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 名人拜访

大月山麓。

庐山松苍劲堰盖,虬枝屈铁,不时传来松涛阵阵。别墅花园内,十多株玉兰花开正盛,秀丽洁白,散发着阵阵幽香。

小维烈前些天已经满周岁,外婆专门给他举办了周岁宴,邀请来九江的诸多名流士绅。抓周的时候,小维烈先拿起玩具看看,随即又放下,接着好奇地翻开书本,最后抱着一方算盘拨弄个不停。

宾客们纷纷向周赫煊道喜,说周家又要出一个大商人。张乐怡则有些不高兴,她希望儿子长达后研究学问,文化人可比商人更受尊重。

周赫煊对抓周是不大相信的,他认为儿子选择算盘,是因为算盘拨弄起来嘡嘡响,小孩子因此感到很有趣。

跟姐姐周灵均的活泼好动比起来,小维烈就要内向安静得多。他十个月大就学会了走路,但总是懒得动,每次被大人放在地上,小家伙便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愣上好半天。

张乐怡经常担忧儿子智力有问题,但事实刚好相反。小维烈虽然看上去有些呆傻,但学走路、学说话的速度都很快,前些天甚至教会他几个汉字,颇有些神童的征兆。

花园里,周赫煊抱着儿子识字,指着字帖说:“这是水,跟爸爸一起念——水!”

小维烈呆傻地愣了半天,抬头看着松树枝头的鸟儿,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

“唉,算了,你小子就知道发呆。”周赫煊苦笑。他觉得自己儿子是个神童,所以想要早早培养,现在看来似乎实在有些太早了。

鸟儿在枝叶间鸣叫跳跃,突然振翅一飞,落在另一棵松树的枝头。

“呀呀!”小维烈突然兴奋起来,指着那鸟儿手舞足蹈。

周赫煊灵机一动,趁机教育道:“维烈,那是鸟。跟爸爸一起读——鸟!”

“鸟!”小维烈跟着重复起来,读音稍微有些不标准。

周赫煊又指着鸟儿问:“那是什么?”

小维烈愣了愣,突然回答说:“鸟。”

周赫煊哭笑不得,既为儿子的聪明感到高兴,又对儿子凡事慢半拍的性子感到无语。

就在父子二人互动之际,张乐怡突然来到花园里:“煊哥,二哥托人把船票送来了,明天下午一点起航。听你的吩咐,专门买了轮船招商局的票。”

30年代初期的长江流域,共有四大航运公司,分为英国怡和、英国太古、日本日清和中国轮船招商局。其中轮船招商局的市场份额最小,长江流域的货运、客运业务基本掌握在英日两国手中。

抵制洋货运动在民国很流行,周赫煊自然也要响应爱国号召。

周赫煊没有谈坐船的事,而是指着鸟儿对儿子说:“维烈,告诉妈妈,那是什么?”

小维烈习惯性地呆傻两秒钟,才回答说:“妈妈,鸟。”

张乐怡面露笑容,溺爱地把儿子抱起,夸赞道:“维烈真聪明!”

一家三口正享受着天伦之乐,突然佣人跑来禀报:“老爷,太太,外面有三位先生拜见。”

“请他们进来吧。”周赫煊吩咐说。

由于前些天在张家为小维烈举办了周岁宴,所以九江很多人都知道周赫煊住在庐山,慕名而来拜访他的不止一个两个。

今天登门的三位,到让周赫煊感到有些惊讶,分别是: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四光、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植物部主任胡先骕,以及著名方志学家吴宗慈。

三人当中,吴宗慈领头,抱拳笑道:“周先生,冒昧打扰了!”

“哪里,哪里,”周赫煊笑问,“三位怎么集体来庐山了?”

李四光笑着说:“我跟步曾兄(胡先骕),都是被蔼林先生(吴宗慈)拉来考察庐山的。刚到九江,就听说周先生也在庐山,所以顺道过来拜访一二。”

等吴宗慈详细解释后,周赫煊终于弄明白。

原来吴宗慈以前是搞教育和办报纸的,跟蔡元培、章太炎、于右任等人都一起办过报纸。辛亥革命后开始从政,主持起草过宪法,也做过中学校长,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方志学家。

近些年,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吴宗慈对时局深感失望,继而退出政坛开始实业救国。他先后参与创办了三家矿山企业,都因时局动荡和外商违约而倒闭。

就在去年,吴宗慈被邀请来庐山,掌管乐平采矿公司的下属企业牯岭转运公司。当得知庐山已经两百多年没有续修过山志,吴宗慈血液里的文人属性发作,毅然辞掉公司总经理职务,开始着手编撰《庐山志》。

