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三回九转是一式

说是一起冲进去,可最终冲在前面的几个小特务,心里都胆战心惊。

几个人慢慢走到屋子前,有一个低着头准备硬踹门,可他的同伴都躲在门侧,一不留神,身影就印在了窗户上。

赵婧之看准了,压低了枪口,连续几枪打过去,门外又倒下了一个,还有一个人抱着肩膀直哎呀。

可这些日本人不怕死的凶猛劲也被激发出来,门前的两个人大吼一声,一起冲过去踹门。

门是踹开了,可子弹也从屋里飞了出来,这两个人一倒一伤。

这么一会儿的攻击,日本人就倒了两个,还伤了两个。

这些日本特务终于相信了,王洪两口子,全都是悍匪,根本不是他们这样的小特务,能随便惹得起的。

王洪正在站三体式,听到不远处的枪声,他心中一惊,很可能是赵婧之那边出事了。

他立刻跟孙老师说了一声,见找不到什么东西,抓起一把竹剑,脚尖一点,就从院中飞奔了出去。

等他赶到时,赵婧之与这些日本特务正在僵持着。特务们不敢再冲,就想诱骗赵婧之把手枪里的子弹打光,他们一个个的在屋门口跑来跑去。

却没想到,赵婧之手里有几百发子弹,好几个弹匣,她打完两个弹匣,就开始慢慢的压子弹,想等她子弹打完,怕是这一整天的时间都不够用。

赵婧之也知道,王洪听到枪声就能赶过来,所以也不着急,就在屋里死守着。

这些特务心里这个后悔,早知道这样,带上几颗手榴弹就解决问题了,何必拿人命来消耗里面没完没了的子弹?

王洪到时,这些日本特务发现里面打了几十发子弹,还没有节省子弹的样子,开始萌生了退意。

再开枪下去,北平的警察和军队都赶来了,有些事可以做不可以说,剌杀这事就是如此。再怎么样,也得考虑这是中国人的地盘,民意和舆论也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外面把风的那个日本特务,四处查看了一眼,见没动静。就对里面的人喊:“行不行?不行就撤”。

里面的特务还在犹豫着,撤也得把死伤带走吧?

把风的那个特务,正焦急的等着里面的人回话,谁想,王洪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

一剑扎向他的喉咙。

竹剑也是剑,当即把他喉咙处捅的肉绽洞开颈椎骨断,人立刻栽倒在地上。

王洪把他的手枪抢了过来。

里面的日本特务已经把两个死尸的拖了出来,两个背着,刚走出院子,却看到王洪站在胡同口处,两人一愣,却没等他们反应,王洪一枪一个,打倒了这两个人,随后又补了枪。

里面的日本特务立刻把头探了出来,一看王洪在门外堵着,这些日本特务全傻了,里面一个,子弹无数,攻不进去,外面明显是王洪,又堵了过来。

领头的特务立刻喊着翻墙走,一群人活的伤的,飞快的翻墙跑掉了。

王洪小心翼翼的进了院子,喊了一声,这才进到屋子里,见赵婧之没受伤,这才把心放了下来。

看到屋里、院子里这一片狼藉的样子,无可奈何。两人只能快速的东西收拾好,趁着警察还没来的时候,立刻往别的地方走。

北平的警察跑来的时候,王洪和赵婧之这事主已经走了,只看到现场留下三个死人和一个重伤。

这为难不住这些地头蛇,稍一打听,就从房东这里知道了这里住的是王洪夫妻,不由的啧舌。

这么多日本人跑来剌杀,结果反倒死了一地,除了佩服,也没别的可以形容了。

这事往上一报,上面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他们拿日本人没办法,拿王洪也没办法。要知道王洪大小也是个南京挂号的名人,只好把这个事情搪塞着往后拖。

可没多久,被关起来的两个日本小间谍就消失不见了。毕竟是日本人专门培养出来的间谍,就算为了防止泄密,也不得不搭救出来。这三死一重伤的事,也不知怎么了,慢慢就没了音信,有消息灵通的警察说,日本领事馆的人拜访了警察局长。

自从民国政府设在南京,北平就开始没落了,空房子也多,王洪换了条街道,重新找了一处房子。

把赵婧之安置好了,他也带上一把小手枪防身,这才又回到孙先生处继续学拳。

孙先生听说事件的经过,苦笑着说:“庞大的中国,连潜心修武的地方都没有了”。

于是加快了教王洪的进度。

三体式没放松,又开始学起三拳三剑,王洪这才发现,有体系的拳学,拾阶而上,步步升莲。

不管后世之人怎么形容孙禄堂,否认不了一个事实,他出书最早,内容的提炼与总结上,让全武术界的人服气。

也由不得武术界的人不服气,在那百分之二三的识字率的晚清民初,三大拳的出山代表人,杨无敌杨露禅、董公公董海川、半步崩拳打天下郭云深,全没留下过亲笔文书。武术圈的不知道多少人,是从拳谱开始识字的。完全不是后世人所想,谁能写就能写的。

在此之前的武术书籍,公开发行的极为罕见,有历可考是1911年,才出现了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武术书籍。而孙禄堂的《形意拳学》1915年出版时则是最早全部使用本人拳照的武术书籍。

