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虽然被北伐军攻占,但南京还在打仗。【△網.】沪宁铁路全线中断,火车被征用来运送军用物资和士兵,普通旅客只能瞪眼干着急。
周赫煊继续逗留上海,周六跟徐志摩一起参加新月派诗会,周末又跑去找徐悲鸿玩。
徐悲鸿如今没有正当职业,整天窝在画室里创作,过几天他又要走了。先去法国,再游西欧,一路观摩研究外国名家的作品。
“周先生请坐!”
接待周赫煊的,是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兼着短发,身材高挑,做事雷厉风行。
周赫煊捧着茶杯问:“徐先生在吗?”
蒋碧薇往里面一指:“在画室,他创作的时候不喜欢别人打扰,还请周先生见谅。”
“没事,艺术家嘛。”周赫煊笑道。
蒋碧薇常年跟随徐悲鸿留洋国外,也是个眼界开阔的女子。她一直坐在客厅,陪周赫煊畅聊欧洲风俗见闻,倒也没冷落了客人。
周赫煊对蒋碧薇第一印象不错,只是联想到徐、蒋二人的感情波折,不免有些感慨。
蒋碧薇当年已有婚约,是跟徐悲鸿私奔才走到一起的。不过等再过几年,徐悲鸿和女学生孙多慈传出绯闻,而蒋碧薇也有第三者追求,加上彼此之间的感情不和,一对恩爱情侣就此分道扬镳。
蒋碧薇最终的选择,居然是给人做情妇,足足20余年。
及至中午,蒋碧薇起身去厨房做饭,徐悲鸿才从画室出来。他看到周赫煊一愣,随即笑道:“抱歉,抱歉,周先生等很久了吧?”
“刚到一会儿,”周赫煊笑着说,“我是来欣赏徐兄大作的。”
徐悲鸿连忙说:“大作不敢当,还请周先生雅鉴。”
两人说笑着前往画室,墙壁上挂着的、角落里靠着的全是画,还有各种未完稿的作品。琳琅满目,至少有上百幅之多。
周赫煊一眼就看重了墙角的油画,那是位女子在吹凑长箫,顿时喜道:“徐兄,你这幅画很有意思啊。”
徐悲鸿介绍说:“这是我去年画的,属于探索性质作品。我想在油画中加入中国元素,构图上也花了些心思,对人物和景物进行切割处理,使人物重心偏离了画面中心。”
《箫声》啊!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没想到在这儿见到真品了。
周赫煊迫不及待地问:“我很喜欢这幅画,请问价值几许?”
对一个名声不显的画家来说,张口就买画不仅不唐突,反而是对画家的认同和赞赏。徐悲鸿这几年虽然大部分时间在欧洲,但也经常去南洋,目的就是为了卖画,常年游历国外很费钱的。
“多谢周先生的支持,”徐悲鸿为难道,“不过这幅画暂时不能卖,我答应了一个朋友,要把《箫声》带去法国请他欣赏。”
周赫煊又指向另一幅素描:“这副呢?”
徐悲鸿尴尬说:“这副也不能卖,是我为爱妻所画的。”
周赫煊也觉不妥,这副素描名字叫《睡》,画的是蒋碧薇在睡觉。把人家老婆睡觉的画买回去珍藏,说起来也别扭。
可惜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八骏图》、《九方皋》、《雄鸡一唱天下白》等名作,此时都还没有问世,否则周赫煊说什么也要买下来。
挑来挑去,周赫煊选了一副素描《马夫与马》、一副油画《远闻》,还有徐悲鸿临摹的大师作品《丰盛》,这些都是徐悲鸿的传世名画。另外还买下《秋意》、《奔马》等十多副不知名作品,这些画作的艺术程度也很高,之所以不出名,估计是在战乱和奔波中遗失了。
周赫煊拿笔写了张5000元的欠条,不好意思道:“徐兄,钱未带够,只能先欠着,我回头就到洋行里取来。”
“不值那么多。”徐悲鸿连连摆手。
“值的,”周赫煊笑着说道,“我相信徐兄的作品,再过几年就会身价倍增,我算是捡便宜了。”
搁在2010年后,周赫煊买下的这些画作,随便一副就值上千万。可惜《巴人汲水图》还没画出来,那副作品甚至拍出1.71亿元的天价。
周赫煊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徐悲鸿反而颇感惭愧,他认为周赫煊是在慷慨帮忙,坚决不肯收下那5000银元。
周赫煊趁机说:“徐兄,不如你送我一副墨宝吧,就用你的画笔来写。”
徐悲鸿有些蒙圈,他只见过求画的,还没遇到过有人找他求书法的,汗颜道:“我的字不值一提。”
“徐兄不必过谦。”周赫煊可是知道,徐悲鸿的书法也属一绝。
徐悲鸿不再推脱,按照周赫煊的要求,他用画笔在画纸上写下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前头还写着一行小字,“周兄赫煊惠鉴”,落款为“丁卯阳春悲鸿”,又特意盖上钤印。
“好字!”周赫煊大赞。
徐悲鸿早年学习赵孟頫,后来又临摹魏碑,并经过康有为的悉心指导,此时已经自成风格。
周赫煊手上拿到的这副字,既有赵孟頫的端秀圆润,又有魏碑的古拙厚实,看似跳脱随意,其实严谨含蓄。就算徐悲鸿不当画家,只这书法也足够扬名于世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徐悲鸿聊起自己的书法,感慨道:“南海先生对我教益良多啊。我少年时一直推崇赵孟頫,是康师带我造访各位名家,才有机会临摹到大量的魏碑拓本。”
提起康有为,周赫煊就忍不住笑道:“康南海这几年算过得很滋润了,去年我还在溥仪府上碰到他。”
徐悲鸿无奈摇头:“康师一切都好,就是功利心太重。唉,我不该揭师长短处。”
“实话实说而已,南海先生还给我取了个表字,叫若愚。哈哈。”周赫煊大笑。
二人口中的康有为,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几天就要命丧青岛,死得不明不白。
周赫煊拿着十多副画作,又得了副墨宝,高高兴兴地返回徐志摩家。
走到半路,他就听到报童的叫卖声:“号外号外,北伐军攻占南京!”
手机用户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