而李四光和胡先骕,都是吴宗慈请来的,负责实地考察庐山的地质和生物状况。

周赫煊把三人请到客厅,张乐怡亲自泡茶端上来。

大家还是有些共同话题的,周赫煊当过北大的校长,李四光做过北大的地质系主任,胡先骕则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现为北大植物学教授。至于吴宗慈,嗯,这位先生资格更老,京城人士,资深革命党一枚。

吴宗慈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官至内阁侍读学士,父亲曾任兵部郎中。他自己也是科举乡试第一、殿试第二,以后当大官完全不成问题,但却积极参与反清活动,跟章太炎、于右任、蔡元培一起办报鼓吹革命。

想当年,吴宗慈肯定也是风云人物,可惜现在已经垂垂老矣。而且因为对时局失望,他主动退出政坛,不知有没有后悔过当年舍家闹革命。

四人最开始的话题是北平,聊故宫、聊长城、聊香山和北大。继而又开始谈论学术,吴宗慈等人对周赫煊的《全球通史》大为推崇,东拉西扯又说到法国大革命和苏联十月革命。

聊着聊着,周赫煊突然响起什么,连忙跑回书房拿出笔墨纸砚,笑嘻嘻地说:“三位请吧!”

“哈哈哈哈!”

胡先骕大笑不止:“原来所传不虚啊,周先生喜欢到处找人写字儿。”

李四光起身研磨说:“那我就献丑了,可惜没有随身带钤印。”

吴宗慈不愧是科举乡试第一、殿试第二的学霸,这位老先生一手楷书功底深厚,并不弱于那些知名书法家。李四光和胡先骕同样很给力,虽然一个是地质学家,一个是植物学家,但他们的毛笔字足以让周赫煊汗颜。

特别是李四光,这位可是书画收藏界的名人。徐悲鸿和张大千留下的唯一合作画,就是在李四光的邀请下完成的——张大千画了荷花,徐悲鸿在画上补了水鸭子。

周赫煊乐颠颠地收起三人书法,问道:“三位要在庐山考察,可曾有落脚点?”

吴宗慈说:“我们住在牯岭转运公司。”

“那太远了,”周赫煊主动邀请道,“正好我这里空着,不如三位就搬进来,也好方便做考察。我把一楼的两间房布置一下,一间给李先生做矿物标本室,一间给胡先生做植物标本室。”

李四光高兴道:“那正好,免得山上山下跑着浪费时间。”

胡先骕抱拳说:“如此,就叨扰了!”

吴宗慈、李四光和胡先骕第二天便住进来,本来打算离开九江的周赫煊,干脆让人退掉船票,白天跟着李四光他们一起考察矿物和植物,晚上和吴宗慈一起编写《庐山志》。

一来二去,直到五月下旬,周赫煊才带着老婆孩子启程,中文版《泰坦尼克号》都已经正式出版了。

988 家国353 拐带良家妇女596 狂欢晚宴157 去他妈的张宗昌518 严峻的问题947 滇缅公路重开873 成功的秘诀934 老蒋的愤怒191 美国商人213 熟人603 内山书店131 女校演讲894 维烈——挂科一半的天才儿童495 我心永恒402 重新定义世界史214 押解026 天下大势974 白肉214 押解599 创作896 恼羞成怒542 应聘129 狂士387 奉军入关224 校长521 小胖墩儿329 巴黎474 非战会议141 夜袭947 滇缅公路重开370 可知少女心事?930 周先生的人被抓壮丁了196 人类历史学上架感言350 回家023 策问754 文章176 一条好狗关于汉奸的个人见解509 服软324 隆中对1016 向背205 退股451 闲谈050 忽悠捐款052 响应906 中国队长074 差事1052 街霸875 回渝116 样品152 狗官083 火种669 成舍我611 发酵183 精英青睐763 我的民族257 又要抄书了051 断发明志033 恶人自有恶人磨292 一锅端261 亡国之君难当936 局势变幻293 捐赠434 及时雨039 调职749 灵均拜师被教育了072 讲故事596 狂欢晚宴1016 向背282 吃亏795 商业计划808 墨索里尼与生大蒜373 批发字画111 死心325 哥大邀请667 拜访634 真正的食腐秃鹫304 豆汁儿517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588 一哭二闹三上吊975 散财1002 不可接触者919 蜀道菜花黄651 长江大桥125 建厂233 将军,给钱吧403 中央大学也缺钱511 黄老之术918 汉奸与英雄157 去他妈的张宗昌053 志摩582 难以解脱487 论喷子的历史素养766 祈雨451 闲谈995 朱绍良777 大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