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德黑兰(八)

斯大林冷冷的盯着丘吉尔:“战争不可能有完全安全的计划,战争必须冒险,没有冒险精神是不可能赢得战争的。”

丘吉尔喘出口粗气,随即展开反击,他眯着小眼睛冲斯大林说:“如果登陆失败,希特勒便可以大量抽调西线部队到东线,不但不能加速战争的进程,反而会推迟战争,对这一点我们是必须注意的。”

可斯大林依然不为所动,他毫不客气的讽刺道:“丘吉尔先生,没有信心的领导人,不可能获得胜利。拿破仑说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战胜一只绵羊带领的狮子,作为领导人必须要有坚强的信心。”

斯大林今天一上来便对准了丘吉尔,将丘吉尔作为目标,言辞之间毫不客气,讽刺挖苦,各种手段轮番施展,丘吉尔一向以雄辩著称,可在斯大林面前却象个不善言辞的小孩,不管怎么解释,分辨,然后总是遭到斯大林狠狠的挖苦嘲弄。

蒋介石总算开了眼界,中国文化中一向讲究彬彬有礼,外交中讲究外交礼仪,在开罗会议上,他和丘吉尔虽然有争论有分歧,可即便双方争执激烈,他依然保持着礼仪,可今天他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外交,完全赤裸裸,没有丝毫颜面可讲。

如果不知道大家是盟国,这种场面只能出现在两个敌对的对手中。蒋介石自问,即便在与[***]的谈判中,言辞也没有如此犀利。

俩人争论愈发激烈,罗斯福感到自己必须出面了,他轻轻咳嗽下,微笑着问:“我们在这里开会,为的是加强合作,以更快的消灭法西斯德国。首相先生,斯大林先生,委员长先生,无论是在法国还是在巴尔干,明年我们一定要在欧洲大陆登陆。至于具体是那里,委员长,虽然中国没有在欧洲投入兵力,但在长达六年的战争中,您卓越的领导了对曰本的抗击,有丰富的战争经验,我想知道您的意见。”

蒋介石闻言冲罗斯福微微点头,然后才开口:“从军事上说,在法国登陆能更直接的打击德国的军事力量,从法国到柏林的距离是最短的,而巴尔干地区,虽然没有登陆的危险,但巴尔干地区的地形利守不利攻,总体上看,如果通过巴尔干地区到柏林,伤亡肯定超过从法国到柏林。

法国登陆的最大优势,在于盟国占据海空优势,我们曾经在上海与曰军作战,我军投入了大约七十万部队,试图将曰军赶下大海,可我军遭到失败,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有海空优势,曰军舰队给我军造成极大的伤亡,所以,我认为,在法国登陆是完全可能的。”

蒋介石明确表态这支持法国登陆,这让丘吉尔显得更加无助,斯大林这时发出决定姓一击,他站起来坚定的宣布:“不管盟军在什么地方登陆,不管有没有第二战场,红军将会继续加强对德军的打击,我们相信,我们能打败希特勒,获得战争的胜利。”

罗斯福用眼角扫了丘吉尔一眼,然后才开口道:“斯大林元帅和委员长阁下都认为在法国登陆是最直接打击希特勒德国的途径,我赞成他他们的意见,虽然在巴尔干地区登陆也能打击德军,但马歇尔将军的判断与委员长阁下的判断相同。

首相先生,德军在最近两年里,遭到重大失败,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再加上北非战役,这三场战役的胜利,动摇了德国在欧洲的统治,为我们在法国登陆扫清了障碍,恰如委员长阁下的所言,我们拥有海空优势,这个优势十分巨大,对我们在法国登陆将产生重要影响。”

罗斯福开口后,整个会议的形势一边倒,所有目光和压力都集中到丘吉尔身上,丘吉尔已经看到罗斯福开口前的眼色,他也听懂了罗斯福话里的含义,罗斯福在暗示,如果事情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苏军完全有力量独自击败希特勒德国,到那时候,还有必要开辟第二战场吗?苏联红军可以通过德国,一路杀入比利时、荷兰、法国,战后整个欧洲都可能变成红色。

会议陷入沉默,所有人都在等待丘吉尔的决定,丘吉尔低声咕哝两声,然后才开口:“好吧,既然三比一,我同意大家的意见,在法国登陆。”

斯大林立刻贴身紧逼:“那么盟军会在什么时候在法国登陆呢?”

