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黑名单

为了阻止《甲午风云》的放映,在随后的几天,日本人使用了各种手段。

比如让日本浪人到戏院捣乱,发动舆论攻势,甚至指使公共租界的巡捕查封戏院等等。

此时的日本人还没有强势到让日本军舰上的士兵进入租界的地步。

相对应的,经过报纸的热炒,旅顺大屠杀的消息传播开来。

首先发出声音的是学生,以复旦大学为首的学生组织游行示威,要求调查旅顺大屠杀的真相,为遇难同胞举行吊唁活动。

这个倒不是林子轩的安排。

复旦大学戏剧社的学生参与了电影演出,感触颇深,这才举行了游行活动。

林子轩呼吁上海各界人士支持重启对旅顺事件的调查,还原历史真相。

不少爱国的进步团体纷纷声援,造成极大的声势,形成了一股舆论风潮。

1月4日,他接到了美国大使馆和法租界当局的正式公文,要求在租界禁止放映《甲午风云》,理由是那段旅顺大屠杀的情节与事实不符。

看来日本人和西方人私下里达成了协议。

林子轩懒得辩解,他早有准备,拿出删节版的《甲午风云》继续放映。

你说那段内容不行,我删掉就是了,绝对配合。

但只要这部电影继续在影院放映,观众看到《甲午风云》就会想到报纸上的报道,即便电影中没有了旅顺大屠杀的情节,他们还是会联想起来。

而且,他会在片头加上一段说明。

“由于日方的强烈抗议,本片内容有所删节,如给您的观影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看到这段话,就算是不了解前因后果的观众,也会产生好奇心。

日本人为什么要抗议?未删节版是什么样子?

就好像是禁书一样,有时候,越是看不到,观众越会好奇,如此反而能起到宣传的效果。

日本人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没想到还是阻止不了消息的扩散,舆论风潮已经形成,他们只能在报纸上混淆视听。

这一次,他们没有状告林子轩的电影公司。

这和《津门大侠霍元甲》不同,日本医生害死霍元甲没有真凭实据,日本人不担心闹出什么大事来,这次他们只想着尽快平息舆论,把事情压下去。

如果他们状告明星电影公司,势必引起更大的风波。

日本方面绝不希望重新对旅顺大屠杀进行调查,他们只想着掩盖真相,歪曲事实。

租界内的西方势力冷眼旁观,上海华界的政府因为北伐军自顾不暇。

这就成了林子轩和日本一方的博弈。

正因为如此,林子轩才发现日本人在上海经营出来的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短短几日,为日本人做说客的社会名流就有几十人,涵盖了上海的各行各业,更别说其他不太出名的人物了。

这些人不一定都倾向于日本人,但两者要么有利益关系,要么有人情关系。

这些上海的名流非常不理解林子轩的所作所为。

在他们眼里,旅顺大屠杀是三十年前的旧事了,是清政府的罪责,如今早已改朝换代,还翻这些旧账做什么。

难道还要日本人赔偿不成?

不说事情的真假,实在没必要因为三十年前的往事和日本人闹翻,完全不值得。

所以,他们认为林子轩有病,和苏联人闹,和日本人闹,就不能消停会。

你真以为这两大强国不敢动你么?

林子轩倒没有这么自信,他虽然有名望,不过日本人要真想刺杀他并非难事。

在民国时期,遇刺的名人有不少。

1913年,宋教任在上海北站检票口突遭枪击,随后不治身亡。

1931年,宋子闻在上海北站遇刺,他的秘书被打死,他侥幸逃过一劫。

1934年,《申报》总经理史量材从杭州回上海的途中遇刺身亡。

这都是颇为有名的人物,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在这个混乱的年代,没有人绝对安全。

日本方面之所以没有刺杀林子轩,一来的确是顾忌他在上海的声望,包括和各方的关系,第二个就是林子轩以往没有触及到日本人的底线。

林子轩的确有反日的倾向,却还没有造成恶劣的影响。

日本方面更为关注的是中国政商两届的人物,政界有权势,商界有资本,政商两届的人物才是影响中国的势力。

文化界的名人当然也有影响力,只是没办法对中国局势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说的就是文化界的知识分子不满现状,有所抗争,但又软弱胆小,摇摆不定。

