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押解

足足170多个土匪,被捆绑在村外空地上。另有包括土匪头子张鸣九在内的十多具尸体,被拖来一字摆开,周赫煊杀人时还不觉得什么,现在看到尸体却有些不忍。

都是中国人,何必自相残杀?

大获全胜的村民们,也没有太多喜悦,抱着死去或受伤的亲人哭天抢地。

周赫煊走过去:“伤亡如何?”

黄子明叹息道:“我们死了21个,还有6个重伤,轻伤接近100人。”

村民们虽然据墙而守,并且数量是土匪的三倍有余,但死亡人数却比土匪更多。不管是红缨枪,还是锄头、扁担,打到人往往伤而不死,土匪的步枪却能一击毙命。

“以后有什么打算?”周赫煊问。

“红枪会成立之初,本来是想对抗官府的,”黄子明说道,“现在官府没了,土匪却越来越多。东北边儿还有一伙土匪,人数2000以上,虽然没有火枪,但还是得防着点。至于这些被抓的土匪,只能扭送去泰安道,国民政府的省府设在那边。”

“我前几天也了解过,”周赫煊蹲下画着简易地图,指指点点说,“这是济南,周边槐荫、长清、齐河、历城、济阳、邹平、章丘等县,现在都没有兵力把手。这些地方名义上属于南京政府管辖,但其县长却是北洋任命的。如今正逢饥荒,流民数量极多,稍不注意又冒出张鸣九这样的野心之人,造成连绵匪灾。”

黄子明说:“我也没有办法啊,我跟马大哥开坛组建的红枪会,人数不足千人。只顾得了章丘附近的村镇,再远就管不过来了。”

周赫煊说道:“我刚才问了下被俘的土匪,他们前两天刚把齐东县攻占。不过由于人手不足,他们不敢守县城,老窝设在县郊的一个村寨里。那边还有很多肉票,都是绑架的齐东县富商子弟,只留了十多人负责看守。你赶快带人去把村寨攻下,把那些肉票解救出来,正好能跟齐东县的富绅结个善缘。”

“好,我马上就带人去。”黄子明立即说。

周赫煊突然笑道:“黄兄,你想不想做一方大帅?”

黄子明闻言一怔,随即摇头道:“我哪有那本事,还是别痴心妄想了。”

“听你说话,也是读过书的明白人,至少比混世魔王张宗昌强,”周赫煊分析说,“在南京政府和日本人谈妥济南事件的解决方案之前,北伐军是不敢派兵进驻周边县城的。起码有半年以上,这些地方都会陷入无政府状态,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势力来维持秩序。我觉得你就是个不错的人选。”

黄子明有些心动,但还没被野心蒙蔽失去理智,他说:“我人手不够,想要扩充部队,就得有钱有粮。可我又不想去抢,不管是抢大户,还是抢百姓,这种事我做不出来。”

历史上,张鸣九就是趁此乱局,从十多个溃兵发展到200土匪。连续攻占数个县城后名声大振,附近的土匪团伙竞相来投,半年不到就发展到2000人。他为了养兵,各种抢劫绑架,甚至直接抄富绅的家,最后弄到几百条枪,成为济南周边一霸,被孙殿英收编做了旅长。

“你能说出这种话,我就更放心了,”周赫煊笑道,“所以我让你去救出肉票,跟富绅们结善缘呢。这些有钱的商人和地主老爷们,他们也希望有个靠得住的兵头子,免得再遭受匪灾。你去好生联络感情,我帮你到省主席孙良诚那里弄个组建保安团的证明,再由各县富绅出钱养兵。”

保安团是民国初年的合法地方武装,相当于保甲制度的衍生品,也有些类似晚清的团练部队。

黄子明喜道:“如果这事真能成,那自然是好的。我若有了保安团,就把这周边各县的土匪都杀绝!”

