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烟袋锅子抽贼筯

小俩口买了一大堆东西回来,却看到岳父正在发愁。

他打听回来的消息十分不妙。

先是火车站里到,处都是女儿女婿的通缉令。这倒罢了,全家人都知道会是这个情况。

再就是一路上到处都是明抢暗夺。

这时往关外走的人,身上都带着东北攒的积蓄。

日军把各种过路费过卡费过关费抬的极高,汉奸们大肆吃拿卡要。武器弹药、黄金白银都做为军用品,不得大量携带。火车站要检查,上了火车更是随时检查,检查之后少了些东西也无处说理。

日军不管的地方,就是坑蒙拐骗偷这些下三滥和胡子的天下。

每个回到关内的人都说:这一路没有不掉钱的人。

小俩口一听,就知道又得另想办法去大连了。

岳父决定,先住下几天,去美国花旗、法国汇理、英国汇丰这些银行,想办法把黄金兑换成上海认可的英磅美元之类洋钞。这样坐火车的时候,就不怕明面的检查了。

外国的银行也遵从中国的习俗,在初五后才开门。

这两天就闲了下来。

能逛街容易招风,小俩口便跟着奶奶学化妆。奶奶说,这还是她当姑娘时,除了在家里学做女红,唯一没人管的事儿,就几个女孩学化妆,后来,家里还请了外面的女先生专门教。她们经常玩这种小把戏,用粉影处理几下,人就象变了模样。

本是少女闺中游戏,可到老了,孙辈身上倒有了大用。

赵婧之拿王洪试手,画好了,大家照着镜子看了下,手艺差了些,却也变了另一个人。

王洪就准备用这套妆去火车站里看一下。赵婧之看他的头发太长,就让他先去理个发。可过来看热闹的二哥笑着告诉她,东北人正月里不理发,要过了二月二再理。

脸跟衣服都收拾好了,再就是随着得带点什么。王洪看着两人的武器,突然觉得不对劲,那把匕首,应该是几个江湖人特有的,能不用就不用。

赵婧之见他没拿什么,问了下为什么,就把她的小手枪塞了过来。

王洪摇摇头,一开枪,两人又得跑路,连赵家人都待不住了。

突然他想到就在这背街出去的路上有个卖烟袋锅小店,里面有几个红铜的做的镇店烟袋锅,出门就在那里拿了个根半米长的,做短棍除了有点细,其他都还可以。

其实他很想买那根最长的,又粗又重,却又怕太招摇。

东北男女都抽烟袋。

在移民东北的初期,人烟稀少,这抽烟确实可以避免蚊子小咬的叮咬。

据说,烟袋锅与烟杆那浓郁的烟袋油子味儿,就是长虫(蛇)见了也发蒙,弄点烟油子放它身上,还能要了它们的命。

男人抽的烟袋,烟杆比较短,青年人用的长不过五六寸,年龄大的稍长些,烟杆上还栓个烟荷包,不用的时候别在腰里,以不妨碍干活为主。

Www⊙ ttkan⊙ ℃O

而女人抽的烟袋杆有半米多长的,抽的时候多是盘腿坐在屋里的炕上,围着烟笸箩一边唠嗑一边端着大烟袋抽上几口。

也确实有人拿着烟袋锅打架。但要说做武器用,就过于勉强,毕竟是普通的生活用品。除非专门做个一米长,加大加重的,可这样天天扛着走有些为难人。

------

王洪进了火车站的广场,迎面而来的,是茫茫人头,是吵杂的的声响。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包小包,前拥后的,王洪不知不觉就被人群带着往里走,

在人潮中,他跟着大家一样望着车站的检票口,别人看的是还有多远买到票、还有多久能上车,他看的是那检票口站着的日本兵和汉奸。

他正看的入神,突然感觉口袋被人动了一下,他一把抹了过去,边上有个孩子哎呀一声。

王洪不以为意,继续往前走,他要观察有没有混过去的可能。

可口袋又有人摸了上来。

这回王洪收了下心神,手上用了点劲,只听“啊”一声,一个瘦个子倒在了他身后。

王洪象没看见一样,继续往前走。

这前面突然闹腾起来,有人在喊:“抓贼啊!抓贼啊!”

一个人正对着王洪跑过来,后面跟着被偷的人,王洪手中的大烟袋锅子,有意无意的挑了起来,在那人正要错身时,正对着那人的腰,点了一下,那人正在跑,不防,一个跟头摔在了地上。

后面被偷的人冲过来,从小偷手里抢回个小包,一声不响就往回跑。

那个贼起身后,看了王洪两眼,拍拍身上的灰,不声不响的走了。

王洪看到检票口那里的日军和汉奸还真是一个人一个人的看清脸,又去检查包裹,估计了一下,按这种检查,车上也轻松不了。

就从人群中退了出来。

在快要走出人群时,他感觉了有人斜着接近,就快步走出了人群,却被几个人拦了下来。

正面的人似乎要跟他说话的样子,可后面接近的那个人突然的靠近,手一扬。

王洪一闪身,见那人手上的刀子一闪而过,知道是这贼在报复。

心道,买这铜烟袋锅子还对了。

他一点也没留手,对着这些人的手和胳膊就抽了过去,用的全是抽筋碎骨的冷劲儿,几下就把这围上来的贼都废了。这种伤,治好了也起筋疙瘩,这几个人,以后别想着做贼了。

贼、小偷、扒手,这是中国人对这些偷儿们称呼,江湖上称为老荣,又名三只手、梁上君子、摸包儿。

偷和盗,也不是一回事。盗者明火执仗,贼者鼠窃狗偷,盗鄙视贼不敢见光,贼鄙视盗没有技术含量。

这几个人敢于报复动手,这走的就是黑道手段了,就接近了盗的作派。

可惜,他们不开眼,也忘了‘三不偷五不抢不碰江湖人’这个说法。

这说的是不偷高官贵人、不偷孤寡、不偷带孩子的妇人,不抢老弱病残幼,不碰江湖行走的人。象现在,碰到了王洪,被打残了只能自认倒霉。

偷盗这行当,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世人只知道有什么妙手空空儿,什么义盗义偷,那只是传说。现实之中,小偷的地位仅比采花贼高一些,后世的监狱里还是这样。

