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拉萨风云(一)

刘文辉早就想对拉萨的英国人动手了,但吴忠信不准,吴忠信的理由很充分,[***]的坐床仪式是藏传佛教的最隆重仪式,藏人绝对不能容忍在这上面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英国人在藏省不是一两天,晚两天也不要紧,而且利用这几天可以调查下,藏军的虚实,为将来整顿藏军打下基础。

盛大的坐床仪式在十一月中旬举行,各地宗教界头面人物纷纷赶到拉萨,见证这一时刻。喧嚣的宗教仪式却不能掩盖拉萨剑拔弩张的局面,二十四军两万多人从三个方向包围了拉萨,庄继华又命令向传义组织了一支援藏军,总兵力六千多人,由康边屯垦司令李根固统帅赶往拉萨,李根固在十二月中旬赶到拉萨,这样刘文辉就在拉萨聚集了超过三万的兵力。

川军的调动没有瞒过噶厦政斧,摄政王热振向吴忠信和刘文辉求证,刘文辉毫不含糊的告诉他,来的不是军队,而是公路勘测队和护卫队,热振将信将疑的离开了。

吴忠信自然不会相信,但刘文辉却不肯告诉他实情,对于拉萨局势的担心,他向蒋介石去电,请蒋介石制止刘文辉,蒋介石也感到目前情况下藏省再出现动乱,分散了抗战力量,给刘文辉下令,不要在藏省挑起事端,对藏民应采取政治手段,以笼络为主。

刘文辉把蒋介石的电报转给庄继华,庄继华立刻给蒋介石去电,要求全权处理藏省事务,“藏省目前亲中央力量和亲英力量相持,我们的策略应该是扶持亲我们的力量,打击亲英力量,而亲英力量的主要支持者在藏军,必须瓦解现行藏军,镇压部分藏军将领,扶持支持我们的力量,将英国人赶出藏省。”

庄继华从五个方面论证现在在藏省采取强硬措施的必要,指出只要控制住拉萨,就等于控制了整个藏省,刘文辉的军队不但要继续进入藏省,还要继续向南,进入藏南,直抵藏印边界,另外一部要北上,屯兵于藏省疆省交界处,为将来处理疆省事务做好准备。

对庄继华毫无顾忌的要权,蒋介石思绪再三,他实在拿不准,军委会内对此也要求慎重,专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蒙藏委员会也不同意在此时采取强硬措施。

不过就在武汉的政斧高官商议时,庄继华秘密电告刘文辉,立刻采取行动,首先解决英国办事处,将藏省的所有英国人驱逐出境。

“136师占领拉萨城北的制高点措曰岗,137师占领城东的制高点格吉坡,138师居中策应,暂编第三师为军预备队,各部必须在明天九点之前完成部署。”

王靖宇说完之后回到作为,刘文辉平静的看看在座诸将,然后嘿嘿笑了两声才慢条斯理的开口:“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群蛮子吗,现在不是七年前了,咱们是鸟枪换炮了,他们还原地踏步,打起来,两个小时老子就能拿下拉萨,什么[***]噶厦活佛,老子把他们一锅烩了。”

说到这里,他得意的扫视了眼在座将领,众将很配合的露出笑容,刘文辉满意的点点头,抚摸了下嘴角的胡子,然后才慢慢的开口:“不过,这只是预防,他们不动,我们就不动,我们只针对英国人,明白吗?”

众将唰地站起来,齐声答道:“是!”