周赫煊笑道:“等北伐军抽空回来占领济南城,差不多是半年或一年以后的事了。到时你的保安团应该有些规模,是解甲归田解散部队,还是接受正规军的收编,你自己选择。”

“能做正规军当然更好。”黄子明乐道。他家以前算富农小地主,读过私塾和小学堂,也是有眼界、有追求的。

周赫煊道:“那就这么说定了。等吃过午饭,你带人去齐东县郊救肉票,再分些人手给我,押解这些土匪前往省府。”

曹庄的村民已经在埋锅造饭,牺牲者被亲人认领回家,伤员则被送往县城找郎中救治。

至于受伤的土匪,那就只能说抱歉了。如今物资奇缺,可顾不得人道主义,撑得过算命大,撑不过死了也活该。

午餐过后,立即动身启程。

黄子明带着200多红枪会成员,前去齐东县郊救人杀土匪。周赫煊则带着50人,押解着100多土匪前往泰安,刚刚那一仗缴获的步枪,他们各分了一半。

等到达泰安时,已是第二天早晨,这还是连夜赶路的结果。途中有两个土匪伤重不治,周赫煊让人挖坑埋掉,没让他们暴尸荒野,已经算仁至义尽了。

泰安城有一个团的北伐军把守,看到周赫煊带着200多人(包括红枪会员)过来,顿时警惕起来,甚至把机枪都架起了。

“什么人?”城防士兵大喊。

周赫煊让众人停止前进,自己走向城门口说:“我是天津济民会周赫煊,是来山东赈灾的。半路遇到土匪,幸好有当地的红枪会帮忙,我身后有100多土匪俘虏,还请泰安的长官来接收!”

很快便有个年轻军官出来,模样英姿飒爽,他向周赫煊敬军礼道:“周先生你好,我是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1方面军特务团团长赵云祥,负责驻守泰安!”

“赵团长你好,”周赫煊笑道,“我想见孙主席,他有空吗?”

“我可以帮你通报一声。”赵云祥明显听说过周赫煊,知道这是一位名人大学者。

赵云祥很年轻,才刚满23岁,出生在贫农家庭,祖父在光绪年间做过武举人。像他这样的出身,年纪轻轻就做了上校团长,也只有在战争年月才有可能,从小兵一步步杀出来的。

此时的山东省主席孙良诚,以及眼前这个特务团团长赵云祥,都是冯玉祥的老部下。他们现在属于比较进步的军人,可惜抗日期间成了伪军,不过解放战争期间,他们又起义归附了我党。

517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1032 新书反响121 合作426 宣传996 抗战期间的西北派系之争714 又要发勋章305 灵均857 八女投江080 了结1027 周先生的明史初探900 锄奸766 祈雨190 广播电台508 论文明与法392 有声电影1044 冲突135 荒唐名士994 兰州229 南戴北周807 途中854 整理资料135 荒唐名士630 一锅粥477 工党领袖992 八门拳815 七月177 玄洋社1017 赌神周维烈769 比想象中严重213 熟人982 西行215 周先生,咱拜把子吧912 青年429 名人拜访001 初到津门524 新年的梦想034 武当剑仙110 万寿715 家事231 喜174 菊花般的爱情388 战事尾声1031 新作问世614 远东检察官728 叫人100 副刊就绪1021 灾情的背后019 开讲582 难以解脱135 荒唐名士1054 香港996 抗战期间的西北派系之争731 下棋与支招792 同监来访666 妹妹775 为富不仁的重庆首富787 自投罗网1051 社会主义英国616 交易887 养鸡秘笈960 黑哥们儿415 范哈儿962 音乐无国界265 巴金693 娱乐明星144 翘家千金724 第二篇文章247 推广453 剖腹明志第一人224 校长739 成交363 鲁梁骂战706 原来是小说迷170 明白人016 大婚621 混血儿491 男人的占有欲748 基建狂魔921 未来的国学大师324 隆中对462 无计可施044 不党、不私、不卖、不盲156 金石其心,芝兰其室732 请慢用228 铁杆书迷341 强势155 画家和文物贩子052 响应910 被架空的冯玉祥1034 争论的背后粉丝新年活动通知372 留学生733 交锋175 接头见面435 危局510 策问061 诚则明也635 饕餮702 元首的赞赏278 婚期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