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河北太极拳

王洪被送到北平后,赵夫人、林夫人听到消息时,都被吓的慌了神。

两人都亲手杀过人,自然都知道,军人打仗这事儿,不可能只有自己杀别人,别人也一样会杀回来。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这道理谁都知道。

王洪在家时,一家人从来不提这些事情,两个女人说话,连死啊伤啊这些字眼也都当作忌讳避开。实际上,在她们的意识里,早有了这种认识,只是不想提而已。

尽管有了心里准备,真见到王洪倒在了病床上,都有些无法接受。

还好王洪只是流血过多,医生也一再的向她们两个强调,外伤好了,调养一段时间就能恢复如初。

两个女人这才安心了些。

赵婧之显怀了,也不能多做事情,小芸就全部接手照顾王洪的事情。

几天后,王洪走出医院,有些事,也就顺其自然了。

三个送到军营里训练的大孩子,他们的教官知道王洪受伤后,也带着他们去看望,结果这三个大孩子也被吓到了。

对于受伤与死亡,没人不在意,见王洪一样的受伤,三个人对当兵打日本人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要不要为了报效国家去投身战场,不惜牺牲哪?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选择。

前线阴霾密布,新的大战马上就要打响。张六少只抽空见了下王洪,夸奖安慰不要钱的送给了王洪,却没再给他安排什么事儿,只让王洪放心的休息。

张六少这回的压力真大了,日军准备全面入侵热河,不管他怎么努力,可实际的情况是派上去的各路军队很难顶得住。

兵败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只能先做些表面文章。

王洪在家也坐不住,虽然还不能发力练拳,却也跑到孙禄堂家里待着。

这时的他,需要的不光是练拳,更多的还是明白拳意上的东西,顺便听些拳学见闻,以开扩眼界,借鉴他人之例。

这天,孙禄堂的家里来了几个练太极拳的朋友,一个年纪不大的,就请教孙禄堂,为什么杨露禅的时候,叫杨无敌,现在,太极拳却很难跟外人动手。

这个问题,其实在杨健候的时代,就已经成了个大问题。

孙禄堂也不好回答。

杨露禅跟他不是一个时代的,叫不叫杨无敌,他哪儿知道?

至于太极拳能不能打,孙禄堂倒是知道什么原因,却不能说破,一说破就得罪人。

太极拳不是因为慢而不能打,而是练法上,因为注重了搭手的东西,少了近身的东西,更缺了实战的磨练。甚至说,纯练太极拳的高手,就没有过主动扑过去打人的事例。遇到快拳快腿搭不上手,自然就成了不能打的代表了。

太极拳,说是河南传出来的,可整体上,却是河北拳种。

让太极拳名满天下的首功,是河北永年的杨露禅,他在河南陈长兴处学得太极拳,于咸丰年间携二儿子杨班侯、三儿子健侯来到北京,先在西郊张家酱园教拳,后来又到端王府教拳,从此世人知道了太极拳这个拳种。

这就是‘谁知豫北陈家技,却赖冀南杨家传’的来历。

太极拳传到北京,先是在汉满八旗和高官子弟间传播,杨露禅也因此依附权贵谋生。所以在他教拳的时期,特别保守,极少与外界交流,后人评之:“深沉不露,尤善养气,绝无争雄竞长之心”。

到杨健候晚年,清庭已经进入最后时刻,种种原因,才开始在普通人中传播。在这一时期,除了高官子弟,罕有汉人得到杨家拳的真谛。

这一情况在河北太极拳另一支重要传承进京后,才被打破。

杨露禅的老乡武禹襄,也是太极拳高手。更重要的是,武禹襄不象杨露禅拿太极拳当独家饭碗,而是将太极拳做为学术来研究。

武禹襄是科举出来的文人,很喜欢太极拳的风格,他跟杨露禅学了段时间,见杨露禅不教真东西,就干脆跑到陈长兴家要学拳,陈长兴已经年纪很大了,就把他推荐到陈青平处,终得其拳。后来,他偶得王宗岳的拳谱,以其文武功底极力钻研,终于把太极拳这种打人的玩意,变成了国术第一学术拳种。

到了民国时,武禹襄的传人郝为真来了北平,结果杨家不想让出独门生意,遭到冷遇。后病痢旅店中,受到孙禄堂礼遇,郝便将太极拳传给了孙禄堂。孙禄堂融会了三拳,在几年后就出版了《太极拳学》。

杨健候那不成器的弟子许禹生,身为二代官宦,见识却很高,见杨家的太极拳再不出世,就成了别人的垫脚,就把杨少侯、杨澄甫两位杨家人和杨家教出来的吴鉴泉请了出来,公开教授太极拳。

