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 鸿雁

毕业生的散伙饭没有坐大圆桌,而是将一张张长桌拼接起来,变成两排长度接近十米的大长桌。

学生们隔着桌子坐了四排,周赫煊也被安排在其中。虽然没有大鱼大肉那么奢侈,但菜品还算丰盛,而且味道也极佳——青年会的大厨掌勺。

周赫煊刚拿起筷子,突然就听人喊道:“同学们,都看向这边,笑一个!”

周赫煊立即扭头看过去,却是青年钱学森举着相机,似模似样的客串起摄影师。嗯,钱学森的摄影技术也不错,毕业纪念刊里有许多他拍的作品。

至于钱学森此时拍的吃饭照片,那也是有用的,要被收录进《毕业典礼特刊》。

上海交大的毕业典礼一共要持续三天,每天都安排着各种活动,比如进行棒球赛、网球赛、排球赛、校友联欢会等等。而且在这三天内,学校还免费开放实验室、体育馆、图书馆等场所,大家想怎么玩都行,不喜欢玩的还可以泡在图书馆看三天书。

这三天举行的所有活动,由学生们自己编成《毕业典礼特刊》,同样靠拉广告赞助来解决费用问题。

等钱学森拍完照片,校长黎照寰立即喊道:“学森,坐这边来!”

钱学森放下手里的照相机,笑呵呵走来说:“校长好,周先生好。”

黎照寰带着些炫耀的口吻,笑着对周赫煊说:“周先生,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们这边坐的,都是交大今年最优秀的毕业生,他们还当选了中国斐陶斐荣誉学会会员。这是钱学森,这是张光斗,这是安定一,这是徐人寿,这是袁祥,这是鲍成佐,这是壮怀,这是倪文杰。”

斐陶斐荣誉学会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学术团体之一,由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美籍教授j.h.ehlers发起成立,在全国各大高校都设立了分会。每年只有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获得全体会员的投票通过,才能够当选斐陶斐荣誉学会的新会员,缺一票都不行。

在以往的十多年里,上海交大每年只有2到3名毕业生能够入选这个学会。但今年的毕业生显然特别优秀,一口气就入选了八个。

这八人当中,钱学森就不用再说了,大家都应该知道他的事迹,而其他七人也有格外突出者。

比如说张光斗,未来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清华副校长、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光斗梳着油光可鉴的大背头,英武潇洒又帅气,此刻正坐在钱学森旁边。他们都已经考取清华大学的公费留美资格,等到了秋天就要一起前往美国。

二人低头窃窃私语,不时悄悄地朝周赫煊一指,似乎在说跟周赫煊有关的话题。

另外几人虽然没有那么大名气,但除了英年早逝的以外,以后要么从政、要么搞科学研究。例如张光斗旁边的徐人寿,此人在大陆名声不显,但未来将担任“台湾铁路管理局局长”(相当于铁道部长)。

民国时期的上海交大毕业生,那含金量是真的高。

毕业晚宴上没有酒,周赫煊笑着举杯道:“诸位栋梁,我以水代酒,敬大家一杯!祝愿诸君前程似锦,也祝愿中国繁荣富强!”

“干杯!”

学生们纷纷倒水,有人干脆把汤舀到碗里当酒喝。

钱学森突然起身,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把吉他,说道:“周先生,我很喜欢你创作的那首《兰花草》。今天毕业在即,我就唱一首兰花草给大家助兴留念。”

好吧,钱学森不仅参加了学校的铜管乐队,还是小有名气的铜管乐手。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钱学森扫着吉他轻轻低唱,而其他同学则打着拍子应和。

此时坐在周赫煊面前吃散伙饭的,并非印在书上的科学家,而是一个个鲜活的青年。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多才多艺,只从这些学生身上,就能感受到未来中国的巨大潜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不是说说而已。

等钱学森唱完歌曲,徐人寿突然怂恿道:“周先生也唱一首吧!”

“对对对,周先生也唱一个!”张光斗立即附和,看热闹不嫌事大。

校长黎照寰坏笑道:“周先生,同学们的盛情难却啊。”

周赫煊只好找钱学森借吉他,抱在怀里说:“那我就献丑了,唱一首《鸿雁》吧。”

“好!”

虽然大家没有听过歌名,但在热闹的气氛之下,不管唱什么,先拍手叫好再说。

周赫煊清了清嗓子,扫弦清唱起来:“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于佩琛和孙永振两人,做为周赫煊的随从,他们此刻也坐在宴席上。

孙永振根本不管学生们如何热闹,他自顾自的吃着,两只眼睛不时乱瞟,随时防备着可能的危险。

于佩琛则手托香腮,斜倚在桌上,聚精会神的听周赫煊唱歌。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周赫煊唱歌,出人意料的好听,不但如此,唱歌时的周赫煊更有种特别的气质。

此时此刻,于佩琛不是地下工作者,也不是什么秘书。她完全站在一个普通女人的角度,欣赏一个优秀的男人唱歌。

这首歌忧伤、空灵而又缥缈,曲风超前至少半个世纪。但又不属于摇滚那种超前,因为这首歌带着些古风韵味,比较类似李叔同的《送别》,是完全能够被民国时期的人们接受的。再加上唱的是思念之情,而同学们离别在即,非常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啪啪啪!”掌声响亮。

黎照寰感慨道:“周先生不愧是诗人,这哪是一首歌啊,分明就是一首离别诗。可惜今天没有酒,不然一定像歌里唱的那样,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哈哈,黎校长谬赞了,拙作而已。”周赫煊笑道。

同样入选斐陶斐荣誉学会的鲍成佐说:“周先生,你的《松花江上》,唱的是东北流亡群众。你的这首《鸿雁》,句句都扣着草原,应该是在唱半沦陷的察哈尔吧?”

“额……算是吧。”周赫煊其实很想说:同学你想多了。

970 顾问108870 废除排华法案558 京派海派211 军师450 文章475 国际反法斯西同盟936 局势变幻873 成功的秘诀230 新合伙人281 开飞机贺喜452 拖死日本才是正途368 写诗435 危局974 白肉82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597 祥符文会之一535 准备写小说450 文章117 轻啄317 心惊胆战600 赞美263 鲁梁骂战982 西行后记 一135 荒唐名士417 刘神仙1029 评古879 周委员长228 铁杆书迷505 虚伪的老头儿075 侯七VS马六061 诚则明也876 华侨之鹰206 菊与刀019 开讲913 文艺报国037 上门讨教900 锄奸781 末世劫701337 周赫煊的猫1012 周维烈的高考278 婚期将近435 危局175 接头见面287 声名鹊起240 教育部现状005 千字一元1011 小丑051 断发明志152 狗官369 诗与情451 闲谈996 抗战期间的西北派系之争801 主场653 前往武昌009 大帅有请048 新的计划828 内情271 川越900 锄奸473 欲望、理智和道德164 千里示警956 神棍周的第一次算卦436 老毛病157 去他妈的张宗昌022 乐不思蜀540 非攻088 爱国诗人062 人情最大824 八月218 出逃乱象874 成功学宗师王阳明104 少帅的忧心496 实验成果201 电声杂文847 话不投机002 租房落脚059 我有一个梦想214 押解592 劳动最光荣630 一锅粥256 狗皮膏药校长761 魂1037 史迪威和花生米575 唱片公司566 新秘书上任说一下更新157 去他妈的张宗昌602 开山祖师097 忽悠332 另类领奖617 外交连环套915 风靡一时592 劳动最光荣935 “圆满解决”675 被歧视的美国佬392 有声电影428 庐山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