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队

不让驻军就不驻军,建立一支警察部队不就完了吗?

人现成的,武卫右军,自己的***正有一批老兵需要安置,那可是他的嫡系部队。

警察怎么当,不会就学就培训。

于是他从武卫右军中抽出三千老兵,请日本教官来当老师。这样,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就有了第一支警察部队。

中国第一个警察局也在天津成立,设南北两个分局,各一千五百名警察。

南分局管天津城区的治安,分局机关在金汤桥西。

北分局负责西站、北塘、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治安,分局机关在河北贾家口。

三千名警察很快到达指定地点,开始执勤巡逻。

接下来,袁世凯又在巡警总局建立直属马巡队,河巡队,拘留所、差遣队、军乐队、电线巡警队和侦缉队等。

警察的机构越来越完善了,袁世凯也是中国建立消防机构的首创者。

一九零二年十月,袁世凯又从直隶抽调了二千名老兵,成立了铁路巡警总局,负责京山铁路的治安任务。

局机关设在北京车站,受天津南警察分局管辖。

这样,中国第一支铁路警察,也被袁世凯顺理成章的首创出来了。

普通警察的具体任务是负责消防、户籍、卫生、车辆行走,戏院和妓院秩序、保护过境大员、缉查犯罪,收集情报等。

警察的出现对维护社会秩序,大至凶杀案的侦破,小到里弄的卫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过去,这里边的很多事,是没人管的,出了事也不知道找谁。要想解决问题,只能找官衙。那么大的地方,就一个官衙,管得过来吗?

现在不一样了,什么事都有人管了,在袁世凯总督的天津,已经有现代国家制度的雏形了。

和建立铁路警察的同一年,袁世凯还在天津成立了第一个警察学校,培养警察官兵。

女人的事,男人管起来有时未必方便。天津的警察还招了一批女巡警,女人也开始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了。

一九零五年,袁世凯领衔上奏请行立宪,并在奏折中建议派员出国考察,朝廷批准了他们的建议,决定派载泽等五大臣出国考察。

当五大臣在北京火车站正准备登车时,革命党人吴樾投掷诈彈,诈伤了十多人,迫使五大臣推迟行程。

袁世凯派天津二百多警察前往北京侦破案件。

他借机建议在北京建立国家巡警部,被朝廷采纳。

第一任长官也是袁世凯推荐的。原天津巡警总局赵禀钧任国家巡警部的侍郎,警察制度从天津被推广到了全国。

第二、 创建中国法院。

为了更加明确的规范人的行为,一九零二年,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联名上奏,要求修改和建全法律,并建议学习西方。还建议由沈家本和伍廷芳主持法律的修订。

到一九零九年,已制订出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大清刑律》。

一九零六年,在袁世凯的努力推动下,清**将刑部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并设置检察厅,在法部的监督之下,负责提起公诉。

袁世凯在天津首先试行新的施法制度,主持制订了天津的审判规则。按着这个规则,首次确立了司法和行政的分离,向着司法裁判权的独立,迈出了重要一步。

首次赋予审判官根据法律的的独立裁判权,规定上司对裁判官的裁判没有干涉权。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废除了个人独裁制,实行合议制度。

在审判官和书记官之外,还设立了检事官。设立预审官,对重大、复杂的刑事案子实行预审制。

按照这个审判规则,设立了承发吏,担当送达执行之事务;设立检验吏,担当验尸验证等事务;设立司法警察吏,担当搜查、抓捕,以及对判罚和刑罚的执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审判规则,提出了公开审判的原则,确立了四级三审制。

最下级是乡谳局,第二级是地方审判厅,第三级是高等审判厅,最后一级是大理院,相当于后来的最高法院。

三审是:乡谳局和地方审判厅为一审,高等审判厅为二审,大理院为终审判决。

和完善司法和审判制度的同时,袁世凯还在天津建立习艺所,有罪犯习艺所和游民习艺所。前者是让服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学到一技之长,后者使无业游民学到谋生技艺。

为了满足对司法专业人员的需求,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政法学堂,看守学堂,司法警察学堂。

第三、创立了新型的征兵制度。

同八国联军作战,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全军覆灭。

荣禄的武卫中军被打散解体。

董福祥的武卫后军将慈禧一行护送到西安后解散。

宋庆的武卫左军也只剩不到一办,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袁世凯的武卫右军。

虽然在山东,袁世凯增加了武卫右军先锋营,人数从七千人增加到了近二万人,但直隶本身的防务加上京畿的防务,靠袁世凯手头这些人是不够的。

加之老兵又抽出去做警察等,袁世凯到直隶总督任后,急需征集新兵。

袁世凯是个做事讲求章法的人。

为了保证新兵的质量,袁世凯在小站募兵章程的基础上,又主持制订了募练新军章程十一条和募兵八条。

这样一来,一个新型的征兵制度也在袁世凯领导下建立了起来。

募兵章程对新兵条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年龄在二十到二十五岁,身高四尺八寸以上,能举起一百斤,每小时能行军二十里。

吸食大烟,素不安分,犯有事案,五官不全,体质软弱,有眼疾者一律排除在外。

不但要看本人条件,还要看家庭背景。

所征之兵由各级官府推荐,要保证是当地固定人口,要查明住址和三代以内家庭人口和财产情况。

流民、游民、溃勇等身份不明者不得推荐。

官兵按级别饷银有明文规定,头目每月饷银五两,正兵四两二钱。

头目每月扣下一两五钱,正兵每月扣下一两,这些扣下的银两,每六个月派人送到家中。

袁世凯最早的那个把兵士的饷银直接交给其家部分的想法,在这里终于得到了实现。

要求地方官保护兵士的家属,遇有诉讼有特别的照顾,军属免除部分的差役。

这个章程保障了兵源的优良,提高了军人和家属的社会地位,减轻了军属的经济负担。有力地冲击了人们多年形成的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的老观念。

除此之外,袁世凯还干了一件更出彩的事。把军队分成常备兵、续备兵、后备兵。

常备兵就是现役军人,时限是三年,享受全饷。

三年期满,退伍回家成为续备兵,饷银每月一两,每年集训一次,训期为一个月。

续备兵期限同样是三年,期满后转为后备兵。

后备兵每月饷银半两,每二年集训一次。期限是四年,期满后转为平民。

遇有战事,可随时征用续备兵和后备兵入伍。

大量入伍的新兵需要练,需要训。

在袁世凯的极力推动下,清**成立练兵处。

袁世凯是练兵的老手,大家都认为他是不二人选。

但袁世凯特别精明,他知道满族权贵对汉人握有重兵猜疑心重,他把亦劻推到前台总.理练兵。

亦劻不懂军务也不愿意管练兵的事,主要管事的人都是袁世凯的人。

练兵处设有总提调,下设军令司、军政司、军学司。

总提调是徐世昌,军令司正使是段祺瑞,军政司正使是刘永庆,军学司正使是王士珍。副使也都是冯国璋、陆建章等人担任。

也就是说,都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老班底,练兵处的军权实际是牢牢掌握在袁世凯手里。

第384章 治国策电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465章 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479章 新人物第10章 选择和机遇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15章 挫折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344章 北归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332章 拒签“和约”第182章 开张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411章 点翰林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479章 新人物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69章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第602章 关于世界文化三个共同的理想目标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100章 两边都难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46章 办实业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36章 署理山东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123章 孙袁会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203章 逼得哑人说话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261章 张作霖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3章 科举之路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164章 芥蒂第268章 张勋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33章 告密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614章 转折点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573章 当诤友、诤臣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55章 反击第482章 离开第134章 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