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 周议长

在胡庶华身上,可以看到清末民初的文人缩影,也可以看到那时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精神。【△網.】

胡庶华整整读了30年书——

前期十年他读的是四书五经,六岁开蒙,十七岁中秀才,对于乡镇塾师子弟来说已经很难得了。但胡庶华没有选择继续考科举,而是进入湖南私立明德学校,开始学习西方知识。

中间十年他在国内接受新学教育,25岁从京师译学馆肄业(因辛亥革命中断学业),27岁考取德国公费留学生,成为民国初年留学大潮中的一员。

最后十年他在德国接受高等教育,一口气读下来,终于在34岁的时候获冶金博士学位。

回国之后,胡庶华虽然加入了国党,但没有选择成为政府行政官僚。他先是当了各种厂长,比如上海钢铁厂厂长、汉阳兵工厂厂长,还受邀帮助唐生智筹办了汉阳铁厂,期间出版《铁冶金学》、《冶金工程》、《钢铁工业》等专著。

可以说,胡庶华是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这种学术性的人才显然不适合当官,胡庶华曾历任江苏省教育厅长、中央农民司司长、中央农林司司长等职,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当校长。从此,胡庶华一口气当了五所大学的校长,其中在湖南大学他就前后当了三次。

胡庶华此时在南京政府是有好几个中央委员职务的,他为什么跑来偏远的重庆当校长?

当然是因为受到政治打压。【△網.】

胡庶华还有个身份是上海救国联合会主席,多次发表通电和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导致他的湖南大学校长干不下去了,只能跑到四川接受刘湘的庇护。

以刘湘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大力发展四川内政的方针,胡庶华一到重庆就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至少四川的兵工厂和钢铁厂,就需要像他这样的学术牛人坐镇。

可以说,刘湘的官邸他都可以随意出入,重庆市长李宏锟只能在他面前执弟子礼。

这从之前李宏锟的反应就能看出来,李宏锟最开始坐的是滑竿,遇到胡庶华后只能落轿一起步行。

文化人遇到枪杆子,可能屁用也没有,但大多时候都会受到枪杆子的尊重。

此时此刻,在周公馆的会客厅里。

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主动把首席客位让给胡庶华,胡庶华大摇大摆就坐下了,没有半点推辞和心理负担。重庆市长李宏锟只能坐次席,李根固再次之,范哈儿这种杂牌师长乖乖的陪居末位。

虽然大家都有事要跟周赫煊谈,但在胡庶华说完以前,其他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闭嘴。

“胡校长,”周赫煊问道,“我上次来重庆的时候,重大还只有几个预科班,如今学校发展得如何了?”

胡庶华捋着长胡子,有些得意地说:“重大现有文、理、工三大学院,工学院暂时只招预科生,今年暑假过后就将开办本科班。三大学院加上预科,总计有学生400余人,为四川之首!”

胡庶华完全有资格得意,重大工学院虽不是他创办的,但却在他手里蒸蒸日上,请来了不少工科学者前来做教授。只看重大工学院的师资力量,已经可以在整个中国的工学院排进前十。

“想不到重大发展得如此之快,胡校长办校有方啊。”周赫煊顺手就拍了个马屁。

胡庶华乐颠颠地说:“等工学院走上正轨,我还准备在重大筹办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到那时六科齐备,虽不说超过清华北大和中央大学,但至少也要赶上复旦同济。”

“会有那么一天的。”周赫煊点头道。

重庆大学在抗战期间非常牛,就连中央大学就借居在重大校园当中,可说是大师多如狗,学者满地走。

就跟中央大学和清华北大一样,民国时期的超级大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都遭到了分拆。

重大的医学院,后来被并入华西医科大,最终成为川大的一部分;文学院和理学院也被并入川大;铁道工程专业被并入西南交大;商学院被并入西南财大和四川财大;法学院被拆并进了西南政法大学;地质系被拆并进了成都理工大;建筑系被拆并进了重庆建筑大学;体育系和农业系,分别被并入西师和西农,全都成了西南大学的一部分;化工系被并入成都科技大学,后来也成了川大的一部分……

