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完颜立童记

北平,椿树胡同。

明清时期这里属于高档文化住宅区,先是赴京当官的人来此居住(过渡房)。等当官几年有了钱换好房子,再把椿树胡同的房产卖掉,而买二手房的又多为文人雅士。

比如雍正时的吏部尚书汪由敦,便在椿树三条胡同住过,接着转手卖给大诗人赵翼。

到了民国时期,椿树胡同变成文人和艺术家扎堆的地方。

辜鸿铭便是在东椿树胡同病逝的,京剧大师荀慧生和尚小云,分别住在椿树上三条胡同和小二条胡同。

而余叔岩,则住在椿树上二条胡同。他有半夜吊嗓子的习惯,铁杆戏迷为了听他这一嗓子,经常大半夜披着被子跑来院前候着,成为小胡同里热闹非凡的一景。

“砰砰砰!”

周赫煊叩响铁兽环。

“谁呀?大清早的。”开门的是余叔岩的17岁徒弟李少楼。

周赫煊笑着抱拳道:“烦请通报一声,周赫煊携妻子孟小冬,前来拜会余叔岩先生。”

李少楼惊讶地看着周赫煊:“你就是前阵子把爱因斯坦请到中国的周先生?”

“正是。”周赫煊说。

“你等一下,”李少楼没有离开,就站在大门后扯开嗓子喊,“师父,周赫煊周先生来了!”

一分钟不到,余叔岩快步而来,热情地迎接说:“周先生快请进。”他突然又看到孟小冬,笑道,“小冬也来啦。”

“余师父早上好。”孟小冬恭敬行礼道。

周赫煊握手说:“余老板,冒昧造访,还望海涵。”

“无妨,无妨,周先生快里面请。”余叔岩把大门敞开。

众人前往客厅坐下,余叔岩的徒弟很快把茶奉上,然后站在旁边好奇地看向周赫煊。

余叔岩属于中年帅大叔类型,寸头、戴眼镜,外形气质有点像著名演员陈道明。他说话音量很小,甚至有些中气不足,嗓子天赋远远不如其他京剧大师。但就是靠着刻苦锻炼和高超技巧,余叔岩弥补了先天不足,唱出来的声音跟平时说话判若两人。

“小冬,你跟周先生是朋友?”余叔岩好奇地问。

孟小冬含羞一笑,没有作答。

周赫煊说:“小冬是我的妻子。”

余叔岩恍然大悟,随即笑道:“恭喜恭喜,二位真是郎才女貌。”

周赫煊没有直接说明来意,而是发出邀请道:“余老板是京剧理论大师,我在天津有份报纸叫《大众》副刊,其中有一版专门肯定戏剧内容。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能够刊登余老板的文章。”

“好说,好说。”余叔岩满口答应。

余叔岩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已经告别舞台两三年了,整天在家潜心研究京剧理论,涉及音韵、乐器等各个方面。他不仅被公认为当世京剧老生第一人,也隐隐有京剧理论首席大师的地位。

30年代后,几乎所有的京剧老生派别,都受到余叔岩的理论影响,从而或多或少的进行改革发展。

如果能长期向余叔岩邀稿,这对《大众》副刊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两人都绝口不提拜师的事情,东拉西扯地闲聊,渐渐谈到梅兰芳在美国的演出。

余叔岩问:“听说鹤鸣兄在美国演出很成功?”

“何止是成功,”周赫煊笑道,“梅老板在美国已经炙手可热,近10所美国大学邀请他讲学,还有几所大学聘请他当荣誉教授。”

余叔岩惊讶道:“美国观众能听懂京剧吗?”

