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 开山祖师

北平,简陋的北大宿舍里。

由于正值暑假期间,整栋宿舍楼非常冷清,连鬼影子都见不着几个。

“啪!”

孙作云拍死一只蚊子,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稿纸上。他袒露着上半身,穿着一条短裤,脚上是一双劣质拖鞋,这模样要多吊丝就有多吊丝。但是,他正在撰写的这篇文章,注定要载入中国近代文学史册。

孙作云出生于东北辽宁,也即是说,他现在是个流亡学生。

他的大学生涯非常曲折坎坷,19岁时毕业于东北大学附中,本来可以免试保送进入东北大学。但他却孤身前往上海,凭本事靠近了复旦大学。

孙作云在复旦读了不到一年的书,突然“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寇悍然入侵上海。复旦学生们发起组织义勇军,孙作云毅然投笔从戎,弃学加入了积极抗日的十九路军,负责给前线杀敌的将士们运送弹药。

这一仗打得稀里糊涂,中日两国居然和平休战了,复旦的学生军也随之解散。

孙作云他们这些学生就尴尬了,当兵当不成,上学也上不成。一气之下,孙作云干脆跑去北边,当年就顺利考入北大读书。

孙作云马上就要读大三了,他前些天看到周赫煊的新诗《赞美》,于是决定写一点什么。

就当是,提前写毕业论文吧。

书桌上摆着十多本参考书,外加厚厚的一摞杂志,孙作云下笔如有神,很快稿纸上就出现一行行钢笔字——

“《论‘现代派’诗》

(一)中国新诗的演变三阶段

从胡适先生的《尝试集》算起,新诗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到现在新诗走到最迷乱的道路,新作家们又各自标新立异,而新诗形式的不固定,也是造成混乱原因之一……

我把新诗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郭沫若时代,②闻一多时代,③周赫煊时代。

第一期:郭沫若时代的作家,非常多,也非常庞杂。不过这时代的诗,意境与内容,尽管彼此不同,但其共通的特点是形式的不固定,不讲韵脚……

第二期:以闻一多与徐志摩两先生为代表。徐先生的诗歌特点是流利,清莹,华丽……和闻先生同派的诗人是陈梦家先生。陈先生的诗,意境与形式并茂,且不为人藩篱,最能表现自我的一位诗人……这一派诗的特点,是形式的匀整,音节的调叶,且取材亦较他人为高。

第三期:以周赫煊先生为代表,和周先生同派的有戴望舒、施蛰存、李金发等先生。这派诗的开端,是周先生的《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简单的两句话道尽了人间丑恶。这首诗用新奇瑰丽的意象,给后来的诗人们带来许多影响。这派诗是现在国内诗坛上最风行的诗式,特别从一九三二年以后,新诗人多属于此派,而为一时之风尚。因为这一派的诗还在生长,只有一种共同的倾向,而无显明的旗帜,所以只好用‘现代派诗’名之,因为这一类的诗多发表于《现代》杂志。

(二)现代派诗的特点

现代派诗的特点,便是诗人们欲抛弃诗的文字之美,或忽视文字之美,而求诗的意象之美。他们的诗不乞灵于音律,所以不重韵脚,因而形式亦不匀整。

从这一方面说,现代诗是新月诗的反动。他们主张用新的辞汇,抛弃已为人用烂的旧词汇,但旧的字汇能有新的暗示力者亦用之……就拿周先生的新作《赞美》来举例,第一节共19行诗句,只有3行贴合了韵脚……戴望舒先生的《望舒草》,也是这派诗的典型作品,我看到不知多少青年诗人在模仿它……”

孙作云这篇论文足足有一万字,他将胡适列为中国新诗的先行者,然后又将新诗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领军人物是郭沫若,第二阶段的领军人物是徐志摩和闻一多,第三阶段的领军人物是周赫煊和戴望舒。

嗯,一个不小心,周赫煊变成了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开山鼻祖。

在文章里面,孙作云还讨论了当今诗歌的创作情况,他说:

“一九三一年以后,中国政治越来越高压。诗人们天生无媚骨,不会溜须拍马,又不能满意于现社会,每个作家都陷入绝望的泥潭……又因东北事变,悲惨的古国,不年余便失掉全国五分之一的土地……不悲观又能怎样呢?