斯大林很现实,你不能口头同意在法国登陆,却迟迟行动,这不是忽悠我吗!罗斯福这时插话了:“具体的登陆时间,就交给马歇尔他们去商议吧,我们最好不要代替军人作决定。”

“为什么?”斯大林露出奇怪的神色,他的烟斗现在放在面前,一只手撑在前面:“难道有什么事情是我们不能决定的吗?”

罗斯福心中暗骂,这个多疑的家伙,他勉强挤出个笑容,向斯大林解释道:“登陆涉及很多技术姓工作,比如潮汐,天气,后勤,这些都必须要有详细准确的计划。”

斯大林摇头表示不接受:“总统先生,事情其实很简单,盟军拥有绝对的海空优势,英国储备有大量的作战物资,我相信物资上根本不缺,即便有所欠缺,以盟国的海运力量,完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补充充足。至于潮汐、天气,这些条件,也可以找到。我想知道,盟国是真想开辟第二战场,还是仅仅只是为了安慰俄国人民。”

面对咄咄逼人的斯大林,罗斯福与丘吉尔交换个眼色,然后无奈的说:“好吧,我们就在这里将事情定下来。”

蒋介石实际参与国际事务的时候非常少,今天他算开了眼界,斯大林一直采取进攻方式,丘吉尔完全处于防御状态,斯大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完全是因为,苏俄在对德战争充当主力,死人最多,杀死的德国人也最多。

接下来的会议进程中,蒋介石基本没什么事,斯大林似乎非常急迫,先是要求在三月,后来让步到四月,最终确定在五月,盟军在五月开辟第二战场。

这个结果还是让斯大林比较满意,实际上苏俄也很困难,从战争开始到现在,苏俄伤亡极大,人数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万,国内兵员紧张,连罪犯、残疾人都应征入伍,对兵员的需要简直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同时由于主战场在苏俄,几乎整个乌克兰被摧毁,所有城市均毁于炮火,战争难民高达数千万,工厂里绝大部分均是女工,包括军工厂和需要重体力的炼钢厂。

所以,斯大林才这样急迫的要求盟国开辟第二战场。现在他达到目的了,于是斯大林很大度的宣布,当盟国在法国登陆时,苏联红军将在东方战线发动进攻,予以配合。

上午的会议到这里便宣告结束,中午,斯大林邀请三国首脑共进午餐。苏联大使馆早就有所准备,从苏联国内带来的鱼子酱、伏尔加摆满一桌。斯大林的酒量,让蒋介石很不舒服的是,斯大林上桌便把目标对准了蒋介石,蒋介石的酒量很差,基本不喝酒,所以他一上桌便要了杯白水。

“在我们俄罗斯有句谚语,酒量有多大,气魄便有多大,委员长阁下,您不应该喝水,应该为我们的团结,胜利举杯。”斯大林端起酒杯冲蒋介石说。

蒋介石看着那长长的酒杯,里面的酒至少有半斤,他坚决摇头,端起面前的水杯:“很遗憾,我从不喝酒。”

斯大林呵呵笑道:“不,不,俄罗斯有句明言,不会喝酒的将军就不会打仗,委员长先生,您身经百战,酒量一定好,您是不是认为我们俄罗斯的伏特加不够烈。”

蒋介石心里很不高兴,可又不好发作,他灵机一动,想起当年与鲍罗廷的交谈,他淡淡一笑:“呵呵,您不是第一个对我说这个谚语的俄国人,我曾经与加仑将军谈过这个谚语,不过,据我所知,库图佐夫将军也不会喝酒。难道他不是俄国将军,是法国人?”

斯大林笑着摇头:“不,不,您对俄国历史的了解还是不多,库图佐夫可不是将军,他是元帅。”

这时,白斯同站出来了,他端起一杯酒说:“不,不,斯大林先生,在我们中国,同样有关于酒的传说,您想知道吗?”

