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

和后世的网络写手一样,林子轩在下笔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夹带了大量的私货。

这就是自己写作的坏处,若是抄袭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了。

作为一名穿越者,如果在文章中不带上后世的观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比如,当他写到在克里姆林宫和苏联理论家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就顺带批判了一下苏联没有认真调查国情,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的冒进思想。

可能造成******和浮夸风的问题。

在说道和苏联领导人托洛茨基争论农业集体化的时候,他讲了集体农业带来的大锅饭问题,农民没有了积极性。

只有把土地分给农民,实行承包制才能调动农民的主动性。

在针对苏联的经济政策上,他认为苏联不应该实行计划经济,而应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和私有制互为补充。

还要实行改革开放,引进西方资本,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剩下的共同富裕。

当然,同时要注意贫富差距不能过大,警惕滋生贪污腐败。

越往后写,林子轩发觉这篇游记越是怪异,这不像是游记,倒像是一篇经济论文了。

其实,这样写也很合理。

由于林子轩的文名太盛,很多人都忽略了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一个学经济的人发表经济方面的论述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想了想,不打算改了,反正这些事情以后会发生的,就当是提前预警了。

希望以后的人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林子轩还谈到了苏联严格的审查制度。

苏联书报检查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各种书报文献出版物到讲稿、报告、展品、无线电广播、各种演出活动、广告、音乐录像制品、甚至境外邮件,无一不查。

可以说几乎没有隐私可言。

苏联文学的套路化和僵化思维严重,创新的作品和批评当局的作品都会被禁止出版。

他讲了扎米亚京的遭遇,谈到了1922年苏联把知识分子驱逐出境的事件。

和中国目前还算宽松的政治环境相比,苏联无疑就是高压统治。

张座霖在北平杀害记者教授,正好被林子轩拿来做例子。

所谓的理想国度苏联和此时的北平类似,是黑暗的世界,没有言论自由可言。

他谈论了苏联对青年的影响,青年人被洗刷了思想,容不下其他言论和观点。

这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可以说成了大杂烩,既有沿途所见所闻,也有对苏联当局的批判,还有对政治经济的论述。

到最后,连林子轩自己都不知道说什么了,不过他还没忘记断言苏联的模式最终会破产。

等到苏联解体的那一天,就会有人称赞他眼光独特,思维超前。

这正是对穿越者最好的评价。

和徐至摩在《欧游漫录》中的主观感受不同,林子轩的游记掺杂了更多理论性的东西。

他所写的某些经济方面的理论在后世都被证明过,虽然在这个时代还无法证明,但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

在一大堆经济名词面前,普通读者会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所以,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中国,有不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还有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对林子轩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想要从中找到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

这是较为理智的人。

有些人不去研究其中的问题,也不怎么看内容,只要看到是黑苏联的便猛烈抨击。

还有人会寻找林子轩文章中的漏洞,有理有据的进行批判。

他们找来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来批驳林子轩提出的经济理论。

他们认为林子轩的说法没有依据,也没办法证明,只是一种空想。

林子轩自己心里清楚,他提出的这些理论过于超前了,马克思主义中没有,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才能得出结论。

他不想和这些人辩驳,只是为以后做出提醒。

或许,很多年后,他的这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恰恰因为这些经济理论成为一本经典。

在这些批判的人中,少了郭沫偌的身影。

郭沫偌在三月份便和郁达浮离开上海,前往广州,预备参加革命。

他先是在广东大学得到了一份教书的差事,后进入黄埔军校在政治部担任宣传科长,从文艺界进入了政坛,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没有郭沫偌的上海有点枯燥,连论战都不够精彩。

这时候,拍摄完电影《音乐之声》的黄榴霜要返回美国了,她想让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从而打破华人不能做女主角的惯例。

这是一部讲述西方人和华人的爱情故事,将会挑战美国观众的观影习惯。

但任何事情都会有第一次,不去尝试永远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先前灌录的唱片在欧美等地反响不错。

