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返航

9月中旬,《银河英雄传说》即将在英国连载,而挖了大坑的周赫煊则潇洒地登船回国。

随行的除了费雯丽以外,还有英国工党领袖阿瑟·亨德森,以及英国戏剧界泰斗萧伯纳。

英国独立工党已经完成换届选举,新任党魁叫乔治·兰斯伯里,不过要等到10月份才正式上任。也即是说,阿瑟·亨德森这个英国前外交大臣,已经丢掉了一切党政职务,变成普普通通的小老头儿,可以毫无拘束的跑去中国访问。

远洋旅途之中,阿瑟·亨德森与萧伯纳聊得很愉快。他们是老朋友了,而且拥有相同的政治理念,不断讨论着工党的未来,以及如何在英国施行渐进社会主义。

周赫煊离开中国的这三个多月,发生了许多大事。

比如常凯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将“攘外必先安内”定为基本国策,并纠集63万兵力,对红区展开第四次军事围剿。

又比如日本正式开始向东北武装移民,移民按军队形式编组,发给武器,实行边耕边战。那些抗战胜利后留在东北的日本移民,没一个是无辜的,因为他们就是军人或军属!

就在周赫煊离开英国的时候,东北抗日救国军重创日本关东军,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关东军就此展开报复行动,杀害贾家沟、平顶山、千金堡的3000余村民,制造出灭绝人性的“平顶山惨案”。

当周赫煊乘船抵达上海时,国联调查团发布《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承认东北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否认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合法自卫”,确认伪满洲国是日本违背东北人民意愿而强力炮制的工具。从这些内容来看,国联似乎在为中国主持公道,然而这份报告书还加了一条内容——主张在东北建立一种受外国保护的高度自治的特殊制度。

也即是说,国联企图将东北三省变成国际共管区域,从而取代日本对东北的独占地位。

就像自家的房子被恶霸强占,然后请来一群恶霸主持公道。那一群恶霸说,这个房子不是谁专有的,应该拿出来给大家共享。

此报告书一经发布,立即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同时也遭到日本关东军的强烈反对。

两国的情况比较微妙,中国和日本政府都倾向于接受国联的裁定。但中国政府碍于民意沸腾,不敢公开表示支持,而日本内阁则受制于军部,表现得反反复复、唯唯诺诺。

再过半年,日本内阁就要屈服于军部的威胁,公开宣布退出国联,《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因此成为废纸。

当然,国内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比如南京政府宣布推行义务教育政策,并颁布《第一期实施义务教育办法大纲》和《短期义务教育实施办法》。

《大纲》规定:1932年8月到1935年7月为“第一期”,要求各地在此期间设立“义务教育试验区”,并对学龄儿童采取强迫制——不读书属于违法。《办法》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补充:为了救济年长的失学儿童,可推行短期义务教育,并设立“短期小学”用以扫盲。

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最努力办事的恐怕就数教育部了。不管蔡元培、李石曾的派系斗争多激烈,他们的目标和理想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教育救国”!

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目标,蔡元培、李石曾及其党羽,认真制定了各种教育法规。并根据中国糟糕的现状,想出了各种补救办法,比如大规模设立“短期小学”来扫盲,结果出现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于是又连忙设立免收学费的简易师范学堂,专门培养小学教师。

1931年的时候,全国简易师范学堂的学生人数只有20875人,等到1932年大力推行开来,至1933年这个数据已经猛增到59006人。这批简易师范学堂里毕业的学生,很多都走上了小学教师岗位,为后来新中国的扫盲运动贡献了巨大力量。

从1929年到1936年期间,中国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比较稳定,不说中央政府,稍微脑子正常的地方军阀都会重视教育。

什么民国教育经费必须占财政收入的30%,这种话都是骗人的,只有脑子抽了的果粉才会相信。虽然没有30%,却有3.3%(《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数据,1991年版),南京国民政府在教育事业上,做得明显比北洋政府更好,即便发展缓慢,但至少也在发展。

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的教育状况才再次跌入低谷。大学和中学老师被拖欠工资属于常有的事,小学老师更是几乎领不到工资,许多小学教师只能一边打工糊口,一边用满腔热血来教书。像电影《驴得水》里的那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用毛驴来吃空饷?呵呵,休想!

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头等大事,丝毫不亚于发展工业和军事。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能够飞速发展,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即便是普通的农民工,识字和不识字也有天壤之别,这是隐藏在中国民间的超级财富。

印度不是想超越中国吗?麻烦先把教育普及了再说。

轮船缓缓驶向上海码头,费雯丽站在甲板上眺望,颇为高兴地说:“中国比我想象中更加繁华,我还以为是又一个印度呢。”

周赫煊笑道:“你看到的,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阿瑟·亨德森和萧伯纳也走上了甲板,萧伯纳说:“我曾收到过中国读者的来信,还在信中讨论过中国戏剧,听说中国的京剧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你可以跟中国的梅兰芳先生交流,他是顶级的戏剧大师。”周赫煊道。

“呜~~~~”

汽笛声响起,轮船开始靠岸。

周赫煊发现码头上占满了人,大部分都是来迎接萧伯纳和阿瑟·亨德森的。一个是名满中国的英国戏剧泰斗,一个是英国前外交大臣,文化界和军政界人士肯定要蜂拥而至,迎接的盛况丝毫不亚于当初爱因斯坦访华。

365 巴金935 “圆满解决”741 泰迪周018 沙龙赴约182 推荐你一本好书050 忽悠捐款496 实验成果507 中国也有大师415 范哈儿777 大资本家909 老冯谋官730 辈分乱了447 内斗646 赚钱与花钱524 新年的梦想439 国耻926 抠脚老李881 阳明洞279 震惊:女婿要上天!232 仙侠小说721 北边儿的委员长019 开讲287 声名鹊起454 一点小礼物296 薛疯子后记 终749 灵均拜师180 留在身边658 恃才傲物411 搪瓷流水线979 抗战时期的教育402 重新定义世界史229 南戴北周522 小狐狸与玫瑰花718 天狗吞日655 法西斯就是抢劫犯277 预言者605 斯诺采访758 元首的晚餐500 艰难的选择671 合作334 副馆长和设计师636 拜访王子380 好人,坏人355 买卖815 七月329 巴黎872 心灵鸡汤之父285 小路易123 国际友人963 效果惊人1029 评古049 乔迁新居1034 争论的背后041 利益使然171 人类学著作639 顺势而为034 武当剑仙357 剧场版大船569 抗战纲领356 维烈900 锄奸976 道别779 人祸870 废除排华法案149 我是他未婚妻484 绝代佳人462 无计可施474 非战会议274 汤因比885 闻一多VS刘文典——真人PK875 回渝951 淡墨社聚会158 冯庸大学203 私语188 法国采访963 效果惊人653 前往武昌343 再会829 人才1036 石牌保卫战678 好戏开始701607 资本家的本性753 申诉286 奇葩作家336 蒋作宾935 “圆满解决”511 黄老之术324 隆中对505 虚伪的老头儿981 西安625 大中华戏院511 黄老之术337 周赫煊的猫周赫煊百科资料312 科幻小说404 一次预言,一场演讲523 串联888 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