七年之前,康藏之战中,刘文辉战败,不过刘文辉打心里是不承认的,那是他的主力正与刘湘在川中对峙,所有精锐都被刘湘拖住,西康只留下了少数不入流的部队,战败是理所当然。但现在不同了,这些年他从渝城买了不少装备,主力136师和137师全部换装,中下级军官均到渝城受过训。

这里必须补充下,在最初刘文辉很担心庄继华借培训之名,向他的部队掺沙子,将所有从渝城回来的军官塞到刘元塘的部队中,可让他意外的是,刘元塘部队的战斗力陡然上升,在康滇之战中打得有声有色,相反装备更好的136师却打得比较难看,这下让刘文辉重新审视受训军官,在庄继华重新整编川军时,他加大了派到渝城培训的军官数量,又在西康成立了军校,让受过训的军官担任教官,培训下级军官和军士,仿照庄继华一样,给士兵戒除烟瘾,在连队设立文化教员教士兵学文化。几年下来,部队战斗力上升了几个台阶。要不是抗战开始,再也无法从渝城买到装备,他恐怕就要扩充部队了,重新燃起雄心。

现在他以三万大军屯兵拉萨城下,藏省藏军的总兵力不过两万多人,在拉萨城内的藏军也不过一万七千多人,武器装备还是以一战时的破落武器装备,这一战打起来,他有十成胜算。

更重要的是,在刘文辉看来西征藏省,等于就是为他扩充地盘,藏省虽然是藏人的地盘,但西康也有不少藏人,既然可以统治西康,也照样能统治藏省,所以打心眼里愿意服从庄继华的命令,驱逐英国人,整顿藏军。

为了不过于刺激噶厦政斧,刘文辉没有向拉萨城内派兵,所有部队都部署在城外,拉萨城内最险要的制高点是布达拉宫,可无论二十四军还是藏军都不敢进占这里。

摄政王是汉人对热振官衔的称呼,藏人的称呼却是摄政热振活佛,如同藏省的其他活佛一样,热振活佛是热振寺的活佛,热振寺在拉萨以北二百多公里,这个寺庙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比较超然,它的寺庙里收藏有几乎所有藏传佛教经典,现在盛行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他门了两位弟子,[***]和班禅)就是在嘎当教派理论上发展起来的,而热振寺就是当初嘎当教派的第一寺院,只是在黄教盛行后,热振寺也改奉黄教(看来宗教也是识时务的)。

热振活佛天明之后受到消息,噶厦政斧的噶伦然巴.图登贡钦匆忙来报告,汉军包围了英国办事处,逮捕了办事处的所有英国人,汉军还在拉萨大街上张贴布告,命令所有英国人必须在三天之内到城外汉军军部报道。

“活佛,汉军这是要做什么?英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如果我们不能保护朋友,上天是会降下灾难的。”图登贡钦有些慌乱,他一支认为汉军是针对拉萨政斧的,没想到他们居然是针对英国人,这让他乱了阵脚。

热振双目微闭捏着佛珠,作为摄政,对藏省目前的局势还是比较清楚的,汉军大举进藏表面上看是对前段时间冲突的反应,实际上是中央政斧对曰趋活跃的英国人的反击,看来中央政斧不再坐视英国人煽动西[***]立,这是。

“上天不会惩罚我们的,”热振睁开眼睛慢慢的说:“汉人也同样是我们的朋友,而且还是我们的政斧。”

“可…。”图登贡钦没想到热振丝毫不着急,便换了口气说:“活佛,英国人是来观礼的,是我们的客人,我们藏人是不能容许客人受到侮辱的。”

热振还没开口,首席噶伦僧官丹巴降央和首席司伦郎顿.贡噶旺秋,以及噶伦平.次旦多吉和噶伦彭康.扎西多吉也一同前来。

“摄政,”次旦多吉拿出份文件:“这是汉军司令刘文辉将军的通报。”

“通报?”热振毫无表情的抬眼看看次旦多吉,不动声色的说:“你给大家念念吧。”

次旦多吉打开文件念道:“热振摄政及郎顿司伦,噶厦政斧,英国驻拉萨办事处为非法设立,中国历任中央政斧从未承认,该机构设立之后,在拉萨挑动是非,离间藏汉关系,为害极大,为恶极多,今本军奉命关闭该办事处,驱逐办事处人员,为使行动保密,事先未通知,请摄政及诸位司伦噶厦原谅。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军军长,西康行营副主任刘文辉中将。”

贡嘎旺秋本来就阴沉的脸色泛出一层黑光,怒气冲冲的冲到次旦多吉面前,一把抓过文件,两下就扯得稀烂。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转身面对热振大喝道:“我们藏人从来没有让人欺负到头上的,调集我们的勇士,我们藏人绝不接受这样的屈辱!”

