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出风头

林子轩对成为青年人的领袖和导师的兴趣不大,那样的话太有压力了,他可能会失眠。

何况他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他目前取得的成绩都是抄袭后世的成果,自己本身才疏学浅,学识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如果太过出风头,被人拆穿的话就英名尽丧了。

不过这一次到复旦大学上课,林子轩准备小小的出一次风头。

民国时期的大学可以说是国学大师云集,随便一个名字在后世都被无数人追捧,他们上课的方式也是各有特色。

按照后世的说话,这就是个性。

王国唯上课从不迟到早退,上完课就走,风雨无阻。

有回,王国唯讲《尚书》时,当堂告诉学生:“这个地方我不懂。”可当讲到他研究有素的问题时,他则说:“我的研究成果是无可争议的。”

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梁时秋上课,黑板上从不写一字,他说:我不愿吃粉笔灰。

章泰炎的学问很大,门下弟子众多。

有次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优渔、钱轩同、刘半侬等,都是一时俊杰。

章泰炎的国语不好,由刘半侬任翻译,钱轩同写板书,马优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

他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胡拾讲课更像是演讲,鲁讯则率直犀利。

他们的风格林子轩学不来,不过他要有自己的风格,才能镇住这些复旦大学的才子们。

在这个时代,能够考入复旦大学的都是一时俊彦,或者说是天才,想要镇住这些天才,就必须比他们更天才。

林子轩环视一周,看到还有几位复旦大学的教授坐在后面,想必是来听他水平如何的。

如果在讲课期间,这些教授或者学生离开了,就是他的失败,说明他讲的内容很差,如果学生都走完了,他以后也不要再到学校讲课了。

这对他来说同样是个考验。

好在林子轩早有准备,从随身带着的提包里拿出一本书。

这是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红楼梦》。

他走下讲台,把《红楼梦》递给一位学生,让这位学生随便翻开一页,然后告诉他页数。

看到林子轩的举动,台下的学生和教授都莫名其妙,连系主任都不知道林子轩要做什么。

那个学生也不怯场,翻开《红楼梦》,说了一个二百三十四页。

林子轩站在讲台上,闭上眼睛,过了五秒之后,他张口开始背诵那一页的内容,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字错漏。

当底下的学生弄明白林子轩在做什么的时候,顿时轰动了。

也就是说,林子轩把整本《红楼梦》都背诵了下来,这是多么惊人的记忆力啊。

背诵完毕,林子轩让那位学生再选一页,那位学生选了五百一十二页。

让学生们更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这次林子轩是在倒着背,从最后一个字一直往前,还是一个字不差。

倒背如流!

底下复旦大学的学生们无法淡定了,连那些教授都惊讶起来。

这可不是一个记忆力超群就能解释的,这要对《红楼梦》研究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倒背如流的境界,就算是那些整年钻研《红楼梦》的学者也做不到啊。

林子轩才二十二岁吧,那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红楼梦》的。

怪不得他敢在复旦大学讲《红楼梦》,人家都研究到这个地步了。

他们不知道林子轩脑海里有个搜索系统,他闭着眼睛就是在看着书本读而已,可在不知内情的人看来,这就是能耐和水平啊。

林子轩睁开眼,看着下面乱哄哄的景象,心中颇为自得。

这下唬住你们了吧!

其实,能够背诵《红楼梦》的人不在少数,沈燕冰,也就是文学家矛盾,也能背诵。

1926年的一天,章系琛、钱军陶和郑震铎等人在谈话之间,谈到沈燕冰会背《红楼梦》,郑震铎怎么也不相信。

于是,几人打赌,请沈燕冰喝酒。

酒至半酣,有人说这么喝酒没意思,不如做点什么助兴,沈燕冰喝的有点多,酒兴正浓,就欣然答应下来,另一人就说听说你会背《红楼梦》,不如背一段给咱们听听。

当即由郑震铎点回目,并翻开早已准备好的《红楼梦》进行对照。

沈燕冰遂按所点回目琅琅而诵,一口气背了半个多小时,将近一个回目,无一错漏。

众人膛目结舌。

在这个年代,背书是学习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很多大学问家对一些经典著述都能背诵如流,碰到一个问题,立刻就能滔滔不绝的讲出出处。