现代派诗歌,往往表达悲观的虚无思想,因此在这三年里现代派诗人倍出,盛极一时,形成一个大派别。然而,他们的创作有很多弊病,比如无病呻吟,比如结构散乱,比如为艺术而艺术,比如趋向于病态题材。

周赫煊先生的这首《赞美》,为现代派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范例。它的立意是健康向上的,是积极进取的;它的结构看似松散,其实圆满自合;它的韵脚虽不规整,但平仄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它对意象的运用登峰造极,并没有无端刻意的堆砌……现在的青年诗人们,真应该多读读周先生这首诗,不要让自己的创作走进死胡同……”

孙作云的这篇《论现代派诗》,比历史上提前大半年发表,一经问世就引起试探大讨论。

“现代派”诗歌,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

在这一诗派中,周赫煊是开山祖师兼教主,戴望舒相当于副教主兼总护法,还有施蛰存、卞之琳等人是教内的几大长老。至于几十年后兴起的“朦胧诗派”,只不过是“现代诗派”的分支而已,顾城的地位大概相当于外门掌教吧。

全国的青年诗人们都疯狂了,逮着周赫煊的《回答》和《赞美》使劲模仿,甚至直接将原句拆解重组,然后放进自己的诗歌作品当中。

如果说,郭沫若是15年前的诗坛偶像,徐志摩是10年前的诗坛偶像,那周赫煊就是现在的诗坛偶像。

不管是闺中少女,还是爱国青年,都捧着周赫煊的新诗如获至宝。

只可惜周赫煊的诗歌产量太少,到现在也不超过十首,这让他的崇拜者们感到非常遗憾。

中国白话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终于走向成熟了,周赫煊无意间给它添了一把火,并且留下无法撼动的历史地位。

511 黄老之术568 评论文章514 看电影171 人类学著作167 赚钱方案1039 两点小建议282 吃亏804 咳咳咳674 国际宣传499 发现343 再会336 蒋作宾216 借兵132 妇女之友322 罗斯福622 中美民间文化友好交流团1030 中英科学合作馆582 难以解脱637 巫师遇到巫师1006 一场闹剧而已712 中国的国球是足球?431 中国工人186 黑色幽默958 离英736 个个是人才597 祥符文会之一046 爱国教育048 新的计划891 离开341 强势469 屁股歪了,脑袋也不好使209 歪曲报道411 搪瓷流水线567 忙碌的周先生621 混血儿984 鸡同鸭讲360 钱钟书和钱穆607 资本家的本性572 毕业季710 比划251 悬乎847 话不投机693 娱乐明星171 人类学著作1058 大结局802360 钱钟书和钱穆994 兰州241 理想与现实882 西南联大698 令人生厌的人与值得尊敬的人956 神棍周的第一次算卦663 上海首富213 熟人052 响应835 受聘987 挖坑365 巴金576 音乐大才916 《黑土》出版133 难民846 老骥伏枥891 离开171 人类学著作770 抢粮396 中国报业协会1033 疏漏609 救人190 广播电台826 死字旗955 瞎扯淡059 我有一个梦想755 天下乌鸦一般黑436 老毛病197 电台开播978 周公馆的牌局491 男人的占有欲778 吃人947 滇缅公路重开943 搅动天下845 统一战线模范省062 人情最大227 内外妥协610 低调俱乐部135 荒唐名士571 凝聚596 狂欢晚宴541 黑土983 壁画1003 梵与道536 东北史诗149 我是他未婚妻340 莫斯科661 征招学员869 攻占美国218 出逃乱象635 饕餮016 大婚469 屁股歪了,脑袋也不好使166 讨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