后世的四川、重庆两地,有一半以上的大学,都遗传着民国重大的基因,另外它还有很多专业被拆入贵大、云大、湖大、武大等等。

历史上的重大之所以这么牛逼,全是因为重庆做过战时陪都,来自全国的精英汇聚于此。

胡庶华捋着胡子说:“如今国难当头,华北、华东不足守,四川必为抗战大后方,而重庆又是四川之咽喉所在。重庆大学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迅速扩大学校的力量,以便接纳更多学者和学子。假以时日,中国之希望在四川,重庆大学当为国家复兴培养更多人才。”

“胡校长目光深远,在下佩服!”周赫煊赞誉道。

事实上,到了眼下这等时日,明白人都能看清一些未来局势。去年老蒋视察重庆大学时,就已经说出过类似的话,可见他心里也是有点数的。

又聊了一番教育话题,胡庶华看了李宏锟两年,说道:“我就不多耽搁了,李市长还有正事要办吧?”

“教育也是正事。”李宏锟笑道。

周赫煊问道:“李市长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当,”李宏锟态度诚恳地说,“李某虽然读过几天书,但读的都是军校,大老粗一个。现在被刘司令任命为市长,属于赶鸭子上架,发起号令来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周先生乃当世大才,既然定居重庆,怎可遗贤于乡野?还请周先生不要推辞,出山担任重庆市议长之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采用的是省、县两级行政制度,只有达到了特定要求才能设市。也有一些地方达到了设市标准,但由于市级机构行政开销太大,依旧为县制,比如苏州县、无锡县、烟台县等等。

而在地方的行政系统当中,采用了党政并行方式,由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共同治理。

重庆此时属于四川的省辖市,最高统治机构为市党委和市政府,另外还设有一个“市政参议会”。这属于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蹩脚机构,有些类似后世的地方人大,李宏锟现在想让周赫煊担任重庆市人大的一把手。

按照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市参议会组织法》,公务人员不得兼任议员职务,市政参议会可以提出议案。市长对参议会的议案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复议,如果复议之后还跟市长有冲突,那么就要让全市的公民投票表决。

这个规定看似很美好,其实都是扯淡,你让民国的地方百姓全体投票?呵呵。

但是,既然李宏锟亲自招募周赫煊做重庆市议长,那么情况就又不一样了,属于对周赫煊的极度重视。以后周赫煊如果对重庆提出市政发展要求,只要内容不太过分,李宏锟基本上都会同意的,否则就是他自己打自己的脸。

周赫煊对此感觉特别新鲜,老蒋以前招募他,都是许以部长、厅长之职,还从没让他去做什么参议长。

这个很有意思嘛!

“既然李市长诚意相请,那我就没法拒绝了。”周赫煊笑着说。

李宏锟哈哈大笑:“有周先生参议,重庆以后的发展肯定会更加快速。”手机用户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715 家事141 夜袭562 一场闹剧说一下更新724 第二篇文章443 看破红尘的张二公子067 比谁拳头大575 唱片公司953 理想与现实289 急电964 摇滚鼻祖505 虚伪的老头儿035 发酵398 萧三爷1022 屁股决定脑袋424 同道中人170 明白人1005 圣雄甘地143 三毛连载455 好消息892 两个逗比815 七月364 一猜就中236 党即是法221 买房1016 向背996 抗战期间的西北派系之争280 爱面子的阎部长453 剖腹明志第一人091 活曹操821 民族进化论961 演出开始683 刺杀649 王安石与法西斯154 还珠楼主的处女作774 周神仙的传说679 伟大的矮子民族238 大水冲了龙王庙813 英王加冕826 死字旗166 讨薪624 抵达旧金山454 一点小礼物051 断发明志046 爱国教育208 哈雷特·阿班620 家事与国事915 风靡一时782 妖道必须死332 另类领奖663 上海首富681 变态的民族490 本能195 文明109 砸玻璃424 同道中人462 无计可施885 闻一多VS刘文典——真人PK019 开讲866 圣诞节252 请媒人129 狂士360 钱钟书和钱穆231 喜676 万人迎接359 空缺的普利策历史奖361 完颜立童记798 副使534 收徒弟277 预言者305 灵均254 订婚611 发酵603 内山书店468 孙子502 丘胖子的知己829 人才866 圣诞节048 新的计划736 个个是人才462 无计可施007 变天458 谈不拢啊754 文章817 刘彻266 天真207 赴鲁赈灾672 采玉章610 低调俱乐部817 刘彻285 小路易344 死局507 中国也有大师951 淡墨社聚会709 中国运动员到来495 我心永恒751 国术惊艳全场263 鲁梁骂战897 七月198 不识抬举