这在当时是极为不可理解的事情,在其后几年出版的一本武术书里,只放了几张照片,作者就说“不惜精神”。因为当时社会上流传着,拍照多了,能把人的魂摄进去。何况拍照也非常昂贵,一张照片两块大洋,好坏还皆由摄影师决定,出本书也得下大血本。

以至于书一出版,总有人跑来问他,你的精气神没被照片吸走啊?有人甚至还跟他试下手,这才服气。

孙禄堂从写书的过程中,一遍遍的筛选提炼,最终把自己的理论方面提高了起来,总结出一个体系。

他从晚清走过来,所学和所理解的,全是旧体的学说,一般人看不明白,可是清末的老文人,就都跑过来要涨涨见识。结果是清末的文武状元和不少知名学者都跟着他学习拳术。

他的名声,也是在这时才真正全国闻名。

这年代,武人想在主流社会中出名很不容易,得先在文人中得到认可。在孙禄堂之前,只有一个人,做到了身为武人而全国闻名,那就是大刀王五,借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天下文人间传扬。老霍霍元甲,还只是闻名于津沪一带。

就象王洪学拳时,苦着脸问道:“老师,有些描述,我听不明白”。

孙先生无奈的说:“我用儒释道三家解释,都费尽口舌。为了明白你们青年人说的科学,我去清华大学听了不少课,可放在身体上,还是无法解释。三回九转是一式,功到深处自然知,到时你再拿来互证吧”。

三回九转是一式,是孙禄堂比较推崇的一种阶第层次,也是他师爷郭云深先生的说法。

郭云深先生留下拳谱这事儿,存疑。《拳意述真》一书里,把很多形意拳的前辈们说的讲的总结了出来,可比较让人无语的是,这些前辈中能熟背拳谱的人不少,可能提笔写篇文章的人,不多,象郭老先生的文化水平就没那么高。很可能是郭老先生的一些话,被孙禄堂总结了出来。象单刀李存义老先生、***大神薛颠的书都是由别人执笔,他们在一旁口述的。

三回九转是一式。

三回者,明劲、暗劲、化劲。如同练丹之火候。

九转者,本是道家内丹术的术语,引用到了拳学上。指的是,明劲之刚,暗劲之柔,刚柔悉化,直致中和,进入学术之大道。

三回与九转,落到一个式子上,就是三体式(拳术规则)。也就是说不管是练明劲、暗劲、化劲,招式同为一式,别无他样,只是在劲路上有所不同。

------

每章一句:形意拳的发展史,最早只遵行六合二字,拳不过五行六象(五行拳和十二形的一半),简而精干,所以河北形意郭云深到李存义、孙禄堂、尚云祥这个年龄段的形意弟子,都是一方高手。

第95章 拜师第153章 压力番外1第90章 间谍在行动第175章 东方魔术第163章 两位医生第154章 狙击步枪第二章 东洋刀法第108章 烧村庄第173章 英国军刀第二十一章 三种架子第100章 收获也大第五十七章 我缺钱,不缺德番外3第117章 内斗第162章 大刀队背后的故事第四十七章 庶民之剑第四十一章 杀手门第三十一章 岳父求助第181章 暹罗武术第191章 大佐第十九章 那算谁赢了?第187章 丁丑年第111章 马车行第149章 溃兵第127章 空手夺刀第69章 大连的拳馆第117章 内斗第130章 杀炮兵第81章 杀手之王第124章 谁说国术高手没抗日?第105章 江湖有大坑第169章 东西方剑术五第106章 尚云祥第四十六章 被拍花了第159章 战车第二十二章 刘保长之死第94章 北平的偷儿第131章 京城八卦掌一第132章 京城八卦掌二第四十八章 拳学秘笈第185章 强身健体第104章 哏都第123章 编排第144章 三皇炮捶第141章 射界第203章 进城第88章 四剑一鞭第199章 冲出去第65章 活捉第198章 被狙第五十五章 谁置谁的死地而后生?第70章 船上第129章 双翼飞机第四章 亡命狂奔第149章 溃兵第三章 英雄救美第128章 认识票第三十六章 剌杀与告密第84章 取消少林武当第二十一章 三种架子第128章 认识票第六十章 练国术好找工作第82章 宴席第二十九章 江湖救济第78章 报复第110章 探家第123章 编排第十三章 户山流第三十二章 武艺再高,一枪撂倒!第127章 空手夺刀第77章 先施百货的枪声第十三章 户山流第三十九章 江湖寻仇第92章 拔刀术第165章 东西方剑术一第62章 渔阳剑法第135章 刀里藏镖第75章 示范第131章 京城八卦掌一第159章 战车第77章 先施百货的枪声第124章 谁说国术高手没抗日?第189章 贴近狙击第107章 杀炮兵第123章 编排第66章 凤凰三点头第146章 热河开打第二十六章 女人不蹲马步第87章 君子剑?第131章 京城八卦掌一第61章 筷子剑对半步崩第152章 命令第154章 狙击步枪第四十四章 易容的女杀手第91章 挑战书第117章 内斗第六十章 练国术好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