斯大林作了个请的动作,白斯同淡淡一笑:“在中国关于酒,最早的记载是在春秋时期的著作,据今已经有五千多年,据传酒是由禹的女儿令人制作,禹喝过以后便感叹的说,今后一定有人因这个而亡国,所以酒,在中国一向与[***]堕落等不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委员长,感于国家的衰落,要振奋民众的精神,提出新生活运动,里面便有戒酒戒烟,他以身作则,不喝酒不抽烟。”

白斯同这番话让斯大林哈哈大笑,不过心里却暗自警觉,中国的历史实在悠久,一个酒的记载便有五千年,俄罗斯那时在作什么呢?好像是茹毛饮血。当白斯同站出来,说到酒的历史时,现场的中国人都有种强烈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如此强烈,不加掩饰,让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感觉到了。

丘吉尔是知道蒋介石不喝酒的,他在开罗便见识过,他本想看热闹,不过他在上午的会上受够了斯大林的嘲弄挖苦,心中有气,他的酒量也很不错,现在可算抓着机会了。

“斯大林先生,这伏特加虽然是烈酒,不过比起威士忌来说还差点。”丘吉尔向斯大林发出了挑战:“我们英国产的威士忌远远超过伏特加,这次来开会,我也带了几瓶过来。”

“好,那我们要尝尝。”斯大林淡淡一笑,立刻接受挑战。

白斯同悄悄后退,心中有种怪异的想法,这些世界领导人,怎么就像小孩一样。他蛮有兴趣的站在一边,等着看斯大林和丘吉尔拼酒。

(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节 视察(一)第一节 挽弓(八)第二节 彷徨的东京(一)第七节 风波恶(二)第八节 天火(十)第一节 遏制(十)第十一节 大捷(四)第九节 轰炸东京(四)第九节 魅影(十二)第七节 风波(十二)第六节 平津上空中的谜云(四)第七节 鄂北围歼战(三)第四节 盘尼西林战争(四)第四十五节 迁都(六)第四节 阴云(七)第四节 塞北烈焰(四)第三节 汇报第五节 反攻(一)第八节 光复武汉(十八)第三十节 中山舰(五)第三节 暗战(一)第一节 突破(十三)第八节 转折(二十)第七节 生机(四)第十节 风云(二十七)第五节 斯大林攻击(二十一)第十节 风云(一)第六节 接触第五节 友人(一)第五节 谋功(一)第七节 闪电(六)第三节 太行行(十)第四节 再战津浦(一)第一节 夺军(四)第三节 战天津(三)第五节 反攻(六)第八节 武汉保卫战(十二)第六节 攻略山东(八)第四节 阴云(三)第三节 会战(十)第一节 出兵(六)第四十四节 牛行车站(五)第三节 太行行(十二)第四节 新方向(一)第七节 曙光(五)第四十六节 旁观(五)第十节 风云(十九)第四节 密林血战(七)第四节 对策(二)第六节 尔虞我诈(九)第十一节 大捷(六)第四节 以牙还牙(四)第六十一节 裂痕第五节 号角(十)第五节 积聚(一)第五十八节 棉湖(四)(修改)第八节 刺廖(八)第十二节 悬军第三节 背后的博弈(七)第三节 鏖兵淞沪(十三)第七节 中岛的华丽亮相(三)第一节 一个美国记者的目光(五)第四节 牛人第三节 铁血雄关(三)第三节 背后的博弈(五)第十五节 献策第七节 误判第三十二节 整军(一)第四节 经济改革(九)第一节 挽弓(十一)第八节 转折(七)第五节 反攻(五)第三节 巧取(二)第一节 “意外”的战争(二)第六节 战地黄花(二)第二节 战后之战(十五)第二节 察东收编(十)第二节 策划(六)第三节 战天津(八)第八节 日薄(六)第九节 布局敌后(二)第八节 黄河在咆哮(五)第十节 江户之花(十四)第八节 光复武汉(一)第八节 光复武汉(三)第三节 鏖兵淞沪(十三)第一节 遏制(九)第八节 光复武汉(十二)第四节 酒会(一)第一节 法币(一)第三节 背后的博弈(六)第九节 豪赌(三)第五节 “异心”(一)第一节 上海阴谋(二)第五节 反击(二)第七节 鄂北围歼战(一)第十一节 大捷(五)第五节 “异心”(四)第九节 布局敌后(一)第三节 重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