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 战争与和平

一路上,艾伦·巴特不停地通过后视镜,偷偷观察后面的周赫煊,仿佛对方脸上有花一般。

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后,艾伦·巴特和孙永振留在车上等待,张彭春则直接带着周赫煊前往校长室。

此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是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秃顶白发,连胡子都是白的,年纪虽大却很健壮。他似乎跟张彭春很熟,笑着来了个熊抱:“张,我们又见面了。”

“校长好!”张彭春恭敬道。

张彭春早年毕业于哥伦比亚教育学院(硕士),而巴特勒正好是这个学院的创立者。

两人的交流并不止于此,巴特勒还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国际调解委员会美国分会”主席,一生当过七届美国总统顾问。他经常关注亚洲和非洲事务,特别是中国的消息,两年后还将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而张彭春则跟胡适、约翰·杜威一起,在曼哈顿创立了“华美协进社”,通过文化和教育交流,来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这次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张彭春赴美讲学,就是基于“华美协进社”的努力,这是两国唯一的、有影响力的民间交流机构。

巴特勒对于中国的了解,显然受到张彭春不小的影响。

巴特勒看着周赫煊,笑着主动握手说:“这位就是周先生吧?”

张彭春介绍道:“周先生,这位是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先生。”

“巴勒特先生你好。”周赫煊问候道。

寒暄之后,三人各自坐下。

巴特勒笑道:“周先生,你能向我详细讲述一下,发生在中国东北那场战争吗?”

周赫煊一愣,他没想到巴特勒不谈股灾和经济危机,反而开口就问中东路事件。

其实原因很简单,巴特勒是个反战人士,他担任主席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非常关注非洲和亚洲的战事,而周赫煊恰恰又和张学良走得比较近。

至于巴特勒为啥知道周赫煊和张学良私交甚笃,肯定是张彭春说的啊。

周赫煊问道:“你是想听具体经过,还是我对这场战争的评价?”

“我想知道详情,这便于我对其做出评估。”巴特勒道。

“那就得从中国清朝时候说起了……”周赫煊开始讲述沙俄入侵中国的历史。

巴特勒对这些历史是知道的,但他没有不耐烦的打断,而是听周赫煊从晚清一直说到现在。特别是张学良接手后的东北现状,巴特勒听得极为认真。

对于中东路事件,周赫煊显得很无奈。他之所以没有一直留在张学良身边苦劝,除了要来美国发财外,更是因为张学良听不进去劝。

张学良的性格非常矛盾,既优柔寡断,又刚毅果决,他认定的事谁劝都没用。

中东路事件爆发前,不仅周赫煊劝过,张作相也劝过,但都无济于事。周赫煊就算整天待在张学良身边,那都是没用的,因为他自己心里早就做出了决定。

概括起来就是,做先期重大决策时,张学良冲动且坚决,需要解决具体困难时,他又变得优柔寡断。中东路事件如此,九一八事变如此,西安事变还是如此,从来没有改变过。

用打lol来比喻,就是开团很坚决,打团很糟糕。

听完周赫煊的详细讲述后,巴勒特没有发表任何看法,而是问道:“在周先生看来,如何实现远东的和平呢?”

周赫煊没有回答,而是笑着反问:“巴特勒先生爱好和平吗?”

“当然,我希望世界上永远没有战争。”巴特勒说。

周赫煊提出问题道:“但如果一个国家,遭到很多国家的奴役。那么,这个国家是该奋起反抗,通过战争赢得尊严和平等呢,还是该忍辱负重享受和平?”

“这个嘛……”巴特勒突然语塞,仔细思考后说,“最好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周赫煊笑问:“当初的美国,如果没有独立战争,英国殖民者会和平放弃他们的特权吗?”

巴特勒摇头道:“不会。”

周赫煊说:“对于中国的爱国者而言,战争只是手段,和平才是目的。我知道,西方社会对这次的中东路战争很反对,认为是张学良将军主动挑起战事。但我坚决支持张将军收回中东路,只不过他的策略有问题,所以结局让人惋惜。”

巴勒特却不认可周赫煊的观点:“恕我直言,中国是弱国,用战争解决问题,其实是很吃亏的。只有通过和平手段,才能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我和其他国家的反战人士,正在试图制定一套国际规则,希望以后的国际争端,都能靠和平方式来解决。”

巴特勒去年促成了一个《非战公约》(全称《关于废弃战争做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不仅英、美、法等国家签署,就连日本、德国、苏联也加入了这个合约组织。

后来的东京审判,国际法庭在判决日本战犯罪行时,《非战公约》成为重要的法律依据。

周赫煊来哥伦比亚大学之前,专门询问了关于巴特勒的一些事迹。他由衷地说道:“巴特勒先生,你促成的那个《非战公约》,我个人是非常认可的。但说实话,那就是一张废纸,对某些国家而言没有任何约束力,比如日本和苏联。这次的中东路事件,中国军队只是收回应有的权利,并没有伤害苏联人的性命。反倒是苏联,主动越境进攻中国,这是明显违反《非战公约》的行为。但又如何呢?”

