百一十一章 泰戈尔在上海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七十八章 贴近生活和粉饰生活第一百八十章 文学真正的作用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棵开花的树第一百七十一章 文化沙龙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风范第四章 阴差阳错第八十二章 他拍的不是电影,是情怀!第一百一十三章 这一切都是为了电影艺术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三百五十六章收获的季节第一百五十八章 民族工商业面临的困境第十八章 《雷雨》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个人的舞台第三百五十六章收获的季节第十一章 一场通俗小说之间的内斗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飞出笼子的鸟儿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通电话引起的风波第二十章 给中国电影一个机会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第一百三十三章 新月社第二十章 给中国电影一个机会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头条第八十一章 文坛琐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位北漂文艺青年的人生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奇怪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