周赫煊解释道:“刚开始的时候,台上一边演出,台下一边打出英文翻译纸牌。后来觉得效果不太好,就改成了演出前用英语讲述大致剧情,等观众了解这个故事背景后,梅老板再登台演出。”

余叔岩点头说:“这是个好办法。”

周赫煊笑道:“梅老板还根据美国观众的口味,对京剧的各个细节做了改动,这样更能被美国观众接受。”

“入乡随俗,这也是极好的。”余叔岩赞道。

周赫煊说:“美国的报纸已经把京剧夸上天了,梅老板每到一个城市,都有戏迷提前为他筹集演出资金。”

余叔岩多少有些羡慕,他说:“鹤鸣是为京剧传播做了大好事啊,有可能的话,我也要组织一次美国演出。”

周赫煊笑道:“到时候我可以帮忙联络。”

“多谢周先生好意。”余叔岩抱拳道。

二人又闲聊一阵,周赫煊终于说:“余老板,小冬非常仰慕您,一直想拜入门墙学习技艺,还请考虑考虑。”

“这个嘛……”余叔岩有些为难,他并不想收女弟子。

孟小冬直接起身跪下:“还请余师父传授技艺。”

“快快请起,”余叔岩连忙搀扶,他抹不开周赫煊的面子,苦笑道,“我答应你便是,别跪了。”

“谢师父!”孟小冬大喜。

余叔岩头疼不已,他很少收徒弟,更别说女徒弟了。而且这个女徒弟还有丈夫,不能像常规那样住在家里教学,只能隔三差五地跑来一趟。

既然答应收徒,那就必须为徒弟负责,余叔岩决定改天请几个朋友,把这个拜师礼给办了。

中午留在余家吃了顿饭,孟小冬高高兴兴地随周赫煊离开。她是个极好学的女子,这几年一直在跟名师、名票切磋交流,现在又拜当世老生第一人为师,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两人坐黄包车前往东寺三条胡同,孟小冬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甚至计划以后每个星期来北平住两天,好方便她跟随余叔岩学唱戏。

黄包车在东寺三条胡同停下,25号和26号院都被孟家买下了,一大家子住着极为热闹。

就在周赫煊准备下车时,突然又驶来三辆黄包车。

“敏彤妹妹,你不是在天津准备结婚吗?怎么又回北平了?”孟小冬惊喜地说。

王敏彤眼睛有些红肿,看样子多半是哭红的,她悲戚地说:“我的婚约已经解除了,男方有些不检点。”

孟小冬不好再问,气氛显得颇为尴尬。

周赫煊倒是想起前些天的天津大新闻,一位爱新觉罗氏子孙跟唱戏的有染,最后闹到了家里,当众撒泼出尽洋相。

这个王敏彤,多半就是因此解除婚约的。

084 神女258 非主流课程083 火种564 怕死和不怕死的833 鸡犬不留277 预言者147 说服647 私人飞行俱乐部327 导师902 醒狮勋刀502 丘胖子的知己233 将军,给钱吧615 赌徒991 吹牛皮819 七七事变981 西安432 国事736 个个是人才353 拐带良家妇女748 基建狂魔629 罗斯福的苦恼后记 四后记 三785 走为上807 途中531 阵痛008 民国第一诗人847 话不投机625 大中华戏院218 出逃乱象472 修身、治国和心理学888 吃肉586 电影皇帝和卖报歌090 学霸太多698 令人生厌的人与值得尊敬的人398 萧三爷575 唱片公司760 背水一战564 怕死和不怕死的366 战争与贫困029 三成版税465 扯淡会议931 腐烂727 六亲不认567 忙碌的周先生695 文学界的独裁者112 和平分手937 随行388 战事尾声706 原来是小说迷702 元首的赞赏1050 东京烧烤和大反攻386 私卖烟土139 以工代赈489 大忽悠381 青帮三大佬213 熟人376 大坑货590 无锡816 诗会057 进京173 褚二爷的新猎物722 黑得丧心病狂093 当官了243 私心073 又见情诗897 七月046 爱国教育134 袁公子218 出逃乱象123 国际友人070 惨案008 民国第一诗人844 空战957 未来的汉学家193 吸引火力321 新服344 死局157 去他妈的张宗昌215 周先生,咱拜把子吧363 鲁梁骂战325 哥大邀请994 兰州545 乌烟瘴气497 买房才能申请专利065 再见986 甩锅013 惊天秘计223 美国脑残粉406 老徐的烦恼769 比想象中严重677 崇尚和平的英国208 哈雷特·阿班748 基建狂魔165 应对之计897 七月167 赚钱方案187 万民伞853 拉贝日记421 东华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