这个时期欧美的歌曲总是带着歌剧的腔调,美国的爵士乐开始流行,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的时代即将来临。

在美国,道格拉斯希拉拍摄的《魂断蓝桥》在戏院上映,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最终进账上百万美元的票房,虽然大部分要分给影院,却也收入颇丰。

而且,还能在欧洲和中国继续放映,这都是后续的盈利。

林子轩意识到想要赚钱还是要拍摄美国电影,然后拿美国人的钱补贴中国电影。

只要有一个好故事,选对演员,电影就是个暴利行业。

在《魂断蓝桥》公映后,瑙玛希拉一举成名,完成了她进入一线明星的梦想,甚至可能因此获得最佳女主角。

他们兄妹准备再接再厉,拍摄《诺丁山》那个故事,已经进入了筹备阶段。

这些消息是林晓玲从美国发回来的。

她在那里负责账目的审查工作,对于出身商业家庭,从小耳濡目染的人来说,这份工作完全不成问题。

林晓玲在美国待了两年时间,即将拿到学位证书,到时候会回国一趟。

林子轩期待妹妹归来,不过一想到家里肯定要催婚,晓玲恐怕并不愿意接受包办婚姻,双方的矛盾在所难免,他这个做哥哥的又要头疼了。

怎么感觉像是后世的某个场景,有种剩男剩女被逼婚的既视感。

飞出去的鸟儿,再想关起来就难了。

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卷而来第二百零一章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第九十三章 猴戏第二章 将剽窃进行到底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个不一样的林子轩第三百四十五章 别具一格的证婚词第一百五十八章 民族工商业面临的困境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岭第一百六十章 大规模写作计划第八十三章 群雄争霸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们的家庭生活第七章 新派武侠小说第二百八十四章 谍影重重第一百零八章 不会剪掉的剧情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时宜的思想第二百零九章 采访第二百二十三章 地域文化的隔阂第一百五十章 来者不善第一百五十七章 科学和玄学的大论战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后第一百六十八章 神话剧的热潮第四十章 文坛论战的兴起第六十四章 勇闯好莱坞第二十五章 开启流行音乐的新时代第七十二章 法庭之外的手段第三十八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第七十六章 专业和业余的差距第八十章 蜚声世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闹天宫》第二百九十八章 又一个奠基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闹天宫》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们的家庭生活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二十章 给中国电影一个机会第一百六十七章 创造社的困境第一百六十四章 笔名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个人的舞台第一百零七章 新时代的女性第三百四十四章 秘书第二百一十八章 传统文化的美第七十八章 贴近生活和粉饰生活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个不一样的未来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断转移的话题第四十四章 真相不忍直视第四十七章 一念之间第二百八十四章 谍影重重第十六章 诗坛新风向第五十三章 这是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大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是猛龙不过江第七十九章 生活更像是一出戏剧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后第一百四十三章 这个时代离开家庭的女青年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说引发的风暴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一百九十章 小说改编热潮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位女演员第三百四十九章 穿越者就该这么骄傲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怀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个都不宽恕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路向北第十二章 文学和白话文第二百零一章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第七十二章 法庭之外的手段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读者第三百六十八章 世界级的骂战第二百八十一章 改变从不经意间开始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尔与新文学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学杂志第三百三十八章 那一抹刺眼的红色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仅仅是文学第九十六章 这个时代的饮食男女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国第二百八十六章 文人的操守第二百零二章 连女装也不放过第二百七十九章 钻法律的空子第二百零一章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文化沙龙第三百四十九章 穿越者就该这么骄傲第一百七十九章 关东大地震第一百零二章 《娜拉走后怎样》第九十九章 来自童年的情结第二百九十一章 那一段法兰西岁月第九十四章 有中国特色的特效第三百六十章大买卖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闹天宫》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火了一把第五十七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第二百七十一章 给世界一个警告第二十三章 为艺术而献身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九十四章 有中国特色的特效第四十三章 好一场大《雷雨》第二百八十三章 寻找失落的世界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读者第四十二章 符合时代的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