这不仅是记忆力的问题,还有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背书的重要性。

在后世,有了电脑,可以随时在网上查看,也没有人去背书了,对很多知识都是不求甚解,这或许就是中国很难再出国学大师的原因之一。

不过,正着背诵和倒背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正着背诵可以通过对小说的理解来记忆,倒背考验的就不仅仅是记忆力和理解力了。

这时候的学生较为大胆,有学生不相信,拿过《红楼梦》随便翻开一页,请林子轩继续倒着背诵。

林子轩来者不拒,不怕挑战。

最后,文学系主任不得不站出来阻止学生们,否则这课就没法上了。

林子轩成功的给了复旦大学学生一个下马威,让这些天之骄子们明白谁才是天才。

“我这么做不是要显摆什么,而是告诉你们,研究一门学问首先就要从背诵开始。”林子轩拿回《红楼梦》,在讲台上认真说道,“如果你连背诵都做不到,怎么才能理解,不能理解,谈什么研究。”

这个观点很容易理解,学生们被镇住了,都没有意见。

“好吧,下面开始讲课,我要讲的是《红楼梦》,或者叫做红学。”林子轩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词。

分别是“1921年”、“旧红学”和“新红学”。

“红学发展到现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1921年之前的是旧红学,1921年之后的是新红学。”林子轩不容置疑的说道。

这是红学史上第一次进行断代,如果说胡拾的考据派开启了新红学的大门,那么林子轩就是给新红学的大门上加上了一块匾额,确定了它的名分。

从此,红学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第三百五十六章收获的季节第四十七章 一念之间第二百八十九章 对待诺奖的态度第二百九十六章 在写与不写之间第三百三十五章 有公足壮海军威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二十八章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第七十二章 法庭之外的手段第五十一章 这一日,属于上海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义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五十九章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第八十七章 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女人第一百九十章 小说改编热潮第一百七十九章 关东大地震第一次播音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风范第一百零二章 《娜拉走后怎样》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第二百零三章 让文学归于文学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说家的想象力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个逆时代潮流而写作的人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黄昏第一百一十章 红袖添香夜读书第二百零一章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边新闻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文学从来都是小众的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第三百二十六章 作家的联合国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六十九章 法租界的新势力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距离第二百零二章 连女装也不放过第一百九十三章 绯闻第一百章 话剧的专业化之路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第三百零一章 觉醒之年三江感言第十一章 一场通俗小说之间的内斗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个逆时代潮流而写作的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历史之中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远不要低估一位小说家第九十八章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发明第七十六章 专业和业余的差距第三十三章 一个歌星的诞生第二十九章 明月歌舞团第三百五十六章收获的季节第二百五十九章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第三百四十六章 白首同心在眼前第十七章 少女心思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变世界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虚构的传奇故事第七十八章 贴近生活和粉饰生活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棵开花的树第四章 阴差阳错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尔与新文学第四十八章 侥幸之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间的北大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给多少女孩子写过诗?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观世界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断转移的话题第八十一章 文坛琐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妇女之友第一百一十五章 跟风第六十二章 《我有一个梦想》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争第一百四十六章 婚礼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个不一样的未来第六十八章 他是个喜欢做梦的人第二百零五章 另一个世界的文学第三百零四章 滚滚红尘中,有幸遇到你第十二章 文学和白话文第十四章 通俗小说周刊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宁观潮第十九章 新诗兴起之日第五十章 战况升级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讲明白第十七章 少女心思第八十九章 一个有益于中国电影事业的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珍惜眼前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二十六章 杨康之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不会放弃的第七十章 一场来自南方的旋风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风云第一百零一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法租界的新势力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第三十三章 一个歌星的诞生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第三百五十六章收获的季节第三百二十六章 作家的联合国第一百二十四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学之我见》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