说白了,文化人只会耍嘴皮子,不会干实事。

所以,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界的名人一直采取拉拢收买的态度。

这一次,林子轩的做法让日本方面感觉到了不安,他们把林子轩放入了黑名单之中。

这份黑名单是日本在上海的情报机关根据搜集的情报做出的判断。

黑名单上的人员都是具有反日倾向的中国名人,按照对日本危害的大小排序。

林子轩暂时排在名单的后半段,从此进入了日本情报机构重点监控的范围,不过还没到日本人孤注一掷进行刺杀的阶段。

林子轩对此毫不知情,只是他并不傻,明白这次把日本人得罪狠了,非常注重安全。

他准备借着这股舆论风潮成立旅顺大屠杀的调查团,搜集更多的证据。

相对于《甲午风云》在上海滩掀起的舆论风潮,张时川拍摄的《中日海战》颇为尴尬,如果《甲午风云》的剧情是真的,那么张时川的电影就是为日本人的罪行翻案。

如今,上海市民都知道所谓的中华电影股份公司的后台是日本人。

不少爱国学生和市民发起抵制华影和《中日海战》的游行活动。

张时川陷入被动之中,他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是脱离华影,自谋生路,另一条是继续跟着日本人干下去,有了日本人的资金,他不信拍摄不出好电影来。

他实在是不甘心就这么输给林子轩。

事实上,林子轩已经不把张时川当成对手了,他正在看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

影片的内容很简单,讲述了一位画家正在案头作画,忽然墨水瓶里的墨汁变成了一个小纸人跳出来,不停地给画家捣乱。

画家没有办法作画,便起来捉小纸人,最后在床底下捉住了纸人,又把它塞进墨水瓶里。

这部电影叫做《纸人捣乱记》,之所以说它有意思,是因为这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片。

第一百章 话剧的专业化之路第二百四十九章 电影的黄金时代第三百零二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有声电影的时代来临了!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风范第三百四十二章 文坛新势力第二百零二章 连女装也不放过第八十六章 如流星一般消失的作家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关时间旅行的诸多问题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专业精神第十三章 劣币驱除良币第二百四十五章 模拟计划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国主义墙角第七章 新派武侠小说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路向北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卷而来第二百五十九章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第四十一章 鸡犬之争,渔翁得利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只猴子的逆天之路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飞出笼子的鸟儿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飞出笼子的鸟儿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第二百八十一章 改变从不经意间开始第三百五十八章林孟尝第二百章 超越时代所遭遇的尴尬第三十五章 那些年,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一百一十三章 这一切都是为了电影艺术第二百四十九章 电影的黄金时代第一百六十四章 笔名第二百四十五章 模拟计划第一百二十四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第三百一十一章 这就是莫斯科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头条第三百二十八章 珍惜眼前人第三百六十二章这一页的历史该如何书写第八十九章 一个有益于中国电影事业的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们的家庭生活第三百七十章 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战争与和平第二百九十一章 那一段法兰西岁月第二百二十三章 地域文化的隔阂第五十章 战况升级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怀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仅仅是文学第三百零二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逼我出绝招第七十九章 生活更像是一出戏剧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棵开花的树第七十六章 专业和业余的差距第三百六十六章无声的中国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第二十四章 冬皇三江感言第七章 新派武侠小说第二十三章 为艺术而献身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是猛龙不过江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不会放弃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三百二十章 泾渭分明的阵营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游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神之作第二百零八章 一个全面的中国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仅仅是文学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会风俗大调查第二百四十五章 模拟计划第一百零九章 入戏太深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路向北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们的家庭生活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远不要低估一位小说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五十七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第三百一十九章 动荡之年第一百四十九章 独霸贺岁档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路向北第二十八章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第二百二十七章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第三百零一章 觉醒之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四十四章 真相不忍直视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听生第三百六十五章这一刻,他是焦点第三百三十五章 有公足壮海军威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争第四十九章 林氏汉语拼音方案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骂就要骂的尽兴第一百七十二章 就是那种哀伤第八十九章 一个有益于中国电影事业的人第三百六十五章这一刻,他是焦点第三百六十五章这一刻,他是焦点第二百九十六章 在写与不写之间第一百八十章 文学真正的作用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们只有一个立场第一百六十四章 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