俗话说‘夜入人家,非奸及盗’。古代,杀死夜间盗贼是正当的行为,什么古巴比伦法、古代希伯莱法、古罗马法、古中国法都有类似的规定。墨子直接说:“杀盗人非杀人“。所以,从周至民国,历朝历代都有一个明确的法条:夜间入户,打死勿论。连公门抓人,也只能夜间围上,白天动手。

这行的传承,多数都是由师傅拐带那些穷困人家十岁出头的小孩,教小孩偷窃的手法眼法和各种经验。少数,是练了暗门功夫,走上了这条路的人。凡有名的,往往是这些能飞檐走壁的暗门神偷。

小偷学不到暗门功夫。入室偷,以练手劲为主,多用绳索竹杆一类帮助自己。摸口袋的,练习手法和眼法。

前几年的北平,官差在茶馆里见到个用手捏核桃吃的人,立刻抓捕。旁人问为什么?官差说:手劲这么大,又不是练鹰爪功的练家子,都是入室的贼偷。带到局子里,一审,就结了十几个盗案。

摸口袋的,要练手法和眼法。

手法:练动作的快捷准确。靠身法的协调来达到手法的快捷。要从捡豆子、弹扣子、米缸里摸铜板、滚油锅中夹物一路练过来。

眼法:主要是教练如何一眼就能找到藏钱的部位。

锦囊偷技指用手指对衣袋里或提兜里的钱物直接盗取,手法用探、开、抠、夹等,特点是轻快如风。

用钱币或刀片割口偷窃,黑话叫“开口儿”或“剃胡须”。要找来各种布头,四处绑着,一刀下去,面上一层齐齐开口,下一层无损无伤。这种人,用刀快捷地划开对方的衣兜、提包等放置钱物的部位,像动手术一样。

用镊子的,据说在80年代前,同行见到就嘲笑,是最没技术含量的。

贼也有贼道。

三十年代,一个贼偷了一个廊坊来天津卫给孩子看病的妇人的钱,导致人家孩子差点没命,结果,这个贼因为坏了规矩被同行打断四肢,当时还登了报纸,黑道白道都夸赞此举。

这行业是与时俱进的,各种方法手段一直在改进翻新,直到80年代,各路窃贼还搞了次全国南北大比武,炫耀本领,提高水平。

直到法律保护了他们,这行业就没了门槛。

王洪收拾了这几个毛贼,快步走出人群。

可在离住处不远的地方,被一个老太太拦住了。

第110章 探家第四十章 杀手的追杀之道第104章 哏都第126章 船拳第四十八章 拳学秘笈第133章 京城八卦掌三第172章 初为人父第205章 比武第94章 北平的偷儿第二十七章 家书第十一章 歃血结盟第117章 内斗第177章 唯一国术第82章 宴席第102章 薛颠第四十九章 秃尾巴剑的来历第147章 监军第195章 撤第四十三章 烟袋锅子抽贼筯第198章 被狙第75章 示范第97章 亲日派第107章 杀炮兵第三十一章 岳父求助第六十章 练国术好找工作第61章 筷子剑对半步崩第十四章 跑山刀第109章 撤回第71章 崭露头角第89章 小报记者第171章 留学第64章 要钱不要命的汉奸第124章 谁说国术高手没抗日?第三十章 这事就这么定了第101章 天津的混混第145章 大刀术第130章 杀炮兵第148章 枪杀逃兵第144章 三皇炮捶第208章 传说第74章 假王洪?第89章 小报记者第82章 宴席第十七章 单破杀手的刀法第73章 少林武当,门主大PK第93章 国术的黄金时代第70章 船上第78章 报复第145章 大刀术第182章 暹罗双刀第117章 内斗第四十九章 秃尾巴剑的来历第126章 船拳第二十七章 家书第十九章 那算谁赢了?第96章 三回九转是一式第62章 渔阳剑法第193章 中第十章 亲见通缉令第166章 东西方剑术二第70章 船上第174章 剑术学校第五十八章 鸡鸣开门第三十章 这事就这么定了第199章 冲出去第二十九章 江湖救济第165章 东西方剑术一第154章 狙击步枪第68章 豆饼第四十三章 烟袋锅子抽贼筯第67章 有经历就有经验第八章 有家难回第165章 东西方剑术一第四章 亡命狂奔第202章 老熟人上场第五十三 见血与继嗣第83章 师父有了第二十二章 刘保长之死第二十七章 家书第124章 谁说国术高手没抗日?第67章 有经历就有经验第三章 英雄救美第五十章 胡子的冬天第123章 编排第四十三章 烟袋锅子抽贼筯第179章 一剑第五十七章 我缺钱,不缺德第135章 刀里藏镖第68章 豆饼第73章 少林武当,门主大PK第二十九章 江湖救济第三十八章 有经验的好处第四十三章 烟袋锅子抽贼筯第128章 认识票第126章 船拳第181章 暹罗武术第123章 编排第162章 大刀队背后的故事第158章 两个眼睛瞄准第188章 又见狙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