贡嘎旺秋的自信是有道理的,自从清朝灭亡后,藏军和川军前后有两次对抗,两次获胜,其中第一次还是袁世凯时期,川军近万人进驻拉萨,藏军在英国人支持下与川军对峙,各地藏人纷纷赴援,后方藏人则切断了川军供应线,英国大使向袁世凯提出抗议,袁世凯被迫下令准备增援川军的滇军和甘军停止前进,最终导致在拉萨的川军孤掌难鸣,弹药粮草难继,从拉萨后撤,沿途苦战,最后只有不到一半人返回四川。

(未完待续)

第二节 彷徨的东京(六)第六节 攻略山东(七)第二节 交易(四)第三节 太行行(十一)第三十七节 战东莞(三)第九节 殇(九)第七节 闪电(十二)第十节 大撤退(三)第一节 四川开发公司(四)第六节 波澜起(六)第九节 局势第三节 会战(八)第二节 起航(一)第八节 光复武汉(五)第三节 跨越时空的见解第二十六节 视察(一)第五节 反攻(五)第二节 战后之战(十三)第九节 溧水反击(二)第二节 彷徨的东京(二)第三节 背后的博弈(十)第五十八节 棉湖(四)(修改)第三节 背后的博弈(五)第八节 黄河南岸的曙光(四)第三十六节 战东莞(二)第十节 风云(七)第六节 波澜起(二)第五节 “异心”(三)第六节 新云南(一)第六节 南京戏(一)第八节 光复武汉(五)第五节 号角(十)第二十七节 转变(五)第五节 号角(七)第七节 误判第五十九节 遗嘱第七节 鄂北围歼战(十)第六节 救亡(三)第一节 一个美国记者的目光(六)第三节 战鼓(九)第四十八节 伤怀(八)第一节 夺军(六)第四节 密林血战(六)第八节 光复武汉(十四)第三节 战天津(十一)第十二节 悬军第二十七节 转变(一)第五节 云集(九)第五节 反击(八)第二节 川军(四)第二节 沙基(五)第八节 天火(一)第八节 刺廖(六)第八节 南京,南京(三)第五节 反攻(二)第五节 斯大林攻击(十九)第三节 战天津(四)第三节 太行行(八)第一节 德黑兰(十二)第五节 斯大林攻击(二十二)第八节 光复武汉(六)第四十五节 迁都(四)第九节 轰炸东京(四)第九节 轰炸东京(七)第四十四节 袭淡水(二)第七节 风波(十四)第二节 战后之战(十四)第四节 九天之上(八)第七节 塞克特(一)第一节 蛰伏(十)第七节 风暴第十节 虎啸(一)第三节 聚才(三)第二节 交易(四)第一节 一个美国记者的目光(六)第四节 考试第五节 战云密布(一)第二节 空军(一)第六节 南京戏(一)第一节 端倪(一)(修正)第四节 外交(八)第八节 日薄(六)第十节 虎啸(五)第一节 挽弓(十三)第十节 风云(十四)第一节 一个美国记者的目光(五)第二节 川军(四)第七节 闪电(十九)第八节 南京,南京(五)第二十七节 转变(二)第十节 风云(二十二)第三节 鏖兵淞沪(十一)第十节 风云(十五)第九节 临沂破军(三)第七节 塞克特(四)第一节 突破(三)第五节 积聚(九)第一节 遏制(十)第四节 盘尼西林战争(一)第五节 积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