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新出炉的教科书

《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歌》里唱道:“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这八个字,在民国期间酝酿出两所大学,一个叫光华,另一个叫复旦。

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惨案,全国上下义愤填膺。圣约翰大学及其附中师生也组织罢课,但遭到校方阻拦,553名学生和全体华籍教师19人,集体宣誓脱离圣约翰大学。

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帮助下,仅仅三个月时间,师生们就成功创立光华大学。由于经费短缺,条件不足,光华大学创办的第一年,学校师生甚至只能租房上课。

但就是这么一所连教室都没有的学校,当时却引得许多学者自发前来任教。这里校风开放,思想进步,属于民国年间自由知识分子和爱国者云集的私立大学。

元宵已过,春寒料峭。

学校马上就要开课了,吕思勉从乡下老家返回上海,坐着黄包车前往光华大学教师宿舍。

“停一下!”

经过校外的一家书店时,吕思勉突然喊道。

递了半角钱给车夫,吕思勉提着皮箱走进书店,问老板说:“最近有什么新书吗?”

“哟,原来是吕教授,”店老板熟稔的问候道,“看您的样子,应该是刚从老家回来,春节过得还热闹吧。”

“还行,老样子。”吕思勉点点头。

店老板介绍道:“你来得正是时候,大学者周赫煊刚出版新书,你肯定喜欢。”

“喔,周先生的新书,”吕思勉问,“是文学小说,还是学术专著?”

店老板从书架上取来两本:“《全球通史》,分上下两册,售价6元整。”

吕思勉直接掏银子把书买下,提着箱子走向学校大门。来到自己的宿舍后,他都等不及整理行李,便迫不及待的拜读起来。

吕思勉可不简单,他在后世,和陈垣、陈寅恪、钱穆一起被誉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如今正是30年代初,吕思勉在史学界的名气,甚至还高于钱穆,跟陈寅恪不相上下。

吕思勉的成名作是《白话本国史》,是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编写的中国通史,在民国大学历史专业中极为重要。目前,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国内大学,都在采用他的这本书做为中国史教材。

《白话本国史》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采用白话文编写。它的内容也极为精妙严禁,受到史学界的广泛认可,并且具有独特的治学风格。

总的来说,《白话本国史》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证传统,又融合了西方的新史学思想,可谓中西合璧的一本上乘之作。

吕思勉在编写这本书时,受到梁启超很大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宗教、民族、文化多个方面阐述分析中国历史。这跟周赫煊提出的现代史学方法很近似,只不过没有周赫煊的理论那么完善而已。

《白话本国史》唯一的缺点,就是使用的资料比较老旧,晚清以来新发现的史学材料并未涉及。不是吕思勉的学识欠缺,而是资料收集困难,毕竟凭个人能力编写中国通史太难了。

吕思勉属于中国史领域的专家,他对世界史也有涉猎,翻开周赫煊这本《全球通史》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本书的第一编论述人类在文明之前的200万年的历史,其余卷编论述不足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

刚读到开篇第一句话,吕思勉就不由感到惊讶,这篇幅也太宏大了吧。

周赫煊在民国时期写历史著作,最大的优势除了先进的史学观以外,还有那层出不穷的资料。对于信息传递极度原始的人们来说,每次阅读周赫煊的学术专著,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出现,那些闻所未闻的新资料可读性太强了。

吕思勉带着兴奋和惊叹继续阅读,第一编的第一章总论欧亚大陆,并涉及非洲和美洲。第二章开始写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和人种分布。第三章写农业的起源、传播,食物的生产,以及农业对人口和种族的影响。

接着就是第二编,开始阐述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

第二编的内容还没读完,吕思勉便猛地精神一震,因为他发现《全球通史》跟以往的世界史专著的明显区别。周赫煊在论述古代文明时,就已经展露出这本书最重要的东西——全球史观。

《全球通史》把全世界的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各个地域、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其中包括商业上的联结,比如古代丝绸之路,影响了从远东、中亚到欧洲的一系列国家历史;也有文化上的联结,比如字母文字的发明,影响了除中国以外的整个古代世界;至于宗教的传播和影响,也被归为文化联结的其中一部分。

吕思勉读得废寝忘食,连午饭和晚饭都没吃,直到肚子饿得呱呱叫,才猛地发觉外面已经天黑了。

囫囵着吃了些东西,吕思勉又熬夜阅读半宿,第二天早上起床已经出现黑眼圈。他拿着《全球通史》找到校长张寿镛,开口边说:“伯颂兄,我建议把这本书选为光华大学的世界史教科书。”

“什么书?”张寿镛问。

“周赫煊的新作《全球通史》,”吕思勉推崇备至道,“此书写得极为精彩,内容通俗易懂,史学观点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大学生学习阅读。”

“原来是周先生的著作,”张寿镛笑道,“你是历史系主任,你自己决定吧,我只负责出钱采购教材。”

就这样,《全球通史》成为光华大学历史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

不仅是学生在阅读,连历史专业的老师都在学习,因为《全球通史》里的许多观点和资料都比较新颖。老师们如果不好好学习,怎么好意思给学生上课?

为了减轻学生们的负担,《全球通史》的学校集体采购价只需要4元,远远低于市面上的6元零售价。

这本书一发放到学生手里,立即引起竞相阅读。不知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就连许多理工科学生都读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本书写得并不艰涩,完全可以当做科普性读物消遣。

直到抗战爆发前夕,《全球通史》已经在中国普及开来,至少有九成的大学把它当做教科书,包括许多教会学校在内。

而在历史专业的学生心目中,周赫煊已经成为大神级别存在,属于世界史领域不可撼动的权威泰斗。

128 文妖周赫煊590 无锡508 论文明与法659 捐飞机534 收徒弟832 钓鱼城046 爱国教育1051 社会主义英国736 个个是人才233 将军,给钱吧095 小说还能这样写?405 归化派翻译家1038 重获自由538 磺胺的威力928 孔父头顶露鸡儿165 应对之计477 工党领袖398 萧三爷244 厚黑教主021 大贤遗野279 震惊:女婿要上天!402 重新定义世界史059 我有一个梦想334 副馆长和设计师793 做客311 步步错256 狗皮膏药校长368 写诗806 后话174 菊花般的爱情644 入股82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271 川越032 二等二级中校副官周赫煊是也952 周赫煊的写作风格212 乌合之众995 朱绍良125 建厂731 下棋与支招1055 奇迹之地219 除害粉丝新年活动通知597 祥符文会之一754 文章599 创作114 厮磨790 扒皮食肉187 万民伞804 咳咳咳481 妖魔鬼怪654 负心汉645 满地捡钱392 有声电影901 炸鬼子719 瞎子383 做事漂亮801 主场1081028 闭门读书519 女管家412 建厂计划719 瞎子646 赚钱与花钱918 汉奸与英雄701593 死要面子482 王子的邀请582 难以解脱426 宣传610 低调俱乐部084 神女053 志摩207 赴鲁赈灾155 画家和文物贩子447 内斗442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327 导师740 反应910 被架空的冯玉祥1010 屈原264 文学少女291 查贪1032 新书反响274 汤因比498 支招533 背锅小王子331 纪念752 满地黑哨317 心惊胆战063 名传四方194 南开859 水晶之夜398 萧三爷598 祥符文会之二564 怕死和不怕死的900 锄奸656 我的祖国018 沙龙赴约095 小说还能这样写?868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