巴特勒说:“这正是我向你打听中东路事件的原因,我们正在调查此事,并会对无理的一方进行谴责和制裁。”

“如果制裁?”周赫煊感觉在听笑话。

巴勒特说:“如果中国也签署了《非战公约》,那么国联会对此做出决定,可惜中国目前还没有加入非战公约组织。”

周赫煊感觉跟这个老头儿说话很无力,对方确实是反战人士,但除了放嘴炮外貌似没啥作用。

《非战公约》确实是审判日本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可那也等战争结束后才能起作用。如果日本是战胜国,那还审判个鬼,一切都得靠实力来说话。

当然,国际舆论还是很重要的。

周赫煊主动说道:“巴特勒先生,我觉得非战公约组织,最应该注意的是日本。据我在日本的朋友说,日本国内现在军国思想泛滥,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叫嚣着武力入侵中国。”

巴特勒道:“如果调查属实,我会将此情况上报国联。日本这个国家很让人头疼,他们总是不遵守规则,国联也是无能为力啊。”

周赫煊笑道:“那我们再来说说学校合作的事吧。我希望哥伦比亚大学,能和中国的北大达成学术交流合作,并每年招收两位北大的全额奖学金留学生。”

“当然可以,”巴勒特点头道,“不过作为回报,周先生你必须来哥伦比亚大学做学术交流,每年至少一次。”

“那就这么说定了。”周赫煊高兴地说。他现在就跟北大和清华关系比较深,清华属于高富帅,人家有自己的美国合作学校,反倒是北大需要好好的帮扶一下。

巴特勒说:“那我就先帮周先生安排一次学术交流会议,以及一次学术讲座。”

周赫煊很有自知之明的说:“学术交流和讲座,只限于历史学和社会学方面,我对经济领域没啥研究。”

“没问题,”巴勒特虽然有些遗憾,但还是伸手道,“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周赫煊跟他握手说。

816 诗会881 阳明洞626 美好的明天127 搞个大新闻764 夹道欢迎891 离开726 孔大公子623 失意的老宋777 大资本家398 萧三爷上架感言634 真正的食腐秃鹫534 收徒弟250 讨好丈母娘416 巴蜀王028 忧喜自得686 影响337 周赫煊的猫730 辈分乱了922 三昧真火131 女校演讲261 亡国之君难当202 迫不及待1013 面试161 作大死116 样品025 各有所忧658 恃才傲物145 吃人155 画家和文物贩子185 非主流美国将军245 封你做副教主901 炸鬼子198 不识抬举804 咳咳咳531 阵痛059 我有一个梦想300 思想702 元首的赞赏401 教科书209 歪曲报道406 老徐的烦恼277 预言者372 留学生1051 社会主义英国011 装逼过头195 文明1021 灾情的背后689 推波助澜350 回家884 品烟如品人737 津门大侠630 一锅粥1018 落难公子345 心腹751 国术惊艳全场027 撩703 家中日常761 魂877 双枪老太婆706 原来是小说迷469 屁股歪了,脑袋也不好使943 搅动天下178 开业酒会054 诗人周赫煊338 邀请655 法西斯就是抢劫犯202 迫不及待613 人脉很重要625 大中华戏院985 得讲法律940 再会艾德礼522 小狐狸与玫瑰花690 国际大学者周赫煊先生作品研究学习讨论会328 中国文坛第一人248 情敌783 杀人还要诛心385 文艺沙龙470 论佛904 张乐平309 三只狐狸393 第一个现代汉语拼音学习者315 完美演出913 文艺报国069 希望小学823 周赫煊能做的1002 不可接触者828 内情144 翘家千金1032 新书反响135 荒唐名士1036 石牌保卫战921 未来的国学大师485 口口口口……吃950 教皇周赫煊163 偶遇566 新秘书上任100 副刊就绪700 回程204 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