从这时起,太极拳才真正公诸于众,传于普通之有钱人。一块大洋一个式子哪,没钱真学不了。

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北方的太极名家杨澄甫、杨少侯、吴鉴泉、孙禄堂包括郝为真的儿子孙子,都集体南下传拳,太极拳由此发展壮大。

此时,谁教的太极拳都只叫太极拳,还没有姓氏派别。

可在吴鉴泉的某个徒弟拜访杨家人时,如郝为真般也受到了冷遇,一怒之下,称其太极拳为吴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才开始分门别派。

吴氏一出现,自然杨氏、武氏(郝氏)、孙氏也就出来了。

这四氏太极拳南下,北平的太极拳界就空虚起来,许禹生撑不住场子,就找来了陈发科。陈发科的太爷爷正是陈长兴,乍一听,似乎是请来了最根正苗红的太极拳。

在陈发科进北平前,北方太极拳以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各领风骚,虽风格有异,但大体都是以柔缓匀慢为宗旨,而陈发科带来的陈派太极拳却是快慢相间、刚柔并济,这种风格一下子把世人惊住了。

传说中杨露禅为教贵人,把蹦跳发力的东西去掉,才变成缓慢为主的风格,可这只是民国时的说法。陈青平的后人及武禹襄一脉可都是缓慢风格。既使有些人传下了快拳,也不过是相对的快了些。

因此,陈发科一脉的太极拳,总是被其余五家(包含陈青平的陈氏太极拳)抨击,却也因陈发科功夫很好,教出的学生水平也很高,硬生生的代表着陈氏跻身于大宗之列。

这才到了河南人传播太极拳的时间点。

此前的太极拳,完全是河北人的太极拳。

------

每章一说:清末民初,练武者较量时,会用小臂互相接触,是为“搭手”。此时习武者往往以武为业,若全力比武,非死不分,所以出现了搭手方式,彼此互探深浅,点到为止,避免无谓的伤亡。搭手比武,少了近身这个环节,可一臂之内瞬息万变,更需施展浑身解术。功大者,硬打硬破;双方相当,看谁机变;功弱者,以巧取胜。细观清末出现的各个拳种,很多都有这个技术的遗留,甚至很多拳谱上所说的技法,都是搭手所用。

第96章 三回九转是一式第77章 先施百货的枪声第168章 东西方剑术四第184章 太极对泰拳第127章 空手夺刀第66章 凤凰三点头第178章 麻烦第190章 300米番外3第193章 中第137章 劲力交错第三十七章 官府土匪与猛虎饿狼共存第87章 君子剑?第99章 干就干场大的第100章 收获也大第四十八章 拳学秘笈第138章 黑风寨第90章 间谍在行动第144章 三皇炮捶第146章 热河开打第88章 四剑一鞭第85章 编教案第158章 两个眼睛瞄准第六十章 练国术好找工作第194章 换第194章 换第十四章 跑山刀第三十六章 剌杀与告密第147章 监军第89章 小报记者第91章 挑战书第二十九章 江湖救济第167章 东西方剑术三第177章 唯一国术第97章 亲日派第二十五章 一连串的进攻第二十五章 一连串的进攻第五十二章 练枪第95章 拜师第93章 国术的黄金时代第195章 撤第130章 杀炮兵第八章 有家难回第83章 师父有了第134章 刚劲初成第五十章 胡子的冬天第88章 四剑一鞭第四章 亡命狂奔第170章 东西方剑术终第75章 示范第三十八章 有经验的好处第128章 认识票第132章 京城八卦掌二第110章 探家第四章 亡命狂奔第184章 太极对泰拳第170章 东西方剑术终第114章 怀孕第152章 命令第111章 马车行第74章 假王洪?第四十三章 烟袋锅子抽贼筯第八章 有家难回第155章 反狙击第86章 正面生死第97章 亲日派第134章 刚劲初成第二十二章 刘保长之死第十八章 日本武士的挑战第142章 受伤第113章 再杀第149章 溃兵第二十九章 江湖救济第四十七章 庶民之剑第69章 大连的拳馆第85章 编教案第73章 少林武当,门主大PK第二十八章 红樱枪第185章 强身健体第157章 小光的枪法第189章 贴近狙击第140章 灭寨第183章 脱身换影第138章 黑风寨第105章 江湖有大坑第九章 说一声娶我第66章 凤凰三点头第99章 干就干场大的第二十一章 三种架子第101章 天津的混混第108章 烧村庄第二十一章 三种架子第85章 编教案第149章 溃兵第202章 老熟人上场第77章 先施百货的枪声第139章 直觉第四十八章 拳学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